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科
蛇亚目的一科
海蛇科(学名:Hydrophiidae),蛇亚目的一科,包括所有生活于海水中的,由古眼镜蛇进化而来,本科有16属、约50种。
基本信息
此科的蛇类全产于海水中。有前沟牙,故全为毒蛇,其毒性为神经毒。由于长期在水中生活,形态构造有以下特点:尾及躯干后段侧扁;腹鳞较窄或退化;舌短;鼻开孔与吻背,有瓣膜开闭;皮肤较厚,可避免外界环境渗透压不同而使体内水分丧失;绝大多数卵胎生。常见的有青环海蛇、长吻海蛇。
简介
海蛇科的躯干后部略侧扁,尾部扁平如桨,善于游泳。头部偏小,体形不大,少有超过2米以上的,但化石表明,远古时期曾存在长达十几米的大海蛇。海蛇有从头延伸至尾的肺,但也可用皮肤呼吸。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启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可下潜数米。海蛇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的丧失。海蛇的舌下有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
生活习性
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开阔海域中很少见。它们有的喜欢呆在沙底或泥底的混水中,有些却喜欢在珊瑚礁周围的清水里活动。海蛇潜水的深度不等,有的深些,有的浅些。曾有人在四五十米水深处见到过海蛇。浅水海蛇的潜水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头来,很快吸上一口气就又潜入水中了。深水海蛇在水面逗留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在傍晚和夜间更是不舍得离开水面了。它们潜水的时间可长达2~3个小时。海蛇具有集群性,常常成千条在一起顺水漂游。
海蛇对食物是有选择的,很多海蛇的摄食习性与它们的体型有关。有的海蛇身体又粗又大,脖子却又细又长,头也小得出奇,这样的海蛇几乎全是以掘穴鳗额为食。有的海蛇以鱼卵为食,这类海蛇的牙齿又小又少,毒牙和毒腺也不大。还有些海蛇很喜欢捕食身上长有毒刺的鱼,在菲律宾的北萨扬海就有一种专以鳗尾鲶为食的海蛇。鳗尾鲶身上的毒刺刺人非常痛,甚至能将人刺成重伤,可是海蛇却不在乎这个。除了鱼类以外,海蛇也常袭击较大的生物。
生长繁殖
在海蛇的生殖季节,它们往往聚拢一起,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长蛇阵,这就是海蛇在生殖期出现的大规模聚会现象。有的港口有时会因海蛇群浮于水面而使整个港口沸腾起来。完全水栖的海蛇繁殖方式为胎生,每次产下3~4尾20~30厘米长的小海蛇。而能上岸的海蛇,依然保持卵生,它们在海滨沙滩上产卵,任其自然孵化。
分布
现存的海蛇约有50种,它们和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均为剧毒蛇。
海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中,大西洋未发现过海蛇。东太平洋有长吻海蛇分布,剑尾海蛇则大多分布于暗礁当中。中国有海蛇19种,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见的有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海蝰、平颏海蛇和长吻海蛇等。
世界上大多数海蛇都聚集在大洋洲北部至南亚各半岛之间的水域内。少数几种海蛇,如长吻海蛇青灰海蛇环纹海蛇青环海蛇等在温带海域中也经常见到。中国国沿海分布着扁尾海蛇亚科和海蛇亚科的l5种海蛇:青环海蛇,长吻海蛇,平颏海蛇,环纹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半环扁尾海蛇、青灰海蛇、小头海蛇海蝰、兰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龟头海蛇棘眦海蛇棘鳞海蛇等。这些海蛇主要生活在南海、北部湾及海南、台湾、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沿海,而长吻海蛇在全国沿海各省均能见到。两栖海蛇共有5种,性情相当温和,可以任人摆布。与其它胎生海蛇不同,两栖海蛇是卵生的,在产卵季节,两栖海蛇经常成群结队到固定的海岛上去产卵,菲律宾的加托岛就是海蛇常去的海岛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这些岛上进行商业性的捕蛇活动,在加托岛每年捕蛇18万条,琉球群岛也有类似的捕蛇活动。
毒性
海蛇科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具有较短的前沟牙的毒蛇,发现的海蛇中,除了龟头海蛇,均有剧毒。海蛇毒液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与陆地蛇毒性质相似,但毒性远远强于一般陆地蛇毒,属于最强的动物毒。有的种类的毒性强度是响尾蛇的十倍以上,尚无血清可以解毒。海蛇的毒液属于最强的动物毒。钩嘴海蛇毒液相当于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类似眼镜蛇毒的神经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对人体损害的部位主要是随意肌,而不是神经系统。海蛇咬人无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伤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然而这很危险,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非常快,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有点像破伤风的症状,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多数海蛇是在受到骚扰时才伤人。据记载,生活在澳洲的艾基特林海蛇列为世界10种毒性最烈的动物之一。还有生活在亚洲帝汶岛贝氏海蛇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它们咬人可在数十分钟内致死。
