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 Merr.)是
紫葳科,菜豆树属
常绿乔木。高可达20m,除花冠筒内面被柔毛外,全株无毛;小叶纸质,长圆状卵形或
卵形,两面无毛;花序腋生或侧生,少花,为总状花序或少分枝的圆锥花序;蒴果长达40cm,种子卵圆形,薄膜质,花期4月。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6-13(-20)m,除花冠筒内面被柔毛外,全株无毛;小枝和老枝灰色,无毛,有皱纹。
叶为1至2回
羽状复叶,有时仅有小叶5片;小叶纸质,长圆状卵形或卵形,长4-10cm,宽2.5-4.5cm,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面无毛,有时上面有极多数细小的斑点,侧脉每边5-6条,纤细,支脉稀疏,呈网状。
花序腋生或侧生,少花,为总状花序或少分枝的圆锥花序,比叶短。花萼淡红色,筒状,不整齐,长约1.8cm,3-5浅裂。花冠淡黄色,钟状,长3.5-5cm,直径约15mm,最细部分直径达,mm,内面被柔毛,裂片阔肾状三角形,宽10mm。
蒴果长达40cm,粗约5mm;隔膜扁圆形。种子卵圆形,连翅长12mm,薄膜质。花期4月。
生长环境
海南菜豆树适生于中国
南亚热带至
热带的丘陵及平原地区。分布区年平均气温21-22.8℃,≥10℃年积温7400- 8400℃,极端最高气温37-39℃,能耐轻霜及短期0℃左右低温。年平均降水量1100-1600mm。多在
海拔500m以下的山腰下部和山谷的次生林中散生。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宜于四旁种植及石灰岩山区绿化。
分布范围
海南菜豆树产中国
广西龙州、
宁明、
靖西,
海南、广东南部、云南南部,
越南亦有分布。
栽培技术
采种
在海南南部种子于8-9月大量成熟,广西等地于10月下旬成熟,各地气候不同,种子成熟期不一。当圆条状长果实由粉绿色转呈黄褐色,扭曲,并开裂时,及时采摘。采收后的果实可在阳光下暴晒,不断翻动,果实裂开。种子自然脱出,及时收集,种子轻而薄,易被风吹散,用袋装置于通风凉爽处,但不宜在自然状态下久藏,用低温干燥贮藏,发芽力可保持1年。种子净度63%-77%,千粒重1.00-1.49kg。
育苗
苗圃地宜选择在地势平坦,阳光充足,近水源,排灌方便,地下害虫少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在播种前先将苗床翻晒.进行消毒。1周后再起畦作床,床面平整,土细碎,不留土块。种子在播种前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起晾干后,与适量过筛的火烧土拌匀,均匀撒播于床面,不宜过密,覆土要薄,然后盖草,用细孔花洒淋足水,保持床面湿润.约4-5天种子即发芽出土,及时揭去盖草,换搭荫棚,每天早晚淋水,防止床面干燥,约延续16-20天出苗结束,发芽率达61%-84%。成苗率75.4%-86.1%。育苗成败的关键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防止猝倒病的发生,幼苗极易染病,成片死亡。所以当幼苗有2对真叶以上时及时移苗或分床,将小苗移入预先准备好的营养袋中培育,或分床苗,但要加强水肥管理,营养袋苗当年9月份雨季即可上山种植;分床苗采用1年生高80cm以上的裸根苗上山种植,注意浆根,保持根系完整。
种植
由于海南菜豆树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栽植时应注意选择四旁和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的丘陵地。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机耕,穴状整地。植穴规格50cm×50cm×40cm,株行距2m×3m或3m×3m;在四旁采用60cm×60cm ×50cm的大穴种植。在雨季来临前,在植穴内回土,先回表土,施基肥,每穴施土杂肥2kg,与表土充分混匀,当下过一场透雨后进行种植,穴面应稍高出地面,防止雨后积水。
抚育
海南菜豆树定植后很快能恢复生长,幼林生长较快,注意加强抚育管理,特别要禁牧,防止牛羊的破坏;定时砍杂除草,每年在雨季前结合除草松土,追施复合肥,每穴100g。3-5年即可郁闭成林,成片林注意疏伐,伐除被压木和有病虫害的植株,促进林木生长。
主要价值
经济
海南菜豆树木材纹理通直,暗红棕色,材质硬而稍重,结构细致而均匀,加工容易,耐腐,干燥后稍开裂,但不变形,纵切面平滑而有明亮的光泽,色调鲜明,生长轮略现花纹,颇美观,为优良家具材和美工材。
观赏
海南菜豆树树形美观,树姿优雅,花期长,花朵大,花香淡雅,花色美且多,几乎每个枝条都有花序,一个花序轴上的许多花朵往往同时开放,排成一长串金黄色的花带,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前景。
药用
海南菜豆树的根、叶、果可做药用,具有
凉血、消肿、退烧的作用,可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
病害防治
海南菜豆树在苗圃幼苗期如遇高温湿热的天气,
猝倒病严重,应及时拔除或移开过密的幼苗,加强苗床的通风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