无锡市(Wuxi City),简称“锡”,又称“梁溪”“
金匮”“锡城”“震泽”,
江苏省辖
地级市。地处
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北依
长江,南濒
太湖,东邻
苏州市,西连
常州市,南和西南与浙江省
湖州市、安徽省
宣城市交界,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总面积4627.46平方千米。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截至2023年末,无锡市辖5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常住人口749.50万人。
历史沿革
无锡市是
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
商朝末年。商末(前12世纪),周太王
古公亶父的长子
泰伯偕二弟
仲雍,东奔
江南,定居
梅里(今无锡
梅村),筑城立国,自号“
勾吴”。周武王十一年(约前1066年),
周武王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封仲雍的五世孙
周章为吴君,建
吴国。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迁都于阖闾城(今苏州)。周元王三年(前473年),
越国灭
吴国,今无锡属
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
楚国灭越,今无锡属楚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楚国春申君黄歇封江东,建城于吴墟,自为都邑,治无锡湖(古芙蓉湖)。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置
会稽郡,无锡属之。秦始皇派
王翦驻守无锡。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帝南巡过无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
无锡县,封韩信为楚王,建楚国,无锡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废楚王,立刘贾为荆王,建荆国,无锡县属之。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立刘濞为吴王,置吴国,无锡为吴王封地。西汉元封十年(前110年),封多军为无锡侯,无锡为侯国,属会稽郡。西汉征和四年(前89年),多军子多卯获罪,废无锡侯国,复置无锡县。王莽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无锡县为有锡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无锡县。东汉永平元年(58年),封阴盛为无锡侯,无锡为侯国,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浙西地为吴郡,无锡侯国属吴郡。东汉中平五年(188年),确立州、郡、县三级行政区,无锡县属扬州吴郡。东汉建安七年(202年),吴王孙权以无锡等四县为吴郡太守朱治封地。
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建吴国,无锡县属吴国。吴嘉禾三年(234年),废无锡县,分吴郡无锡以西为屯田,置
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晋太康二年(281年),废
毗陵典农校尉,置
毗陵郡,无锡县属扬州毗陵郡;析无锡县、毗陵县北部暨阳乡,设暨阳县(今江阴市)。
南朝宋永初年间(420—422年),侨置(异地安置居民)杼秋县于无锡。宋元嘉八年(431年),置南徐州,辖晋陵郡,无锡县属晋陵郡。宋永嘉八年(431年),无锡县属南徐州毗陵郡。宋永嘉十二年(435年),原侨置在广陵(今扬州市)的竹邑县改侨置无锡,并入杼秋县。齐建武四年(497年),省杼秋县,存无锡县,属毗陵郡(建置不变)。
隋大业九年(613年),
王世充率淮南兵渡江,攻克无锡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改毗陵郡为常州,无锡县属常州。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全国为15道,无锡县属江南东道常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常州为晋陵郡,无锡县属之。唐至德二年(757年),复晋陵郡为常州,无锡县属浙江西道常州。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升无锡县为望县(三等县)。唐光启三年(887年),时任杭州刺史钱镠攻陷常州;之后,杨行密、孙儒、钱镠反复争夺常州、苏州,无锡县介于两州之间,屡遭兵乱。唐天复二年(902年),封杨行密为吴王,无锡县为杨行密的封地。
五代十国时期,吴天祐十一年(914年),吴越攻常州,克无锡县。吴武义元年(919年),杨隆演称帝,建吴国(史称杨吴),复取无锡县。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徐昇废吴帝,改国号南唐,无锡县属南唐国常州。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灭南唐,无锡县属常州。北宋至道三年(997年),无锡县属两浙路常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无锡县属浙西路常州。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至无锡,时任无锡知县阮应得率兵竭力捍御,城破,全军覆没。
元至元十四年(1276年),无锡县属江淮行中书省常州路。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为无锡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占无锡州。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张士诚遣将
莫天祐占据无锡州,在无锡州与朱元璋部将徐达争战累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遣将胡廷瑞攻占无锡州,无锡州属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无锡州属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无锡州为无锡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中书省为直隶,无锡县属直隶常州府。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改直隶为南直隶,无锡县属南直隶常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取无锡县,废南直隶,设江南省,无锡县属江南省常州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置江苏省、安徽省两省,无锡县属江苏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县、金匮县,两县同城而治,均属江苏省常州府。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攻克无锡县、金匮县,在苏州建苏福省,无锡县、金匮县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常州郡。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军攻克无锡县、金匮县,两县复属江苏省常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6日,无锡同盟会占领无锡县衙、金匮县衙,并在金匮县衙设锡金军政分府,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宣告无锡独立,脱离满清统治。
民国元年(1912年)1月,无锡县、金匮县两县合并为无锡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设行政机关无锡县民政署;同年11月,改无锡县民政署为无锡县知事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5月,无锡县属江苏省
