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上别王秀才
唐代高适诗作
《涟上别王秀才》是唐朝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把对朋友的担心、赞美、不舍、鼓励和对自己前途、志向的忧心结合起来写,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作品原文
涟上别王秀才
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
浩荡对长涟,君行殊未休。
崎岖山海侧,想像无前俦。
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
东路方箫条,楚歌复悲愁。
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
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
余亦从此辞,异乡难久留。
赠言岂终极,慎勿滞沧洲。
注释译文
①诗题《文苑英华》作《涟上酬王秀才》。涟上:即泗州涟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王秀才:名未详。
②经远道:据《东征赋》,高适天宝三载秋至天宝四载东游,自宋中梁园出发,沿通济渠往东南,至酆县,经洛城,下符离次灵璧,临彭城,登夏丘,经泗上,过盱眙,遵淮阴,历山阳,挹襄贲而归,可谓远道。
③前铸:走在前头的同路人。
④照乘珠:能照亮车辆的宝珠,比喻杰出的人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日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暗投:即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误入歧途。
⑤楚歌:楚人之歌,引申为悲歌。
⑥离忧:离别的忧思。
⑦壮年:《文苑英华》作“壮心”。悠悠:懒散不尽心的样子。《诗经·小雅·车攻》:“悠悠旆旌。”朱熹集传:“萧萧、悠悠皆闲暇之貌。
⑧赠言:《文苑英华》作“言宴”。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创作背景
此篇与《涟上题樊氏水亭》同时作于天宝四载(745)秋,当时高适游历东南,逗留于楚州涟上一带。
作品鉴赏
此诗前四句从自己远游说到与王秀才相别,引起离思;“崎岖”以下十句正面写送别,担心对方前途无伴,感叹其有才不得展、有志不获骋,前途影茫,然而依然勉励对方自尊自爱,珍惜时光;“余亦”四句又回到自身,飘荡既久,又不得意,思归心切,照应开头的“远道”“客思”。整首诗把对朋友的担心、赞美、不舍、鼓励和对自己前途、志向的忧心结合起来写,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0:2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