世界上最毒的海蛇是贝尔彻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周围,按照单位容量毒液毒性来讲,其毒性是眼镜王蛇的200倍。
海蛇毒液毒性非常强烈,远比陆地毒蛇的毒性大,通常纯海蛇毒素的LD50均小于0.10mg/kg,如常见的青环海蛇为0.05mg/kg,平颏海蛇为0.06mg/kg。海蛇毒与陆地蛇毒类似,也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神经毒素和各种酶蛋白。从海蛇毒液中分离出来的神经毒素主要是作用于突触后的a神经毒素,结合在骨骼肌运动终板部位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阻断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因此中毒的人和动物出现肌肉麻痹,多以呼吸肌麻痹导致窒息死亡。
海蛇毒不含心脏毒素,对心脏没有直接作用。但有明显的横纹肌毒性,引起的肌肉损伤以出现血红蛋白尿为临床表现,通常认为引起肌肉损伤的不是神经毒素,而是磷脂酶A。以陆地蛇毒素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了溶栓、止血,镇痛等多种制剂。海蛇毒素的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原因之一是海蛇排毒量相对较低,难以采集足够应用的毒液量.国内外对海蛇毒素的研究报告比陆地蛇毒素少得多。国内研究有新的突破,中山大学等建立了多个海蛇毒腺表达文库,克隆了几十个海蛇新基因序列。重组海蛇毒素有明显抑瘤活性,对HI、sK—N—sH 和MGC三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0.045mg/Trd、 0.057mg/ml和0.069mg/ml。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重组平颏海蛇神经毒素对小鼠化学致痛有镇痛作用,镇痛效果高于盐酸哌替啶,可能开发成新型镇痛药。
天敌
海蛇也有天敌,海鹰和其它肉食海鸟就吃海蛇。它们一看见海蛇在海面上游动,就疾速从空中俯冲下来,衔起一条就远走高飞,尽管海蛇凶狠,可它一旦离开了水就没有进攻能力,而且几乎完全不能自卫了。另外,有些鲨鱼也以海蛇为食。至于其他有关海蛇天敌的情况,了解还不多。
价值
海蛇干
福建省中药研究所比较分析了青环海蛇,长吻海蛇、海蝰等海蛇与蕲蛇金钱白花蛇等陆地蛇的化学成分,发现海蛇含氮量高达9.94%,比陆地蛇多出1.03%,脂肪含量比陆地蛇高0.53%,氨基酸总量比陆地蛇高5.2%,其中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均比陆地蛇高出16%以上。并证明海蛇原生药使用安全,无毒。周少雄等研究了青环海蛇等4种常见海蛇乙醇浸出物的营养成分,发现其中含有l9种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还含有8一氧化赖氨酸、Zn、Cu、Fe等微量元素和Ca、K、Na等宏量元素含量丰富。以海蛇体为主要原料开发的制剂有上海世康特制药有限公司的复方海蛇胶囊,上海华东医院研制的复方海蛇胶囊,泉洲制药厂的海蛇祛风胜湿胶囊,湛江中药厂的复方海蛇酊和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研制的复方海蛇注射液等。华东医院研制的复方海蛇胶囊主要原料为南海半环海蛇和玉足参,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免疫功能,增强记忆等效果,泉洲制药厂的海蛇祛风胜湿胶囊由海蛇、川乌、延胡索、羌活、当归、甘草等精制而成,具有益气养血、祛风胜湿、通经络、壮筋骨等功。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研制的复方海蛇注射液主要原料为青环海蛇、平颏海蛇、当归、豆豉姜等,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痹症。湛江中药厂的复方海蛇酊具有明显抗炎,镇痛效果。另外福建省药材公司中药研究所研制了海蛇天麻酒。
海蛇胆
传统医学认为蛇胆具有行气化痰、搜风祛湿、清肝明目等功效,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疾病。蔡云见等测得青环海蛇胆正丁纯提取物含牛磺胆酸36.5%,以鲜胆汁计算,含牛磺胆酸0.34%,与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陆地蛇相当。动物实验表明青环海蛇胆具有显著止咳,祛痰作用,对乙酰胆碱造成的气管痉挛有明显缓解作用。因此,海蛇胆与陆地蛇胆一样可用于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海蛇油
沿海渔民常熬制海蛇油外用于水火烫伤,冻疮,虫蚊叮咬等。研究表明海蛇脂质,类脂质含多种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软脂酸,十六碳烯酸,十八碳烯酸,二十碳烯酸等含量较高,廿二碳六烯酸(DHA),廿碳五烯酸(EPA),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等含量也很丰富.日本有一种油针疗法,将海蛇脂质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注射剂在身体压痛点和硬结部位注射,可以治疗腰痛和颌,肩等部位的疼痛.还将海蛇脂质制成软胶囊剂,作为保健品,增强学习,记忆功能,预防骨质疏松
下属分类
剑尾海蛇属(Aipysurus)
(Amydocephalus)
棘鳞海蛇属(Astrotia)
棘眦海蛇属(Acalyptophis)
裂颏海蛇属(Enhydrina)
(Ephalophis)
(Hydrelaps)
青环海蛇属(Hydrophis)
(Kolpophis)
海蝰属 (Parahydrophis)
(Thalassophina)
(Thalassophis)
扁尾海蛇属(Laticauda)
中国海蛇分布
中国海域有19种海蛇,其中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45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