苏常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划无锡县周山浜地区为特区“无锡商埠”,直属北洋政府领导。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为一等县;废无锡商埠。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无锡县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同年12月,改属江苏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无锡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27日,日本侵略者攻占无锡县,大规模纵火焚烧城区,屠杀百姓超2000余人。同年12月14日,日军在无锡县成立伪县政府(自治委员会),直属江苏省伪省政府。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7月,建立江苏省伪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无锡县,辖无锡县、江阴县、武进县。
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年),无锡县先后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无锡(锡东)、锡北、锡南(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无锡县光复,境内新四军撤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无锡县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3日,无锡县解放;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无锡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宣布升无锡县为无锡市,成立无锡市人民政府;4月26日,苏南行政公署在无锡市成立,确定无锡市为苏南区直辖市、苏南行政公署驻地;设新的
无锡县,属苏南行政公署武进专区;同年6月,无锡县属无锡市。1953年1月1日,建江苏省,无锡市直属江苏省,无锡县改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58年7月5日,无锡县划归无锡市。1962年6月20日,无锡县改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归无锡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5年7月,无锡市辖崇安区、工运区、南长区、西新区、北塘区、郊区6个区。
1958年6月16日,工运区所辖地区分别并入崇安区和南长区,西新区所辖地区分别并入北塘区和南长区。无锡市辖
崇安区、
南长区、
北塘区、郊区4个区。
1958年7月5日,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郊区并入无锡县;无锡市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3个区,无锡县1个县。
1960年,无锡市辖崇安、南长、北塘、太湖4个区级人民公社;辖无锡县1个县。
1962年6月,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无锡市辖崇安、南长、北塘、太湖4个区(人民公社)。
1965年,太湖区更名为郊区。
1980年7月,将郊区马山半岛划出,成立马山办事处,为无锡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3年3月,无锡市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郊区4个区,马山办事处1个县级单位,增辖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3个县。
1987年4月,改江阴县为江阴市,由无锡市代管。
1988年3月,改宜兴县为宜兴市,由无锡市代管。同年9月,改马山办事处为马山区。
1995年3月,设
无锡新区,将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坊前镇、新安镇、梅村镇及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委托无锡新区管理。截至1995年3月,无锡市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郊区、马山区5个区,无锡县1个县,无锡新区1个县级单位,代管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
1995年6月,改无锡县为锡山市,由无锡市代管。
2000年12月,拆锡山市,设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原马山区全部境域和原锡山市的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并改郊区为滨湖区。截至2000年12月,无锡市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6个区,无锡新区1个县级单位,代管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
2015年10月,合并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设梁溪区;撤销无锡新区,设新吴区,将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原无锡新区管理范围)划归新吴区管辖。截至2015年10月,无锡市辖梁溪区、滨湖区、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5个区,代管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无锡市辖梁溪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5个区,代管江阴市、宜兴市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滨湖区新金匮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无锡市位于北纬31°07′—32°02′,东经119°33′—120°38′之间,地处江苏省东南部、
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东邻
苏州市,距
上海市128千米;南与浙江省
湖州市隔
太湖相望;西南与安徽省
宣城市、浙江省湖州市
长兴县、安徽省
广德市交界;西接
常州市,西北距
南京市183千米;北临
长江,与泰州市代管的
靖江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643.88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千米),山区和丘陵面积3687.8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939.6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无锡市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宜兴市山体均作东西向延伸,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江阴市和无锡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三茅峰,海拔328.98米。
无锡市的地貌雏形,形成于中生年代印支期(约1.8亿年前)的华夏系构造,它使无锡市褶皱成陆。而燕山运动(约1.5亿—7000万年前)因强烈的火山活动和新块褶皱构造的形成,使原来比较稳定的基底又生新复活升高。
喜马拉雅运动(约2500万年前)以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在老构造的基础上,又加强了东西间褶皱和断裂,使江阴市、宜兴市一线以东形成了以现代太湖为中心的坳陷盆地,即太湖盆地。
气候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季风控制,盛行东南风,天气炎热多雨;冬季受大陆盛行的冬季季风控制,大多吹偏北风;春、秋是冬、夏季风交替时期,春季天气多变,秋季秋高气爽。常年(1981—2010年统计资料)平均气温16.2℃,降水量1121.7毫米,雨日123天,日照时数1924.3小时,日照百分率43%。一年中最热是7月,最冷为1月。
