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斜桥榨菜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产品
中国榨菜、欧洲酸菜和日本酱菜,被誉为国际三大名腌菜,以海宁“斜桥”牌为代表的浙式榨菜与川式榨菜齐名列为中国名榨菜之最,斜桥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红卫半碎叶”等,生产实行标准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海宁榨菜加工业迅速崛起,涌现了大批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加工企业,并创建了一批在大陆、港台乃至欧美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品牌,产品远销日本、泰国、马来西来、美国、加拿大及港澳地区。
产品产地
产品特性
质地脆嫩,色泽鲜艳,咸辣适度,味鲜爽口。产品成分
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等。
产品功效
清心开胃,健肤美容的功效。
制作工艺
菜头经盐腌后压榨,除去一部分水分。榨菜即因此得名。然后加盐和十多种香料及调料(干辣椒粉、花椒、茴香、砂仁、胡椒、山柰、甘草、肉桂、白酒等),装坛,封口,在阴凉处存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坛里的榨菜先经酒精发酵,后经乳酸发酵,产生特殊酸味与香味,就成为榨菜了。
斜桥榨菜在吸取四川省榨菜的制作经验的基础上,工艺改革,扬长避短,进行了“产品外观”、“腌制工艺”、“香料配方”等八项改革,研制推广了压榨、淘洗、拌料等12种机械,做到就是收购鲜菜,快收快腌,上榨干胖适度,榨净苦水,并精心配制香辣粉,使斜桥榨菜更有特色。“斜桥牌”榨菜采用“盐脱水法”加工腌制,因此斜桥榨菜菜块青绿,辣粉鲜红,香味浓郁,咸淡适口,质地脆嫩,菜形整齐。“手捏柔软性,辣粉裹菜身,表面起皱纹,撕有丝缕形”,这20字,是识别斜桥榨菜的要诀。
名扬四海
“海宁涌潮天下奇观,斜桥榨菜名扬四海”。 “斜桥榨菜”作为海宁市斜桥镇的传统产品,是海宁市的著名特产,以其色泽鲜绿、脆嫩可口、营养丰富而独树一帜,闻名全国。以海宁“斜桥”牌为代表的斜桥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截至2009年,“斜桥牌”榨菜在香港市场的售价超过四川榨菜的1/3。销售地区已扩展到全国22个省市,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
持有浙江省著名商标“斜桥牌”的浙江斜桥榨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国家二级企业—海宁蔬菜总厂改组创立的企业法人。近半个世纪来,企业以生产著名的“斜桥牌”榨菜而蜚声中外。企业生产规模技术力量、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产品历史
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看到菜多难于加工,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入市场,次年(1899年)正月,邱赶回老家,以邓炳成为技师安排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顺便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9 23:29
目录
概述
产品产地
产品特性
产品功效
制作工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