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科
海龙目的一个科
海龙科(Syngnathidae)指的是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海龙目的一科。全体被膜质骨片。鳃呈丛簇圆叶状。脊鳍1个,全由软条组成,无腹鳍。尾细长,适于卷附在海藻上。肾小管及尿管均在体腔的右侧,随右主静脉而行。本科分10余属,广布于世界各处,我国国产有9属。本科鱼类无食用价值,但为名贵中药,例如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 serratus,Temmincket & Schlegel)、刁海龙(Solenognathush ardwickii,Gray)、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Bloch)、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Kaup、叶海龙(Phycodurus eques,T. N. Gill)等。
简介
海龙科鱼类包括海马和斑节海龙。斑节海龙就像“拉直”的海马,喜欢躲藏在珊瑚礁的缝隙中。海马不善于游泳,故常用尾巴把身体牢牢地固定在珊瑚的枝节上。繁殖时,雌海马把它的输卵管插入雄海马的腹部囊袋中产卵,鱼卵在雄海马育儿囊中受精并孵化发育,2-4周后雄海马便可“分娩”出小海马。海龙科鱼属肉食性鱼类,饲养时可投喂鲜碎肉、浮游动物饵料。
形态特征
体长形,尾细长,被环状骨板,头细长、通常具一管状物。两颌及犁骨无牙每侧有2鼻孔。通常一背鳍,胸鳍有或无,尾鳍小或无。雄鱼在尾下方腹部有一孵卵袭,卵孵化后囊张开,幼鱼即出体外。全世界52属,约215种,国内17属,42种,天津2属,2种。
海龙科动物
【拉丁名】H计加0 campus erectus
【英文名】 nolrida seahorse
【生活海域】大西洋西部礁岩海域
【成鱼体长】15厘米。
【外枧〗腹鳍、尾鳍已退化,臀鳍变得很小。尾巴经过衍变已特化,可用来缠住物体固定身体。游动时身体竖直,头与躯干呈90°。其体色会根据情绪的不同而改变通常会有灰色棕色黄色或红色。
【饲养水质】弱碱性水质pH8.1~8.3,水温24~25℃。无NH4+、NO2-,NO3-浓度低于10×10-6。盐度1.021~1.024。
【生活水层】中层。
【习性】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还要有供它缠绕的东西,不过要注意的是被海马长期缠绕的珊瑚虫会死亡。
【食性】比较喜欢吃活饵如浮游生物,但不能太单调了,否则会缺乏营养。一天最好保证喂食4~5次。
【拉丁名】Hi0 mpus kuda
【英文名】 yellow seahorse
【生活海域】西太平洋礁岩海域。
【成鱼体长】25厘米。
【外观】腹鳍、尾鳍已退化,臀鳍变得很小,尾巴经过衍变已特化,可用来缠住物体固定身体。其体色在紧张时可能会是灰色的,但正常体色应为鲜黄色。
【饲养水质】弱碱性水质pH8.1~8.3,水温24~25℃。无NH4+、NO2-,NO3-浓度低于10×10-6。盐度1.021~1.024。
【生活水层】中层。
【习性】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还要有供它缠绕的东西,不过要注意的被海马长期缠绕的珊瑚虫会死亡。
【食性】比较喜欢吃活饵,如浮游生物,但不能太单调了,否则会缺乏营养。一天最好保证喂食4~5次。
【拉丁名】 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英文名】 alligator pipefish
【生活海域】印度洋海域、太平洋海域及中国台湾海域。
【成鱼体长】18厘米。
【外观】体为浅绿色或褐色,吻短,腹面宽广。雄鱼无孵卵囊,无尾鳍,尾部可以缠绕,身上有许多突出的棘。
【饲养水质】弱碱性水质pH8.1~8.3,水温24~25℃。无NH4+、NO2-,NO3-浓度低于10×10-6。盐度1.021~1.024。
【生活水层】中层。
【习性】与海马相似,喜欢安静的环境,漂浮于珊瑚虫、海藻之间。
【食性】比较喜欢吃活饵,如浮游生物但不能太单调了,否则会缺乏营养。一天最好保证喂食4~5次。
下级分类
海龙科下分60个属,如下:
海马亚科(Hippocampinae)
海马属(Hippocampus)
海龙亚科(Syngnathinae)
细尾海马属(Acentronura)
枝状细尾海马属(Amphelikturus)
少鳍海龙属(Apterygocampus)
滨海龙属(Bhanotia)
渊海龙属(Bryx)
鳗海龙属(Bulbonaricus)
曲海龙属(Campichthys)
猪海龙属(Choeroichthys)
冠海龙属(Corythoichthys)