2020年,无锡市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冬春季气温持续偏高,冬季为自195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暖,春季则仅次于2018年,为历史同期第二暖。夏季降水异常偏多,仅少于1999年和1991年,为历史同期第三多,特别是出现的超长梅雨,梅雨量达常年的3.1倍,为仅次于1991年的历史第二多年份,发生严重洪涝灾害;8月出现长时间持续高温天气;台风影响轻。
水文
无锡市地处江南水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水网纵横,水系发达。无锡市有
京杭大运河、
梁溪河、
锡北运河等诸多河流。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贯穿无锡市中心,在运河公园处分为东、西两条支流。其中,西路为20世纪50年代新挖掘的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东路为江南古运河。江南古运河由“一环一弄堂”格局组成,环绕无锡市中心。梁溪河自东向西穿过无锡市,注入太湖,被誉为无锡的“母亲河”。无锡市共有村级以上(长度150米以上)河道5635条,总长度7328.4千米;其中市区2193条,总长度3261.5千米。
无锡市地处太湖北部的梅梁湖区域,被称为太湖明珠。太湖内湖蠡湖呈葫芦状嵌入无锡市区,由北向南逐渐变窄,其南部狭窄处被称为长广溪。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无锡市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市区储量为634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为6453万立方米。其中,太湖总蓄水量为44.28亿立方米,年平均量约52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无锡市除栽培植物外,拥有自然分布于地区内以及外来归化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共141科、497属、950种、75变种。占全国的比例为:植物科数39.94%、属数15.61%、种数3.5%。植物种类中,草本植物有744种,占总数的78.32%;木本植物(包括竹类)有206种,占总数的21.68%。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优良用材的树种有
杉木、
檫树、
樟树、
紫楠、红楠、
麻栎、
锥栗、
榆树等。药用植物400多种。
无锡市鸟类有170多种;鱼类为90多种,
太湖中的银鱼,白鱼,
长江中的
刀鱼、
鲥鱼、
河豚是名贵鱼类;兽类有30多种,主要有
华南兔、
穿山甲、
黄鼬等。
矿产资源
无锡市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以黏土矿、石灰石、大理石、玻璃用石英砂岩、建筑石等非金属矿为主,其次为煤、泥炭等可燃性矿产及矿泉水。黏土矿以陶土为主,已探明工业储量5000余万吨。石灰石估算储量17亿吨。大理石估算储量5000万立方米。煤探明工业储量4000余万吨。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无锡市常住人口7462135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81%。
截至2020年,无锡市全市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低族、备族、高山族、拉枯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基诺族54个民族。户籍人口中汉族占99.4%,少数民族占0.6%。
2023年末,无锡市户籍人口520.95万人,年人口增长率3.7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87.5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49.50万人,比上年增长0.06%,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4.39万人,比上年增长0.3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3.31%,比上年末提高0.22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组织沿革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派遣党员张效良、糜文溶前往无锡县开展党的工作。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中共无锡县支部成立。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中共江浙区委决定把无锡、江阴、常州、苏州等地的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无锡地委。同年10月,成立无锡农民革命委员会,发动江南秋收暴动,后被镇压。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中共南京市委重建,并在无锡县重新建立了组织。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中共江南区委设立第二行政区,管理无锡县、江阴县的党组织。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年),无锡县境内先后建立有新四军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4日,无锡县解放,成立中共无锡市委,
管文蔚任市委书记,旋即改由
钟民担任。
现任领导
经济
综述
无锡市为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被称为小上海。无锡市农业产量高,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有鱼米之乡之称;无锡市制造业强劲,是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制造业基地,有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纺织、新能源汽车等代表性产业;无锡市金融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居民消费支出较大。2022年,无锡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19.84万元,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大中城市首位。
无锡市自古以来经济发达。从元代开始,无锡(时为无锡县)就成为了江南地区的漕运中心,形成了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和钱码头4大码头。清光绪年间,荣氏兄弟、杨氏兄弟,以及周舜卿、祝大椿等民族资本家在无锡县置办纱厂、面粉厂等,使无锡县成为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沪宁铁路通车后,无锡县加快与上海市、苏州市、南京市等地融合,经济飞速发展,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无锡县地区生产总值达7726万元,仅次于上海市、广州市,居全国第三位。无锡县因此有小上海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锡县升为无锡市,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1981年,无锡市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无锡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3个较大城市之一。1985年,经国家批准,无锡市成为对外开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无锡市,尤其是无锡市代管的江阴市,开设了一批乡镇企业,成为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苏南模式的主要应用地。江阴市的
