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广州市国家级湿地公园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原为广州万亩果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央核心城区海珠区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8′40″~113°21′50″、北纬23°02′58″~23°04′53″,是全中国唯一一个地处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国家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约1100公顷,是典型的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类型的复合湿地系统,被誉为“广州绿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央核心城区海珠区东南角,东临国际生物岛,南望大学城,西跨城市新中轴,北接琶洲会展,地处东经113°18′40″~113°21′50″、北纬23°02′58″~23°04′53″,面积1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77公顷。
地形地貌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部包含了河涌、库塘、滩涂、岛屿等复杂的地形环境,形成珠三角区域半自然果林—河涌—湖泊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种数201种,昆虫种类738种,鱼类6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鸿雁、水雉鸳鸯、白胸翡翠、褐翅鸦鹃、画眉等27种,三有保护野生动物“朱背啄花鸟”(雌鸟),IUCN红色名录中华花龟、平胸龟、中华鳖等20种。
植物资源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记录有维管束植物630种,其中按照植物形态划分:乔木165种,灌木88种,草本325种,藤蔓52种;按照生长习性划分:陆生572种,水生58种。
广州自古就是岭南水果重要的原产地和种植基地之一,湿地公园内万亩果园种植了荔枝、龙眼、杨桃、黄皮等四大果树,拥有较为丰富的种质资源。此外的香蕉、芒果、番石榴、番木瓜等热带水果亦有众多优良品种。
主要景点
综述
果林湿地是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突出农耕与湿地结合、潮汐水网和果林镶嵌的垛基果林湿地景观,创造了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多样化湿地生境。同时,传承海珠区的历史名片,把花洲文化、瑶溪文化、农业文化等人文景观与自然湿地相融,结合湿地一期花溪、果岛、洲水等湿地特征,设计了四时轮转的湿地花卉景观,通过湿地花卉在不同湿地空间的利用与展示,彰显海珠湿地的文化特色。
湿地广场
粤式广府文化景观牌坊与两侧具有岭南特色的镬耳屋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通透式的广场,雕花飞檐、镬耳山墙。
绿心湖
绿心湖湖水清澈,“小蛮腰”广州塔倒影其中,并绕湖设置了富有特色的叠水水景和景观平台,两旁种植美人蕉、香蒲、睡莲等水生植物。湖边的亲水花溪长约650米,游客可以通过石栈道、木亭和鹅卵石道与湿地零距离接触。
花溪
花溪区域内植物采用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的形式,以达到春夏秋冬四季有花的效果。区域中心木亭设计为杭州园林式风格,采用木材为“巴蒂木”,该木料属于天然防腐硬木,不会变形褪色,并有防水防虫蛀的功效。区域内还种植了秋枫、樟树、杜英、朴树、水杉、榕树、水翁、洋蒲桃、水蒲桃等植物,可在此赏花、休闲、戏水。
福寿果廊
果林湿地区域保留了原龙潭果树公园种植的果树,包括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岭南水果。区域内搭建的空中果林栈道,是采摘和观景平台。福寿果廊高1.5~2米、宽2米、长175米,分为寓意福寿安康、喜获丰收福、禧、寿三段路径,曲折绵长,高度适宜,是为了游客近距离观赏和采摘进行的人性化设计。
友谊林
友谊林包括153棵美丽异木棉和原生果林中保存的大量树木。2012年11月17日,友谊林作为《广州宣言》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会揭牌仪式和首届广州奖友谊林植树活动承办地。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主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长卡迪尔·托普巴什,UCLG秘书长约瑟·罗伊格,相关市领导和首届广州奖参评城市代表在友谊林种植了153棵美丽异木棉。林中树木枝叶繁茂,象征着中国外交的和平发展;木棉花开的如火如荼,亦寓意着广州的似火前程。而保存的大量果树和良好的林荫环境,也形成了为游览者提供休息和观赏果树的良好场所。
果林湿地
果林湿地区域原为龙潭果树公园的果林区,也是万亩果林的一部分。现在万亩果园的位置是珠江上的冲积沙洲,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冲积河网地带,在几百年前河网密布、滩涂淤积。海珠先民发现滩涂上植物繁多,于是开始围垦滩涂造田,在新垦的田地上种植果树。通过挖深河道,把河泥挖上滩涂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呈现了水道密布,宛然曲折的果林风光。
拉索桥
拉索桥通体为白色,因桥体运用花卉点缀,又名曰“花桥”。拉索桥连接了海珠湿地一期的北区和南区,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桥的左手边为整体石榴湾湿地,临桥可鸟瞰游船时经过的古荫帆影、画外烟渚、曲觞飞绫、花洲古渡等景点。桥的右手边是田园风光景观区。花桥所具有的视野开阔之利,适合游客摄影留念。
都市田园
田园风光景观区是珠江三角洲千年的果基农业文化的展示基地。整体田园风光区分为蔬菜培植区和花圃种植区两大区域,旨在展示蔬菜与花圃等科研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植过程。蔬菜培植区培育菜心、西红柿、南瓜等科研新品种;花圃种植区通过堆土成坡,成片种植不同颜色和花期的花卉,形成七彩花田的景观。这里种植的蔬菜,多是科研种植的新品种,可为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
