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区
海南省三亚市辖区
海棠区,海南省三亚市下辖区,位于三亚市东部,介于北纬18°24′,东经108°之间,总面积384.2平方千米。海棠区属季风热带气候,终年气温高,寒暑变化不大,四季温暖。截至2023年6月,海棠区下辖4个社区(居)、19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新民路。截至2023年末,海棠区户籍人口87478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据《崖州志》记载:林旺镇为清代“永宁乡”的中下堡,原属藤桥管辖。
民国十六年(1927年),归崖县第三区。
解放后,继续归崖县第三区管辖。
1958年,成立海燕公社。
1959年,场社分开,撤销海燕公社成立藤桥公社时,林旺仅属一个管理区。
1961年,体制下放,成立林旺公社。
1983年,改为林旺区。
1986年,改为林旺镇。
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镇。
绍兴六年(1136年),改藤桥镇归吉阳军。
清朝中后期,分别改为藤桥镇为藤桥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为“永宁乡”管辖“上堡、中堡、下堡”。
民国年间,改为崖县二区、崖县三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复为永宁乡。
解放后,沿称三区。
1957年7月,撤区并大乡,并为藤桥和新龙两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合并成立海燕公社。
1959年,废海燕公社,改称为藤桥公社。
1961年,体制下放,另设立林旺公社。
1983年,改为藤桥区。
1986年,改为藤桥镇。
合并发展
2001年8月,三亚市实行乡镇行政区划撤并,撤销藤桥镇林旺镇,合并成立海棠湾镇。
2008年8月,中共三亚市海棠湾工作委员会成立,为三亚市委的派出机构。
2014年1月,根据《关于同意海南省调整三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决定撤销三亚市海棠湾镇,设立三亚市海棠区,以原海棠湾镇的行政区域为海棠区的行政区域。
2015年1月,三亚市海棠区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1年,原海棠湾镇有龙楼村、海丰村、升昌村、龙海村、营头村、龙江村、林新村、青田村、东溪村、藤桥村、椰林村、庄大村、凤塘村、江林村、洪李村、北山村、铁炉村、三灶村、湾坡村、永宁(社区)、藤海社区、林旺社区共建制村19个、社区3个,包括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138个、居民小组7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海棠区下辖4个社区(居)、19个行政村,有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138个,居民小组46个。区人民政府驻新民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棠区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西连吉阳区及亚龙湾旅游开发区,东北与陵水黎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以仲田岭、回风岭、竹络岭、琼南岭群山为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24′,东经108°之间。辖区面积384.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1.8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0平方千米。
地质
海棠湾地区的地层基质以古老的砂页岩衰质岩系,中生代浆岩和微量花岗岩、石英岩、石英砂岩和风化土壤砂粘质为主。地貌特征为沉积建造,岩相及生物组合等机构运动特征。浅层地质结构为成土母岩、母质花岗岩占83%,砂页岩占0.8%,河流冲积物占3.8%,浅海沉积物占6.8%,滨海沉积物占5.6%。东部及南部沿海平原属海南岛地穹列拗陷部分,其基层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尤其以早更新世和全新世堆积物为主,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地层极少分布,为滨海相似砂泥质混积和海湾岬角堆积,全新世滨海相堆积物大片分布,下部为砂碌、砂、黏土。上部为游泥土质黏土、白沙土,它构成5至8米厚的海积平原,还有砂堤、鴻湖、曲港,是古老的地质产物。
地形地貌
海棠湾地区西北多为山地,东南为较平坦的河流冲积地和滨海平原。最高峰为仲田岭山脉,海拔为600米以上,坡度为20至35度,个别山头海拔法800米,坡度为60度。海拔400至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较高的为仲田岭、回风岭、竹络岭、琼南岭、龙楼岭、天扛岭、大田岭、仙园岭。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8%。自然地貌形成低海拔,低丘陵,小平原,西北高,东南低,北、西、南为山岭屏障,东部平原沿海,西部山区。
气候
海棠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南海海洋气候影响较大,终年气温高,寒暑变化不大,四季温暖,年均气温23.8℃,月最高气温25℃至36℃,月最低气温在10℃以上;年均降水量丰富,年晴日300天以上。1至6月为东北季风期,6至12月为西南季风期。5至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为全年的10%,每天日照时间为7小时。
水文
海棠区辖区共有河流16条、水库15宗,其中藤桥河和藤桥西河为境内最大的2条干支流。其中,藤桥河发源于保亭县西南部的昂日岭,干流流经保亭县的新政、加茂和三亚市的海棠区等地,于三亚市海棠区与保亭县交界的农场电站处进入三亚市,最终于海棠湾汇入南海。藤桥河干流全长61.6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436平方千米,其中三亚市境内长度为18.18千米,流域面积141平方千米。
