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种子植物是
海洋中的
高等植物,海洋中能开花结果的高等植物。它们的种类不多,只有
红树植物 (Mangrove plants)和
海草(Seagrasses)两类,一般不包括
盐沼植物(Salt marsh plants)。
植物简介
海洋种子植物海洋种子植物是海洋中的高等植物,它们和陆地的高等植物一样能进行光和作用,用种子来繁生后代;海洋种子植物有两大类:一类是通称的海草;另一类就是红树植物,海草是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沿海浅水中的单子叶植物。
植物信息
海草类在某些沿岸海域组成广大的海草场,由于这一带腐殖质多,浮游生物也增多,所以成为幼虾稚鱼的优良繁殖场所;大叶藻和虾形藻等干草是良好的保温和
隔音材料。海草还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红树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特有的木本植物,它们常常形成高矮不同的乔木和灌木,形成红树林。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主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以保持植株的稳定。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红树是热带、亚热带海岸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击盐土或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红树是具有保护海岸、滩涂,滋养鱼虾蟹,用于建材、制药、造纸、制革,抗污染等多种用途的海滨之宝。生长和发展。红树是具有保护海岸、滩涂,滋养鱼虾蟹,用于建材、制药、造纸、制革,抗污染等多种用途的海滨之宝。
红树植物
红树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特有的木本植物。它们常常形成高矮不同的乔木或灌木丛林,形成红树林。在风浪比较平静、污泥淤积比较深厚、且有潮水淹没的浅海海湾和河口附近,最适宜红树植物的生长(图1红树植物)。
主要特征:红树植物在演化上是再次下海的。它们长期生长在特殊生境中,在形态构造上产生一系列特征。①有抵抗风浪和适应松软而又缺氧泥滩的特殊根系。如支柱根、板状根、榄状根、出水呼吸根和气生根等;在皮层中有丰富的通气组织,外围有较厚的木栓层。②有胎萌现象。幼苗在母体果实中萌发,悬挂在树上,胚体伸长呈棒状成熟降落后漂浮于水面远播,或扎入泥滩定居。③叶片角质层加厚,气孔下陷,并局限于叶片下面部位;有贮水组织,叶脉尖端扩大成为贮水的管胞;栅栏组织细胞间有长形的石细胞或韧皮状机械细胞,叶内几无细胞间隙;上、下皮层外部有含单宁的细胞层,下表皮密生茸毛,上表层具盐腺系统能泌盐,以适应盐生生境的生理干旱。④树皮富含单宁,高者可达20~30%。以增强抗拒海水侵蚀的能力。(见彩图中国沿海红树植物,为种子植物,有胚轴)。
种类和分布
红树
世界上属于红树植物的科、属、种数,迄今没有确定的统计结果。这是由于不同学者对红树林沼泽边缘以及潮汐偶然到达的河流两岸所生长的一些植物是否归属红树植物有着不同的看法。根据美国C.J.道斯1981年的统计,全世界已知的红树植物共有18科23属80种,分别隶属于
双子叶植物纲和
单子叶植物纲(见表红树植物种数和分布情况)。最大分布中心在东南亚,种数达65种,美洲东、西两岸和西非洲海岸的种都很少,分别为11种、9种和9种。
中国已知的红树植物有16科19属30种,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和福建四省(区)。海南岛种类较多,有15科28种,向北逐渐减少,福建只有6科7种,到福建福鼎则只有1种。福建以北,气候条件不适于红树的生长。中国的红树植物中以红树科的木榄(Bruguiera)、红树(Rhizophora)、角果木(Ceriops)和秋茄(Kandelia)等属为主。中国最高大的红树植物为红树科的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海桑科的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高达15米;分布最南的为海南岛三亚的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最北的为台湾淡水和福建福鼎的秋茄(Kandelia candel);分布最广的是灌木桐花树(Aegiceras,又名蜡烛果)等。
其实在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不只红树有这种奇特繁殖方式,和红树同属一类的植物还有很多种,比如:秋茄树、木榄、海莲等等。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红树植物,在我国共有26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等地。红树植物在海边形成了大片大片的红树林。海水涨潮时,就会把红树植物的树干淹没,只能看见露在海平面上枝叶茂盛的树冠。而落潮时,红树林则形成了一片绿油油的海滩森林,翠叠绿拥。茂密的红树林,它们不仅能够抗拒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可以扩展海岸、调节热带气候,还可以滋养鱼、虾。集群飞翔的各种海鸟、神出鬼没而又颜色艳丽的招潮蟹、活蹦乱跳的弹涂鱼与红树林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它们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之中。它们具有革质的绿叶,油光闪亮。