华西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发旅游业,有天下第一村之称。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长期居全国前十位。无锡市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以经济外向化、产权多元化、运行市场化为主导,实施二次创业和转型,太阳能、新能源、微电子等新兴产业陆续成为无锡市的主要产业。2008年以后,无锡市经济运行遭遇困境。纺织业连年亏损;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破产;太湖蓝藻问题爆发,太湖周边地区农业、工业、旅游业发展受到抑制。
21世纪20年代初,无锡市推进产业转型,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影视制作等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用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为传统产业赋能,建有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无锡经济开发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山经济开发区、无锡空港经济开发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宜兴陶瓷产业园区等多个经济开发园区,还设有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无锡·物联网)、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等专业型产业园区。
2023年,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63万元。分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76.85亿元,比上年增长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42.84亿元,比上年增长5.3%;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 : 47.7 : 51.4。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无锡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涨幅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下降0.4%。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均下降2.8%。
2023年,无锡市固定资产投资4412.1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09亿元,比上年增长76.4%;第二产业投资17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9.5%;第三产业投资2693.5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分重点行业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1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先进制造业投资15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7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2023年,无锡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255.0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6.3%,比上年提高 0.1个百分点。民营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5667.86亿元,比上年增长6.7%。
2023年,无锡市各级登记机关登记的各类企业45.17万户,其中国有及集体控股公司4.11万户,外商投资企业0.71万户,私营企业40.35万户,当年新登记各类企业5.46万户。年末个体工商户68.55万户,当年新登记9.37万户。
2023年,无锡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5.4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税收收入98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教育支出219.8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8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21.39亿元,分别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8%、11.6%、8.7%。
2023年,无锡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16元,比上年增长4.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44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17元,比上年增长6.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75:1缩小为1.72:1。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450元,比上年增长7.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409元,比上年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785元,比上年增长9.9%。
第一产业
无锡市地处江南肥沃之地,农业产量高,是中国四大米市五大碾米中心之一,有鱼米之乡之称。清乾隆年间,无锡县的粮食吞吐量就达七八百万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无锡县粮食堆栈容量为中国东南各省之冠。
2023年,无锡市粮食总产量56.41万吨,比上年增长1.4%。油料总产量9432吨,比上年增长23.4%,其中油菜籽8544吨,比上年增长24.1%。茶叶总产量4192吨,比上年增长1.8%;园林水果总产量18.54万吨,比上年增长1.9%。
2023年,无锡市粮食种植面积为81.8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为3.8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80 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8.6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4千公顷;果园面积10.19 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23千公顷。
2023年,无锡市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05 万吨,比上年增长30.8%,其中猪牛羊肉0.81万吨,比上年增长53.9%。禽蛋总产量1.02万吨,比上年下降2.9%。生牛奶产量4812吨,比上年增长29.7%。全年水产品产量10.33万吨,比上年增长0.9%。
第二产业
