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韭菜(学名:Triglochin maritima Linnaeus)是水麦冬科、水麦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短,着生多数须根。叶全部基生,条形。花葶直立,较粗壮,圆柱形,呈顶生总状花序,无苞片。花两性;花被片6枚,绿色。蒴果6棱状椭圆形或卵形,成熟后呈6瓣开裂。
形态特征
多年生
草本,植株稍粗壮。根茎短,着生多数须根,常有棕色叶鞘残留物。叶全部基生,条形,长7-30厘米,宽1-2毫米,基部具鞘,鞘缘膜质,顶端与叶舌相连。
花葶直立,较粗壮,圆柱形,光滑,中上部着生多数排列较紧密的花,呈顶生
总状花序,无苞片,
花梗长约1毫米,开花后长可达2-4毫米。花两性;
花被片6枚,绿色,2轮排列,外轮呈宽卵形,内轮较狭;
雄蕊6枚,分离,无花丝;
雌蕊淡绿色,由6枚合生心皮组成,柱头毛笔状。
蒴果6棱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5毫米,径约2毫米,成熟后呈6瓣开裂。
生长环境
海韭菜性喜潮湿环境,生于沼泽、半沼泽、湿润沙地、海边及盐滩等处。在川西高原沼泽和半沼泽草地中,海韭菜常与
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
华扁穗草(Blysmus sinompressus)、
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
花莛驴蹄草(Caltha scaposa)、
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es)等植物伴生或结合组成群落。
分布范围
地理分布:海韭菜是一种泛北极和南极的物种,世界范围内北半球的寒冷和温带地区常见,南半球南美洲的南部和中西部沿海地区也有分布。中国分布于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及华东等地。
世界分布:中国、阿富汗、美国、加拿大、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奥地利、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白俄罗斯、比利时、玻利维亚、英国、保加利亚、智利、圣诞岛、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尼泊尔、不丹、芬兰、法国、法罗群岛、德国、匈牙利、冰岛、伊朗、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朝鲜半岛、克里米亚、千岛群岛、墨西哥、蒙古、安地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俄罗斯、挪威、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爱德华王子岛、罗马尼亚、库页岛、西班牙、瑞典、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印度、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顿、荷兰。
中国分布:甘肃、河北、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山东、山西、四川、新疆、西藏、云南。
生长习性
海韭菜是是叶子直接从地表的短茎发出的莲座状植物,具有在整个生长期连续更新叶片的能力,其特征在于饱和水分含量随叶龄的增加只有很小的变化。海韭菜通常在沉积物稳定后才会出现,春季返青较早,夏秋季开花结实。结实后仅花茎变粗老坚硬,而叶片仍较柔软并保持绿色。花果期6-10月。
繁殖方法
海韭菜能行
种子繁殖,也能行
营养繁殖。扩散主要靠种子传播,种子在海水中漂浮几个月后仍具有很好的存活能力。无性繁殖仅仅依靠个体产生特征性植物圈的离心扩张方式发生。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
绵羊和山羊喜食。在中国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藏族牧民对海韭菜及其同属水麦冬评价甚高。他们统称这两种草为“活鲁”草。当地牧民有一条放牧经验叫“赶活鲁草”,春季牧民都很喜欢赶羊群到海韭菜和水麦冬分布多的地方去放牧,让羊采食海韭菜和水麦冬,他们认为羊吃了这两种草,有抓膘和驱虫的功效。甚至认为,如果某一年,羊群没有吃到海韭菜就会出现生长不良。经观察也证明藏绵羊的确很喜欢采食海韭菜和水麦冬。据有的资料记载海韭菜属多盐的或有咸味的植物,分析资料也证明海韭菜的粗蛋白质含量很高,这些都可能是它对藏绵羊适口性特别好的原因。海韭菜含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均较高。在沼泽及其他低湿草地中,是饲用价值较高的野生饲用植物。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中药:全草。蒙药:果实(锡勒-额布斯)。
性味归经:中药:甘,平。蒙药:甘、涩,温、轻、燥。
功能主治:中药: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用于阴虚潮热,胃热烦渴,口干舌燥。蒙药:止泻,健胃。用于久泻腹痛,嗳气。
生态价值
海韭菜在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还可以有效改善底质环境。海韭菜可以起到稳定修复底质中重金属的作用。
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