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台是海水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它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水面。这类滩地的泥沙比较粘细,呈粥状或粉糊状,而且滩面较平整,和缓地向海面微微倾斜。滨台一般宽达数千米至十几千米,在我国苏北王港一带甚至宽达20多千米。
滨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潮不断运来泥沙堆积在岸边,使海岸扩展的结果。可见,滨台的生长,主要得力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泥沙,一个是潮流。没有泥沙补给,滨台就不可能生长,所以凡有丰富的滨台的地区,往往有富含泥沙的较大的河流注入。如欧洲北海的
莱茵河,北美洲
墨西哥湾的
密西西比河,印度
孟加拉湾的恒河以及非洲地中海的
尼罗河等等。
在这些河流的河口处都发育着相当规模的
三角洲,给滨台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沙源。中国滨台面积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海河等大河入海处,这与那里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泥沙物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使滨台生长,泥沙补给越多越好。同时,如果光有泥沙,没有相当规模的海潮将泥沙不断运到岸边,也不可能发育滨台。所以常说,泥沙和潮流是滨台的共同建设者。
②
坡度极小(一般为四千分之一,也就是4千米长的距离内高差为1米)。
④当
海岸带有大量泥沙供给时,
海岸线迅速淤长。而河流泥沙供给中断时,滨台质地软的淤泥
粉砂受海水浸泡,极易破坏,使海岸崩塌后退,所以海岸线很不稳定。
滨台海岸线表明
滨线砂的广泛分布,比如墨西哥西北Nayarit
海岸带的剖面。海滩脊已经连片成砂席,宽约5-15公里,向陆地一侧以广泛的
红树林沼泽和较局限的
泻湖为界。
席状砂沿海岸至少延伸100公里,因此它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砂岩体。沼泽泻湖层序包括冲溢砂以及冲积
沉积物。
滨台剖面为一个复合的
海进---
海退层序。大约7000年以前开始沉积,当时
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迅速推进,覆盖在泻湖---沼泽沉积物之上,随后的海退约开始于距今4500年,其间,沿岸流携带大量砂进入该区,堆积在滨面上形成狭窄的海滩脊,具沼泽化洼地沉积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