无锡市制造业强劲,是长三角地区主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实体经济也是无锡市经济的压舱石。无锡市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链韧性、本地根植性的重点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综合实力强、协同创新水平高、分工协作关系紧密、开放合作程度深入、产业治理能力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2月,无锡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已达到10个,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纺织等3个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无锡市构建有4个地标产业、6个优势产业、5个未来产业,简称465产业体系。其中,4个地标产业包括有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地标产业规模优势较为突出、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业生态较为完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6个优势产业包括有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在无锡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有一定的竞争优势。5个未来产业包括有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未来产业在无锡市具有一定基础,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增长后劲足、资源集聚度高。
2023年,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7.8%。从经济类型看,内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7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
2022年,无锡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8.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60.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1个国家优质工程奖,21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得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房屋建筑工程),2021—2022年度共108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无锡市太湖杯优质工程奖。
第三产业
2023年,无锡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7.55亿元,比上年增长6.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4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比上年增长6.8%,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0.6%,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2.2%,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2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12.5%,家具类比上年下降0.3%,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11.0%,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6.6%,金银珠宝类比上年增长11.7%。
2023年,无锡市实现进出口总值7065.32亿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出口总值4658.10亿元,比上年下降3.9%;进口总值2407.22亿元,比上年下降4.5%。一般贸易实现出口总值2894.1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2.1%。按美元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004.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2%。其中,出口总值662.1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9%;进口总值341.9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7%。
2023年,无锡市批准外资项目498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7.1%。实际使用外资4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6.9%,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超 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60个。至2023 年底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117家在无锡投资兴办了247家外资企业。
2023年,无锡市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28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7%,执行金额13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离岸合同总额2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1%,离岸执行金额87.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
2023年末,无锡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72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2258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存款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1132.38亿元,比上年增长7.6%;住户存款余额1184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672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住户贷款58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年现金净投放201.07亿元,比上年下降11.3%。
2023年,无锡市实现保费收入5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财产险收入133.96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寿险收入40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保险赔款支出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保险给付支出5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2023年,无锡市证券市场完成交易额9329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本年新增上市公司14家,累计202家。全市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分支机构163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无锡市共有普通高校1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5.21万人,在校生16.02万人,毕业生4.38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 0.45万人,在校生1.33万人,毕业生0.33万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14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8%,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380人,在校生1670人。全市共有幼儿园603所,比上年增加7所,在园幼儿18.66万人。
科学技术
