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黑炮》是
张贤亮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84年发表于《文学家》第二期。
内容简介
《浪漫的黑炮》讲的是S市矿务局机械总厂的工程师赵信书出差途中,和C市的外贸干部钱如泉一见如故,结为棋友。分手后,赵突然发现自己的象棋少了一粒黑炮,便给钱拍了一封电报,要他寻找黑炮。岂知祸从天降,这粒浪漫的黑炮惹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公安局误认为这封电报另有深意,来函调查,于是乎厂党委为此“紧紧张张,郑重其事”地开会三次,剥夺了他陪同外国专家翻译的权利,于是乎引进机器WC的说明书上出现了这样的“幽默”;“机器上所有的轴承都应涂上润滑油”被误译成“机器仓库都应涂上油”;到了最后,“WC成了一块废铁”,三四十万外汇付之东流。
人物介绍
赵信书
赵信书,面容清癯,皮肤暗黄,身材瘦小,略微有点驼背,名牌大学五十年代初期的毕业生,酷爱下棋,德国专家汉斯期望赵信书担任技术翻译,当机械总厂组织技术骨干调查事故原因时,赵信书很快从说明书的译文看出问题所在。
汉斯
汉斯,德国技术专家,其皮肤红通通的,还很滋润,行动带有年轻人的敏捷,娱乐活动丰富,会上夜总会,也会去体育馆,还会去国外旅游。
李任重
李任重,机械总厂厂长,全力支持赵信书担任翻译,名义上为一厂之主,而实际上则受诸多制约。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浪漫的黑炮》以带有荒诞色彩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具有荒诞意味的故事,表现的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题。
《浪漫的黑炮》不仅具有十足的先锋性,同时还有强烈的现实感。它深度切入中国社会现实,揭示出时代变革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浪漫的黑炮》是一部切中时弊的改革小说或社会问题小说。尽管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可社会心态,尤其是工业体制以及管理者,仍然还残留着旧时代的深深的痕迹。
艺术特色
《浪漫的黑炮》这篇小说借助于象棋文化来塑造企业改革的复杂过程中知识分子、改革开拓者、政治官僚三类典型人物形象。虽然小说并没有以“黑炮”“别腿马”“深宫帅”直接类比,但小说以棋子“黑炮”为中心的叙述,以及小说不同典型人物同中国象棋棋子形象的关联,充分显示出这篇小说是借助于中国象棋文化来实现艺术效果。
小说里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说书人”的全知视角,超然物外,又不无调侃。仅仅因为一枚小小的“黑炮”,极其个人化的行为竟然“蝴蝶效应”般地被扭曲放大成为一个“事件”。在权威话语的阴影笼罩下,个人生活在异样眼光的“灼烤”下变得面目全非,疑窦丛生。虽然最后是虚惊一场,“事件”也并不成立,但事情终究发生。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1986年,改编自《浪漫的黑炮》的剧情片《
黑炮事件》上映,由黄建新执导,刘子枫、高明、杨亚洲等主演。
作品评价
作家洪声:“张贤亮的作品一贯是以情动人的,但是在这部《浪漫的黑炮》里,他一边以一种诙谐机智的谈吐,忙里偷闲地讲述小说的创作过程,一边用一种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的笔调,写出生活中的‘一系列偶然事件’,使我们捧腹之余,深长思之,内心不免感到一丝隐痛。”
作者简介
张贤亮,1938年12月生于
南京,祖籍江苏盱眙,中国当代作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兼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04年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2007年被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和“2007年中国十大收藏家”。代表作有《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的菩提树》《青春期》《习惯死亡》及长篇文学性政治随笔《小说中国》及《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