藤桥西河为藤桥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部的禾腾岭,干流流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新政和三亚市的海棠区等地,于三亚市海棠区与保亭县交界的赤田水库处进入三亚市,在三亚市海棠区距出海口上游约1.8千米处汇入藤桥河干流。藤桥西河河流全长为35.73千米,控制流域面积273平方千米,其中三亚市境内长度为11.3千米,流域面积93平方千米。
土壤
海棠湾地区土壤主要是田洋土壤,即水稻农田土壤。三亚海棠湾500亩以上的田洋有:落根洋、宝福洋、泮水洋、龙楼洋、文昌洋、保境洋、田等田洋,多系红壤、沙壤。
海棠湾地区土壤大体为赤红壤、红壤和沙壤、潮泥土四种,构成渗育型。坡地以赤砂壤和海沙壤为主,山岭以黄壤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海棠区土地总面积为253.2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总面积37.49平方千米,占14.81%;园地总面积为92.44平方千米,占36.51%;林地总面积52.85平方千米,占20.87%;其他农用地,主要包括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沟渠、田坎等,总面积为11.61平方千米,占4.58%。建设用地为37.58平方千米,占14.84%;其他土地为11.47平方千米,占4.53%。
矿产资源
海棠湾地区矿产资源有铁矿、铜矿、钛矿、石英沙、大理石等,分布较广。据1960年普查,铁扛岭等六个大岭都藏有幼铁矿。钛矿沿海沙中皆有丰富含量。还有河沙,大英石、海珊瑚、海铁树等。
生物资源
2019年,海棠区共有林地面积11861.3公顷,林木绿化覆盖率达51.2%,其中公益林管护面积4442.09公顷(国家级3762.69公顷,省级679.4公顷),一般林地7419.18公顷。全区主要植物有椰子树、酸豆树、花梨木、小叶榄人、榕树、风凰木、三角梅、琼崖海棠、木棉、鸡蛋花、木麻黄、芒果、海芒果、高山榕、槟榔等。
2019年,海棠区境内动物资源与三亚市大致相同,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境内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约35种,其中兽类约15种,鸟类约2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的动物有狐狸、山鼠、蟒蛇、眼镜蛇、海南山鹧鸪、白鹇、蓝背八色鸫、黄嘴白鸾、穿山甲、猕猴、水鹿、小灵猫、水獭、海南兔等。
人口
截至2023年末,海棠区户籍人口87478人,比2022年末增加1859人。其中,男性43621人,女性43857人。按民族划分,汉族48570人,占总人口的55.5%;黎族37439人,占总人口的42.7%;其他民族1469人,占总人口的1.6%。海棠区境内聚集汉族、黎族、苗族等7个民族,辖区有23个村(居)委会,其中少数民族村(居)有6个,少数民族主要为黎族,分别为升昌村、湾坡村、青田村、铁炉村、北山村、海丰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棠区常住人口为113481人。
经济
综述
2023年,海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3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同比增长27.6%;第三产业增加值124.97亿元,同比增长17.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13.6:75.1。
2023年,海棠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2亿元,比2022年增长94.3%。其中,税收收入8.99亿元,增长91.8%。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5亿元,增长3357.0%;企业所得税2.1亿元,增长48.3%;个人所得税0.7亿元,增长20.3%;土地增值税1.0亿元,增长36.9%;契税1.3亿元,增长315.6%;城市维护建设税0.4亿元,增长169.1%;房产税0.4亿元,下降54.9%;城镇土地使用税0.2亿元,下降43.9%;印花税0.2亿元,增长99.3%。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1亿元,比2022年下降12.9%。其中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0.02亿元,增长9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8亿元,增长32.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1亿元,增长31.8%;住房保障支出0.1亿元,增长13.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亿元,增长6.6%;教育支出2.1亿元,增长5.3%;农林水事务支出1.3亿元,下降11.3%;卫生健康支出1.3亿元,下降48.1%;城乡社区支出1.2亿元,下降18.0%。
2023年,海棠区固定资产投资比2022年增长55.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3.0%,其他投资增长38.8%。从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增长38.9%;安装工程投资下降15.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15.8%;其他费用投资增长106.4%。
2023年,海棠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72元,同比增长6.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76元,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2元,增长8.4%。
第一产业
2023年,海棠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5.40亿元,同比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9.6%。
第二产业
