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
古代行政区划
海州,古代行政区划,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古称,陇海铁路到达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历史上的淮海战役东起海州(今连云港)。
地理范围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沭阳、赣榆、灌云、灌南等市县及新沂、滨海部分地区。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海州至此保有州治,相当于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
清雍正二年(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统州治及赣榆、沭阳二县,脱离淮安府管辖,相当于今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
历史沿革
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置海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废东海郡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2),海州置总管府。
武德七年(公元625),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罢都督府,分天下为十道,海州属河南道。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改州为郡,海州改为东海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东海郡复改为海州。
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海州入吴国。
南唐元宗保大十三年(公元959),为后周所占。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8),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3),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
宋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2),海州改为西海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从江南省分出安徽省,海州属安徽省淮安府。
康熙五年(公元1662),淮安府复归江南省。
康熙六年(公元1662),江南省改名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
雍正二年(公元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海州分置为东海县灌云县两县。
州志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始纂于“嘉庆甲子”(嘉庆九年,1804年)“夏五月”,修成于嘉庆十年冬十一月,历时一年半。
历史文化
海灌分治
辛亥革命后,原海州地区以盛产食盐的板浦镇为中心的东部地区要求分治,在包括著名教育家江问渔、曾任民国国会议员的邵冶田、老同盟会会员陈百川等一批板浦士人的努力下,于民国元年(1912年)独立建灌云县,引领本省分治之先。但分治后海、 灌纷争九年,一直闹到当时的民国江苏省府和国务院,原灌云县博物馆陈龙山发现并收藏的一份《灌云十一镇人民伤心史》,就是当年反映两县纷争的重要物证。
1929年海、灌纠纷渐止后,灌云县的属地范围却一再发生变化,导致“灌云”如今名不符实。民国二十四年(1925年),因连云建港,灌云的后云台、新县、老窑等地划入连云市。解放初,灌河南岸的响水口划归滨海县,盐河以西的南六塘以南地区划归涟水、沭阳二县,东海县的南岗、陡沟、龙苴、新坝划归灌云。
1957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置灌南县,辖灌云县的汤沟、立字、连五、海亭、小跺、李集、张店、陈集、三友、龙武、张湾、新北、三口、新安、兴睦、树德、永志、苏光、二圩、祝华等20个乡、镇和涟水县的苏集、硕湖、复兴、西湖、响连、官庄、百六、丈西、永留、清泉、花元、新平等12个乡。同时将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市)的灌西盐场、燕尾镇划归灌云。1983年,灌云的云台公社、南城镇划归连云港市区,2005年10月宁海乡又划入市区。当初命名“灌云”时,是取境南灌河和境北云台山的首字,但由于灌河已属灌南县,云台山进入市区,一山一水俱失,如今“灌云”之名早已失去了建县初的本意。而解放后,板浦镇也失去了县政府所在地的位置。
海洋文化
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海州,辖六郡十九县,以“东滨渤海,西绾徐郯,北控齐鲁,南蔽江淮”的区位优势,成为苏北、鲁南沿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唐代,海州开凿80千米长的官河,沟通运河与海运, 使海州港成为繁华的商港、南北货集散的码头和海上补给粮饷的军港,宿城出现新罗人居住的村落。宋代,海州年运销原盐47万石,盐、茶、紫菜、 粮、油等大宗商品经海州港口转销, 许多新罗人长期侨居海州经商。宋神宗时,朝廷将海州作为与高丽等海外国家来往的四大重要口岸之一,在海州建高丽亭馆接待海外商旅。元、明两代,改漕粮河运为海运,海州港是中转之处,时称海州为“淮口巨镇”。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海州云台山设江海关,成为清初四大海关之一。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辖赣榆县、沭阳县。 民国元年(1912年),海州改称东海县,后又分置为东海县、灌云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陇海铁路终端港建成,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而取名为连云港
重大事件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今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大决战。
参考资料
海州今昔.东海史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19:47
目录
概述
地理范围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