环宇海龙属(齐海龙属)(Cosmocampus)
窄身环宇海龙(Cosmocampus arctus arctus)
(Cosmocampus arctus coccineus)
枪吻海龙属(Doryichthys)
矛吻海龙属(Doryrhamphus)
斑节海龙属(Dunckerocampus)
九环海龙属(Enneacampus)
金海龙属(Entelurus)
光尾海龙属(Festucalex)
海蠋鱼属(Halicampus)
带状多环海龙属(Haliichthys)
宫海龙鱼属(Heraldia)
多环海龙属(Hippichthys)
嵴吻海龙属(Histiogamphelus)
管吻海龙属(Hypselognathus)
鱼海龙属(Ichthyocampus)
柯氏海龙属(Kaupus)
侏儒海马属(Idiotropiscis)
金布拉海龙属(Kimblaeus)
Kyonemichthys属
长尾海龙属(Leptoichthys)
隆背海龙属(Leptonotus)
无棱海龙属(Lissocampus)
棘环海龙属(Maroubra)
小颌海龙属(Micrognathus)
腹囊海龙属(Microphis)
刺腹囊海龙(Microphis brachyurus aculeatus)
短尾腹囊海龙(Microphis brachyurus brachyurus):又称短尾海龙。
(Microphis brachyurus lineatus)
鳃嵴海龙属(Minyichthys)
南海龙属(Nannocampus)
裸胸海龙属(Nerophis)
无臀海龙属(Notiocampus)
无鳍海龙属(Penetopteryx)
锥海龙属(Phoxocampus)
枝叶海马属(Phycodurus)
叶海马鱼属(Phyllopteryx)
拟茎海龙属(Pseudophallus)
拳海龙属(Pugnaso)
肖孔海龙鱼属(Siokunichthys)
刀海龙属(Solegnathus)
尖尾海龙属(Stigmatopora)
斑点尖尾海龙(Stigmatopora argus)
大鳍灰尾海龙(Stigmatopora macropterygia)
(Stigmatopora narinosa)
宽体尖尾海龙(Stigmatopora nigra)
丝枝海马属(Stipecampus)
克丽丝枝海马(Stipecampus cristatus)
拟海龙属(Syngnathoides)
拟海龙(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又称棘海龙。
海龙属(Syngnathus)
粗吻海龙属(Trachyrhamphus)
须海龙属(Urocampus)
梵海龙属(Vanacampus)
研究进展
2020年2月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刊发了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强研究员团队主导,新加坡国家科技局等科研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 shared genomic changes in syngnathid fishes and signatures of genetic convergence with placental mammals”。报道了以海龙科鱼类为代表的海洋鱼类复杂性状演化的基因调控机制,为海洋动物的进化与环境适应性研究开拓了新视角。
海龙科鱼类是种间表型变异十分丰富的小型海洋鱼类,主要生活在海洋近岸与岛礁区域;因其特异的体型结构与“雄性育儿”繁殖策略等独特性状,被视为海洋生物进化和物种保护研究的旗舰类群。
研究团队通过多种海洋鱼类全基因组比较与解析,揭示了海龙科鱼类进化速率的特征;随后,在对不同海龙科物种复杂性状形成机制的分析过程中,发现了SCPPs、tbx4等功能基因在物种性状进化过程中的关键功能,揭示了Pcdh基因家族在海龙科物种中显著扩张,阐明non-clustered Pcdhs基因对于海龙科物种胎盘发育和胚胎着床的功能特征;该研究原创性地将海龙科物种的胎盘与高等哺乳动物的胎盘进行趋同进化研究,从全基因组层面进行深入挖掘,发现了海龙科鱼类118个基因与胎盘类哺乳动物趋同进化,且这些基因参与了育儿袋内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增生及胚胎发育等生命过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5:56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海龙科动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