花洲古渡
湿地园区内设有登船码头,名曰“花洲古渡”,源于海珠旧名“花洲”。码头栽种较多绿草和鲜花。游客可以在此乘坐观光船,沿着石榴岗河途径金色池塘、画外烟渚、古荫帆影等景点,欣赏石榴湾湿地“空中花园”的景观。
海珠湖公园
海珠湖是整个湿地公园中唯一免费的开放区域。海珠湖位于海珠区中心地带,东临新光快速路,西临广州大道,北靠新滘南路,南临南洲路和环城高速公路,处于5条公路围成的“井”字形中间,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的南段。海珠湖约95公顷,湖心区面积1422.6亩,是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的集雨洪调蓄、雨洪利用、引水补水、生态景观、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休闲湖区。它与周边石榴岗河等6条河涌构成“一湖六脉、六涌环湖”的水网格局。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12年3月,国务院同意对万亩果园湿地采用“只征不转”的政策进行保护性征地;同年9月,广东广州海珠湿地公园一期示范区建成,面积67公顷,作为湿地公园的核心示范区,展示湿地美景和岭南文化。
2015年2月,广东广州海珠湿地公园二期建成,面积204公顷,是湿地公园的物种孕育区,展示自然野趣与生物多样性。
2020年7月,广东广州海珠湿地公园三期建成,面积173公顷,是将湿地与农业、果林紧密结合,为农业示范景点。三期是整个公园的核心保育区,限制开放。
海珠湖,面积95公顷,是整个湿地公园中唯一免费的开放区域,作为广东湿地公园中首个将水利与生态相结合的典型样板,是整个海珠湿地公园的生态亮点。
品牌建设
2016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自然学校试点等荣誉。
2016年1月,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及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共同荣获“四颗明珠”称号。
2017年,牵头发起成立了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并当选首届轮值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常设机构。
2018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2019年,获选全国首批“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奖”。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为2021年—2024年。
2021年6月10日,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被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公布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2021年11月,被广东省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公布为广东省十大最美森林旅游目的地。
2022年1月22日,评选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22年3月30日,被公布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7月,被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2年7月,被认定为2022年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
2022年12月,入选IUCN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
2023年1月,被命名为2022年“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首批)。
2023年2月2日,成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23年3月24日,评选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3年6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部公布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2023年7月,被授予“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
2023年11月30日,作为广东广州湿地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
设立意义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对调节广州城市气候、净化城区空气、调控城市水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广州绿心”“广州生态守护者”,与“北肺”白云山并称为广州中心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植物景观营造、水体修复、生境恢复重建等方面保护和提高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利用湿地的生态旅游和科普宣教功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对构建健康稳定的高品质湿地、普及湿地生态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作用。
交通路线
交通
海珠湿地一期、二期
公交车:14、45、206、250、264、270、762路公交至新滘中路(龙潭)站
地 铁:三号线大塘站B出口东行1000米
海珠湖
公交车:公交264、583、761、779、988、997、998路至聚德西路口站
地 铁:三号线大塘站B出口
路线
路线①牌坊广场→绿心湖→花溪→飞龙桥→都市田园
路线②牌坊广场→绿心湖→花溪→福寿果廊
路线③亲水平台→雁来栖→花畔塔影→观鸟长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8 21:01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