2023年,无锡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3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8家。
2023年,无锡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318.31亿元,同比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3%。发明专利授权量11750件,比上年增长39.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72件。全市获国家、省科技计划到位经费5.50亿元,其中获国家科技经费1.62亿元。
2022年,无锡市共有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3个(不含在筹2个),国家级型式评价实验室1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全年省级监督抽查无锡市产品1696批次,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864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2.76万台(件)。全年新增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11项。
文化事业
无锡市是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设有江南文脉研究中心。该中心2023年围绕吴文化实学精神源流与嬗变研究、运河与现代科技产业发展研究、江南民族工商文化百年传承与创新研究、新时代江南文脉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江南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研究五大主题进行研究。
无锡市是江苏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2020年,全市经登记并赋码换证的宗教活动场所278处省民宗委授权托管的宗教院校1所。
2023年末,无锡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站75个,博物(纪念)馆64个。全市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3套,电视台节目25套,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165万户。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共有档案馆8个,已向社会开放档案450万件。
体育事业
2022年,无锡市利用57块闲置用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项目113处,新建社区百姓健身房7个,各类体育运动场所新增设置直饮水点21个。年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预计为3.97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8人,全市国民体质合格率93.2%。举办无锡市小学生系列竞赛16个项目、跃动锡城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10个项目,举办小学生校园足球超级联赛。全市9个项目入选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体旅融合示范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场馆示范项目,海澜飞马水城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三年十佳)、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第二十届省运会无锡代表团再创佳绩,共获得158枚金牌、401枚奖牌,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体育彩票销售达到31.3亿元,增长13.8%。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底,无锡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3185个,其中综合医院6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702家,护理院66家,疗养院6家。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5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2.53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5.17万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5.00万张。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5261.1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9%。
社会保障
2023年,无锡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退休人员)410.19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7.46万人,扩面9.7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9.78万人,扩面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63万人,扩面0.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80.87万人,扩面4.57万人。市区月人均低保标准提高至1095元。年末在领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69万人。
2023年,无锡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026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15亿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47.9万人次,支付救助金1048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613人次,发放救助金323.52万元。年末全市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15415人。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3437套(间),基本建成20190套(间)。
交通运输
综述
无锡市是
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
2023年,无锡市完成客运量9575.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0%;完成货物运输量25219.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8%。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5979.60万吨,比上年增长8.2%;集装箱货物吞吐量66.50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2.0%。完成航空旅客吞吐量879.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3.4%;航空货邮吞吐量12.56万吨,比上年增长28.1%。
公路
无锡市公路运输发达,高速公路网络纵横交错,有
北京—上海高速公路(
G2)、
上海—成都高速公路(G42)、
上海—武汉高速公路(G4221)、
上海—宜兴高速公路(S48)、
上海—常州高速公路(S58)、
南通—无锡高速公路(S19)、
江都—宜兴高速公路(S39)、
长春—深圳高速公路(G25)、
金坛—杭州高速公路(S45)等高速公路横穿境内;有G312、G346、G104等国道横穿境内。无锡市是北京至上海、上海至南京、上海至成都、南京至杭州的高速公路的交会点。在北京—上海高速公路江阴段建有
