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GIS)是
海岸带资源和环境综合管理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但它应用于海洋必须在数据结构、系统组成、软件功能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造,使之适应海洋的特点。经改造而适用于海洋的GIS,被称之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或海岸带地理信息系统(CGIS)。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是
GIS技术结合海洋科学特点形成的海洋领域研究的强有力的工具和工作平台,是在计算机硬件条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以海底、海面、水体、海岸带及大气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来源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存储、集成、显示和管理,进而作为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制图、可视化表达、空间分析、模拟预测及决策辅助等服务,并且结合web技术可以实现海洋数据和相关MGIS功能的实时共享。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数字海洋”也随“数字地球”理念应运而生,其中数字海洋应用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即3S技术,其中以用于海洋的GIS技术,就被称为MGIS。
海洋 GIS 的研究和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国家海洋测量局进行的航海自动化制图。90年代后,海洋数据和信息极为丰富,造成了“数据和信息爆炸”。美国海洋学家Manley与动态图形软件专家Tallet合作,发表了关于海洋GIS的第一篇文章,不仅深入讨论了GIS的数据管理和显示功能,而且还卓有远见地讨论了物理海洋数据和化学海洋数据的真三维建模和可视化。1992年,Caswell讨论了应用GIS技术进行海底沉船等搜索和发现。同时,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海洋学家和地理学家发表了一系列海洋GIS 应用成果,设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具有较完善的数据模型系统,具有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复杂模型,具有较好的制图功能等。
二十世纪90年代初,陈述彭院士就极力倡导海岸与海洋GIS的研究与开发,并提出了“以海岸链为基线的全球数据库”的构想。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80年代中期以来就开展GIS和遥感支持下的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90年代中,又开展了海岸带空间应用系统预研究。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以我国多年积累的海洋数据资料,建立了中国海洋信息基础网,对大量海洋数据进行管理和分发。“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海洋监测主题设立了“海洋渔业遥感信息服务系统技术和示范试验”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开发了具有海洋渔业应用特色的桌面GIS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海洋环境管理主要是利用MGIS分析评价功能和模拟预测功能,开展海岸带开发项目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对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跟踪。
利用MGIS的制图功能,可以制作海岸带各类资源分布图和开发利用图,若利用不同时期的资源开发利用图进行拓扑叠加,可以制作资源动态变化图。有了这些基本图件以及资源、环境数据,人们就掌握了某一地区海岸带各类海洋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开发利用现状等全面信息,为制订海岸带资源合理开发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