2023年,海棠区有规模以上工业共7家,总产值为14.54亿元,同比增长33.0%。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商品混凝土产量171.2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5.3%。从能源消费情况看,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能源电力消费量688.8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5.6%;汽油4.06吨,同比增长30.6%;柴油1962.52吨,同比增长65.3%。
2023年,海棠区建筑业增加值17.14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2022年同期47.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23年,海棠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85亿元,同比增长20.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31亿元,比2022年增长17.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3.0%。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5.4%。从商品类别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销售收入分别增长47.1%、54.3%、49.3%、39.7%。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1.9%。
2023年,海棠区接待过夜游客数量572.77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76.2%。其中,过夜国内游客564.85万人次,增长76.1%;过夜入境游客7.92万人次,增长83.3%。全区列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27家,旅游饭店平均开房率为68.2%,比2022年增长26.0个百分点。拥有客房10036间,增长4.1%;拥有床位16654张,增长7.5%。
2023年,海棠区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共241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5.22亿元,比2022年增长2.31%。其中,境内存款79.16亿元,比2022年增长9.2%。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2.03亿元,比2022年增长48.1%。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53.18亿元,比2022年增长2.2%;利润总额1.25亿元,比2022年下降2.8%;不良贷款率0.9%,比2022年下降0.4%。
截至2023年末,海棠区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6552.29万元,比2022年增长176.6%。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993.17万元;人寿保险收入3440.13万元;涉农保险收入10118.99万元。
2023年,海棠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2022年增长73.0%。房屋施工面积279.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09.3万平方米,办公楼98平方米,商品营业房16.5万平方米,其他53.9万平方米。房屋施工面积中,2023年新开工面积5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6.9万平方米。2023年房屋竣工面积82.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7.7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123.7亿元,比2022年增长122.5%;国内贷款14.8亿元,同比增长71.5%;自筹资金52.3亿元,同比增长119.9%;定金及预收款52.5亿元,同比增长165.4%;个人按揭贷款0.28亿元,同比下降33.3%;其他资金3.8亿元,同比增长28.4%。
2023年,海棠区服务业增加值124.97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全区GDP比重为75.1%。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6%,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从营业收入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7%。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105.8%;房地产业(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房屋租赁)同比增长29.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41.1%。
交通运输
2016年,海棠区新增23路公交线路,投放17辆10米级插电式混合动力旅行车运营,线路总长45千米,设立站点35个,连接南田农场至凤凰岛;同时优化了机场专线,且增加10辆公交运力。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海棠区有各类学校44所,比2022年末减少4所。其中,普通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5所,比2022年末减少3所;幼儿园25所,比2022年末减少1所。全区教师人数1068人,比2022年末减少8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283人,比2022年末增加46人;小学教师545人,比2022年末增加21人;幼儿园教师240人,比2022年末减少77人。在校学生数12899人,比2022年末增加67人。其中,普通中学学生2460人,比2022年末增加203人;小学学生6583人,比2022年末增加42人;幼儿园学生3856人,比2022年末减少178人。
文化体育