江阴长江大桥,于1999年通车,是中国第一座跨度超千米的特大桥;在上海—常州高速公路无锡段建有
太湖隧道,于2021年通车,建成时为中国最长的水下隧道。
截至2023年末,无锡市公路总里程7652.7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25.70千米。全社会拥有机动车辆271.81万辆,比上年增长5.0%。其中汽车255.41万辆,比上年增长4.5%。私人汽车拥有量年末达到209.16万辆,比上年增长4.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110.77千米,全年运营总里程1082.23万列千米,线网客流总量18456.04万人次。年末营运公交线路339条,线路总长5984.3千米,全年公交运客总量1.76亿人次。年末市区营运巡游出租汽车4040辆。
铁路
无锡市铁路线网密集。截至2021年6月,无锡市共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高速铁路、新长铁路组成的“四横一纵”铁路网格局,总里程达296千米。截至2023年12月,无锡共有6个铁路客运站点,分别为
无锡站、
惠山站、
无锡新区站、
无锡东站、
宜兴站、
江阴站。
航空
无锡市设有民航机场1座,即
无锡硕放机场,为4E级军民合用国际机场,位于无锡市
新吴区硕放街道,于2004年2月18日开通民用航班,是江苏省内最大的军民合用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新、老航站楼建筑面积合计10.6万平方米,货站处理面积2.6万平米。苏南硕放机场先后引进23家航空公司,其中,基地航空公司2家。客运航线连接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重庆市、西安市、昆明市、大连市、成都市、沈阳市等多座城市,实现日日飞,另开通有前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日本国东京都等地的国际航班。
无锡市建有通用机场1座,为
无锡丁蜀通用机场,位于无锡市
宜兴市丁蜀镇,为A1级通用机场,于2022年11月20日正式开航。机场拥有拥有一条长800米,宽30米的跑道。
无锡市有本土航空公司1家,为
苏南瑞丽航空有限公司,由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公司主运营基地位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截至2022年12月,共有22架波音737系列飞机。
水运
无锡市依托
长江、
京杭大运河和
太湖水系,拥有7条主要航道,航道总里程1656千米,已开通营业航运线221条。无锡市的海洋客、货运输,主要经由
江阴港出海,无锡市区距江阴港38千米。江阴市沿长江有42千米深水岸线,建有一批万吨级以上泊位,无锡(江阴)港口为对外开放港,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内河港口型国际集装箱中转站。江阴
黄田港是长江出海口的主要换装港之一,也是连结苏北地区的主要渡口。
公共交通
无锡市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无锡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2014年7月1日开通运营,使无锡成为了中国内地第22座、江苏省第3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2024年,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143.93千米,全年运营总里程996.76万列千米,线网客流总量11954.86万人次。
无锡市设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无锡公交,由无锡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截至2020年,无锡公交集团有限公司营运车辆达2600多辆,年营运里程达1.4亿千米,日发送旅客78万人次左右。
2022年,无锡市区新辟公交线路6条,年末营运公交线路315条,线路总长5772千米,全年公交运客总量1.16亿人次。年末市区营运巡游出租汽车4040辆。
无锡市设有古运河环城水上巴士,于2020年7月开通运营,兼具城市公交和旅游观光双重功能。设有南禅寺、业勤苑、北仓门、火车站、运河公园、五爱家园、西水关桥、淘沙巷8站。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无锡的地名由来尚无定论。根据元代《无锡县志》记载,无锡的锡山原本产锡,在汉代初年锡矿挖尽,故被命名为无锡。又有传说秦代大将王翦在经过无锡时发现了一块碑,上面刻着“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便将此地命名为无锡。
地区象征
吴文化
无锡市是
吴文化的发源地,春秋时期的吴国在今无锡市的梅村(原称梅里)、胡埭地区(阖闾城)都曾建立过都城。无锡市新吴区的
泰伯庙和墓是吴文化的主要基地,每年举办有泰伯庙会,以及吴氏祭祖活动。此外,无锡市滨湖区的阖闾城遗址及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也是学习了解吴文化的重要场所。
文物
据2023年2月国家文物局官网显示,无锡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为大运河;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另据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显示,无锡市境内共有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
非遗
据2023年2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显示,无锡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
风俗民情
每年端午时节,江南水乡有龙舟竞渡的习俗,俗称赛龙船。无锡地区,自明清至抗战前夕,龙舟竞渡曾经盛行,北塘黄埠墩和荡口的鹅湖均为竞渡胜地。黄埠墩竞渡于清代初期最盛。早期时候,锡城这边的龙船在每年比赛之后都将船底凿穿,用麻布包着沉放在相应的河道中,只将龙尾露出水面,等到下次比赛时再捞起修理。沉放龙船的河道都是小型的专用河道,统称为“龙船浜”,在锡城这样的龙船浜有14条。
方言
无锡(不含江阴、宜兴)方言属吴方言,处于常州小片和苏沪嘉小片的过渡地带。随着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无锡音系有声母 34 个,其中清声母 18 个、浊声母 16 个;浊声母再可分为全浊11 个、次浊 5 个;有韵母 48 个;声调8 类:平、上、去、入,各分阴阳,每个调类各有调值。语言学家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说:无锡的“阴上字(好、走)的声调特别”,这是构成“无锡腔”的重要因素。无锡方言中,声母 [ts][tc] 两组并存不混;连读变调对某些语法现象有区别作用,为太湖片仅有。无锡方言存在地域差异,“十里不同音”。东片的厚桥、甘露、荡口、鸿声、后宅、硕放一带,语音与苏州接近;东北部的羊尖、港下一带,语音与常熟接近;西片的陆区、马山以及胡埭一带,语音与武进接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外来人口的涌入,以及受周边方言的影响,无锡方言在语音上发生一些变异。
特产美食
无锡市特产美食众多,整体口味偏甜,包括有
无锡小笼包、
酱排骨、
油面筋、
阳山水蜜桃、太湖三白(
银鱼、
白虾)、油酥饼、玉兰饼、马山杨梅等等。无锡市还有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壶等地方特产。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3月,无锡市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共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4处,AAAA级景区26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具体名录如下所示:
著名人物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对外交流
2022年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无锡市与陕西省延安市(陕甘宁革命老区)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