它们与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或者仅仅露出绿色的树冠,仿佛在海面上撑起一片绿伞。潮水退去,则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南美洲东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岛、非洲西海岸是西半球生长红树林的主要地带。在东方,以印尼的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西海岸为中心分布区。沿孟加拉湾——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至非洲东部沿海,都是红树林生长的地方。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分布也较广。印尼——菲律宾——中印半岛至我国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沿海也都有分布。由于黑潮暖流的影响,红树林海岸一直分布至日本九洲。
我国的红树林海岸以海南省发育最好,种类多,面积广。红树植物有10余种,有灌木也有乔木。因其树皮及木材呈红褐色,因而称为红树、红树林。红树的叶子不是红色,而是绿色。枝繁叶茂的红树林在海岸形成的是一道绿色屏障。
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海草
海草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沿岸浅水中的单子叶植物。常在沿岸潮下带浅水中形成海草场,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其生物生产力在热带海洋中是最高的。
主要特征
海草在演化上也被认为是再次下海的。为适应生活环境,它们在形态构造上也有一些相应的特征。①有发育良好的根状茎(水平方向的茎),使各个个体在附着基上交织生长以巩固植体,进而形成海草场。②叶片柔软,呈带状或切面构造为圆柱状,以便在海水流动时保持直立;叶片内部有规则排列的气腔,以便于漂浮和进行气体交换。③花着生于叶丛的基部,雄蕊(花药)和雌蕊(花柱和柱头)高出花瓣以上;花粉一般为念珠形且粘结成链状,以借海水的流动受粉。
种类和分布
海草属于沼生目(Helobiae),现知12属49种,隶属于两科。
①眼子菜科(Potamo□etonaceae),花粉粒呈伸长形。包括大叶藻属(Zostera)、虾形藻属(Phyllospadix)、异叶藻属(Heterozostera)、聚□藻属(Posidonia)、二药藻属(Halodule)、海神草属(Cymodocea)、针叶藻属(Syrin□odium)、全楔草属(Thalassodendron)、根枝草属(Amphibolis)。
②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花粉粒呈圆球形。包括海菖蒲属(Enhalus)、海黾草属(Thalassia)、喜盐草属(Halophila)。 海草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有7属产于热带,5属见于温带;四分之三的种类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一些种类产于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太平洋岸;欧洲大西洋沿岸仅一属,地中海有两属。中国沿海现知有8属海草,其中海菖浦、海黾草、喜盐草、海神草、二药藻和针叶藻等6属是暖水性的,产于广东和广西沿海;虾形藻和大叶藻属是温水性的,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其中日本大叶藻(Zosterajaponica)南伸到福建和香港沿海。
用途
海草类在某些沿岸海域组成广大的海草场,由于这一带腐殖质多,浮游生物也增多,所以成为幼虾稚鱼的优良繁生场所,亦利于某些海鸟的栖息。北欧的大叶藻场曾经由于真菌病害大量死亡,从而影响了海鸟的生存,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组织力量抢救。大叶藻和虾形藻等的干草是良好的
保温材料和隔噪音材料,可用于建筑业。海草还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海草全草含对-磺酸栓皮酸,木犀草素-7-硫酸酯,香叶木素-7-硫酸酯,芹菜素-7-硫酸酯,金圣草素-7-硫酸酯,木犀草素-7,3′-二硫酸酯,对-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香草酸,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龙胆酸,
4-羟基苯甲酸,邻-焦儿茶酸,迷迭香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
谷氨酰胺,
γ氨基丁酸。还含有极性脂类,包括有糖脂和磷脂。糖脂主要有:单半乳糖基二脂酰甘油(即单半乳糖基
甘油二酯),二半乳糖基二胎酰甘油(即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及磺酸基异鼠李糖基二脂酰甘油(即磺酸基异鼠李糖基甘油二酯);磷脂主要有:
磷脂酰胆碱(即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即脑磷脂)及N-脂酰基磷脂酸乙醇胺等。组成糖脂及磷脂的脂肪酸主要有:十八碳
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有亚油酸和
α-亚麻酸;十六碳三烯酸及大于或等于二十碳的长链
饱和脂肪酸。叶和根茎含有钠、钾、钙、镁。锰、铁、锌、铜、铅、镉、砷、硒、溴、碘、氯、汞和金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