2023年,海棠区举办篮球赛32场、排球赛24场;送琼剧下乡演出活动36场;依托文体活动室开展活动,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月月办”活动共计57场,参与人数约1140人次;参与各市县文体类活动比赛共计12场;保障9个品牌活动开展。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3月,海棠区有医疗卫生机构共52个,公立机构共有19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站7个、村卫生室9个。民营机构共有33个。
环境治理
2023年,海棠区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74个。其中,垃圾中转站2座,垃圾亭(屋)272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渗滤液达标处理率100%。拥有污水处理厂2个。其中,第一污水处理厂负荷率85.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量311.54万吨。第二污水处理厂负荷率84.7%,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量618.31万吨。
2023年,海棠区AQI指数累计均值为3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2微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26微克每立方米。全区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为“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2公顷。全区年度造林面积27公顷,均为人工植树造林。森林面积13973.86公顷,森林覆盖率55.7%。
社会保障
2023年,海棠区新增就业岗位5364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2人;城镇新增就业843人(其中城镇新增灵活就业5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人)。累计完成保障性住房(安居房)投资5.07亿元。保障性住房开工套数3018套,其中交工(竣工)套数2874套,开工面积31.48万平方米。年内无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2023年,海棠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正常参保人数38764人,扩面参保任务数1017人,扩面参保完成率107.8%,扩面参保缴费率为107.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口2852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实际发放金额约160.86万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数1224人。特困供养金的实际发放金额约180.37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很久以前,椰子洲岛附近的渔民由于连续几个月没有捕到鱼,于是向海神求助,当地的王娘母(巫婆)告诉渔民,海龙王的妻子死了,只要给海龙王送去一个年轻漂亮的佘蕹(未婚姑娘),他就会让渔民恢复往日的日子。最后,槟榔被一位叫海棠的姑娘接住了。此时海棠已有了心上人,但其毅然告别心上人,投入海底。就在那一夜,海棠的心上人阿明也带着两块石头投身海底。海棠姑娘投海的第二天,人们真的在这片海湾捕捞到鱼虾,为了纪念海棠姑娘,就把这片海湾叫做“海棠湾”。海棠区因境内有海棠湾而得名。
风俗民情
海棠区民风淳朴,汉族与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又称爱情节、谈爱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海棠区每年均举办庆祝海南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有民族传统打柴舞、黎族钻木取火、黎族织锦竞赛、黎族酿酒技艺展示等。
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打扫干净,寓意把一切不吉利、不清洁的陈腐之物扫地出门。贴春联、红纸和门神,夜间则备焚香点烛,备酒果设祭。大年初一是最重要的日子也有很多顾忌,比如不能扫地,就算是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如果扫掉了就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也不能相骂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最忌讳的是讲不吉利的话。见面要道喜,互相恭贺发财。大年初二是外嫁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丈夫必须陪妻子孩子带着礼品一起回娘家。礼品中鞭炮是必不可少的。到家门口后,女婿将鞭炮交给其他亲戚,等鞭炮放完后才进门向老人和其他亲属拜年。
风景名胜
2023年,海棠区共有A级及以上景区2处,其中5A景区1处,为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4A景区1处,为三亚水稻国家公园。
蜈支洲岛旅游区
蜈支洲岛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三亚市海棠区滕海社区后海村蜈支洲岛旅游区。全岛呈不规则蝴蝶状,蜈支洲岛的海岸线全长5.7千米,南部最高峰海拔79.9米;有情人桥、观日岩、观海长廊、情人岛等景点。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G98高速林旺出口800米右侧。景区以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耕文化、稻作文化、南繁水稻科研、科普教育、民俗风情等为主题,有稻田花海、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中国恐龙科普教育基地、田野狂欢山水实景演出、稻田盛宴等景观及项目。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4 19: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