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口述自传》是200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浩然。
图书简介
编辑评论 这本由浩然亲口讲述、回忆,作者郑实笔录的《浩然口述自传》,将他坎坷而波折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浩然亲口讲述了自己年少时在北方贫困的小山村和姐姐经历的生活艰辛,成家之后在琐碎的家务之余坚持文学创作等内容。无论哪个时期生活的磨难,都不能让他放弃对文学的执著追求。通过书中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浩然是个不甘平庸寂寞的人,他用对书籍和写作的热望渴求,从文学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本书的出版,对于想要更多了解浩然的文学爱好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相信读者会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个真实的浩然。
浩然,有人说他因为《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而成为中国文学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有人说文革”十年,浩然是一个毁誉难辨的人物;有人说他必须忏悔,有人说该为他骄傲…… 本书揭开了历史为浩然蒙上的神秘面纱。浩然以他特有的坦诚,将自己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愧疚与自豪,特别是十年特殊经历造成的内心的苦楚与灵魂的叩问,坦陈给世人。
目 录
一 童年:生活还没给我装上计量悲苦忧愁的磅秤
三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
四 爱情和婚姻:几起几落,终没造成一生的悔恨
五 革命生涯:信念在一瞬间扎根
六 青年时代的作家梦:在为生活奔忙的夹缝中实现
七 记者生涯:从农村走进文坛的渡船
八 萧永顺:在我昏暗的心里点燃一根蜡烛
九 初到京城:躲过了“反右”的塌天之祸
十 在昌乐:深深思索的一年
十一 《艳阳天》:我的三十而立
十二 《金光大道》:这条路是我蹚出来的
十三 “文革”:内中滋味,非是几页纸能道明的
十四 恩师萧也牧:他销声匿迹,我一本又一本地出书
十五 巴人:我不曾对他说过一个“谢”字
十六 孩子们:个个合乎我的标准
十七 “文革”后:健康与残废、活着与死去只是一纸之隔
初版后记:为历史留痕
新版后记:读懂浩然
图书摘要
一 童年:生活还没给我装上计量悲苦忧愁的磅秤
1
算卦的瞎子给我批过八字儿,说我生来命硬,克父母。如果父母比我还要命硬,那我就活不长;反过来,父母没我命硬,他们就得一个个地让我活活妨死!这是一项多么残酷无情、恐怖可怕的判决呀!
父亲性情豪放而豁达,对这种玄奥的占卜和奇特的预言,既没说过相信,也没说过不相信,似乎并不怎么往心里放。
母亲却对瞎子的说法信以为真,当成是老天爷和阎王老子早就给注定的,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心里边结了个解不开的疙瘩。她常常忧心忡忡地在父亲耳边唠叨,看咱这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是一个样儿吗?这么小的人儿,后脑勺这么平,头顶上的旋儿这么正,眉毛这么粗又这么黑,眼睛这么黑又这么亮,槽牙长得这么快、这么齐!……他准不是个平民百姓鬼魂儿托生到咱家来的!
对此,母亲特别固执己见。在短短的时间里,她给我拜认了好几个光棍汉和“绝户头”的干佬儿。在她看来,因我“命硬”将给他们带来的灾祸,就好似是一件沉重的东西,让别人分担分担,自己身上的负载就小了些,轻了些。分担的人多了之后,或许就可以免除。
她甚至让我给街头的野狗作揖,给临往屠宰场送的肥猪下跪。说那狗到处挨打,为我减轻苦难折磨;说那猪吃一刀子,就代替我,或者替我的父母经受了死亡。
2
母亲的娘家很穷,除了耕种坟茔周围的一点点梯田薄地外,外祖父依然得到附近的山村做月工或打短工,外祖母给旱店子或洪水庄的地主当老妈子。他们早出晚归,我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小弟弟看家,也看坟,守护住薄地上长着的豆荚、倭瓜和别的作物果实不被人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