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河,
黄河支流
洛河的支流,全长104公里,流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在河南省西部,古称穀水(谷水),今名涧河,因穿流于两山之间而得名。源出三门峡市
陕州区观音堂镇北的马头山,自西向东,流经陕州区、
渑池县、
义马市、
新安县,在洛阳市
涧西区、
西工区之间的瞿家屯注入洛河。
名称变迁
干流概况
涧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陕州区
观音堂镇北的马头山(南葛条沟),自西向东,流经陕州区、渑池县、义马市、新安县,在洛阳市
涧西区瞿家屯(兴龙寨)注入洛河。全长104公里,流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总落差440米,比降4%,弯曲度1.4%。
其中,三门峡市境内,流经陕州区观音堂、渑池县英豪、张村、陈村、池底、仰韶,义马市流入洛阳市境内。三门峡市(陕州区、渑池县、义马市)境内长36公里。
在新安县境内,由渑池吴庄入境,流经铁门、城关、磁涧3个乡(镇),至孝水出境,入洛阳市郊。过境部分长42公里,流域面积273.5平方公里。
涧西区境内,涧河流经北部和东部,从西北部的王湾村进入涧西谷水镇向东流,至东涧沟折向南流,经兴隆寨村注入洛河,涧河流经涧西境内长约10公里。
水文特征
据《义马市志》,涧河平时水量很少,雨后河水暴涨,最大流量15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0.024立方米/秒。
据《新安县志》,涧河常年流量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4590立方米/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0.01立方米/秒。
河口年平均径流量约为1.3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
新安县境内有主要支流27条,由西而东依次为:段家沟水、玉梅河、洪涧水(即洪阳川水,古称广阳川水、北涧河)、土古洞水(古称石默溪、练峪口水)、龙涧水、井沟水(古称宋水)、长垣河、泥河、暖泉沟水、花沟水、梭罗沟水、皂涧水(即后峪水,又称东小河)、石桥沟水(古称爽水、桑爽水)、火虫驿水、洪沟水、寨沟水、侯沟水、二郎庙沟水、郭沟水、八里桥沟水、三里河、礼河沟水、掌礼沟水、磁河(详后)、老井水、孝水(古称俞隋水、澡孝水)、江沟水等。
洪阳河,发源于渑池县仁村乡,流经仁村、洪阳,在洪阳乡刘村注入涧河。
白龙涧水,发源于渑池县广阳山,其源头有二,一为山峰峪,一为老阴圪塔,于台口汇流,自李庄村北石嘴入义马市区向南流经石门、傅村、贾村、张村、马岭、裴村、石河等村,至下石河村东南汇渑水称涧河。白龙涧水俗称石河,为季节性山区河流,平时无水,遇暴雨洪水泛滥,挟泥沙巨石而下,河床不稳,时有滚动,往往吞田裹树,两岸多遭其害。
金水河,属涧河支流,发源于新安县正村乡上坡,经五头东入孟津及洛阳市郊区后,注入涧河。全长约30公里,流域面积226平方公里;新安县县境内长约20公里,流域面积143平方公里。因其水源主要受泉水补给,故常年流量较稳定,一般为0.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280立方米/秒。境内主要支流有:流水沟水、杨沟水、外沟水、舜王庙沟水、马荆扒水、北沟水、薛庄水、楝树洼水等;另有党家沟水、洛沟水至孟津境注入,独树之水至洛阳市郊区注入。
磁河,为涧河支流,古称少水,又称涧水(古以涧河为谷水,磁涧以下通名涧水)。源于新安县南李村乡仙桃沟,流经南李村、磁涧两个乡,全长20公里,流向由西向东,流域面积84.8平方公里。沿河有张村水、挂沟水、竹园沟水、江洼水、寺沟水、上下张沟水等18条支流汇入,至磁涧汇入涧河。常水流量0.3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60立方米/秒。
王祥河,传为晋王祥卧冰处而得名,又名孝水,流经涧西区工农乡尤西村北部至西马沟村南,向北流入涧河,长约5公里。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上游渑池县境内有河堤多处:坻坞村北河坝:建于1975年,长35米,高2米,宽2米,总砌体为140立方米,可保护耕地150亩。坻坞村河坝:始建于1966年,1985年又进行了重修加固,坝长35米,高1.5米,宽3米,总砌体为158立方米,可保护坻坞村民110户,600口人的基本安全。吴庄村河堤:建于1983年,堤长330米,高3.5米,宽1.2米,总砌体为1440立方米,总投资5.5万元,资金全系集体自筹,可保护河南岸水浇地250亩。
下游新安县涧河两岸土地平坦,土质肥沃,为新安县产粮基地。但历年洪水冲刷两岸上地,造成多处险滩险村。1958年特大洪水,致使铁门乡的南庄、克昌和城关镇的嶡山、安乐受害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南庄村对岸,为保护陇海铁路路基而修建的小挑水坝,造成右岸严重冲刷。1964年铁道部门赔款45000元,修建了长80米挑坝1座和护岸128米,小型“丁”字坝两座。1965年修建克昌上中护村挑坝两座,嶡山村西与克昌交界处修长80米挑坝1座,安乐村修建长60米挑坝1座。以上均为铁丝笼块石护基,坝体护面为砌石,坡度较缓,工程质量较好,基本完整无损。1976年冬,铁门公社对北涧河进行治理,左右两岸筑石坝2500米,坝距50米。因施工质量差,1982年汛期被洪水全部冲毁,仅留残迹。同年,铁门村群众集资15万元,筑涧河南坝1380米,北坝935米,共完成土石方23.7万方,投工28.2万个。1976年,将磁涧乡下园村(李家园)涧河段截弯取直,由村南改道村北,河道设计底宽120米。1981年,陇海铁路在741公里处改线打隧洞,将弃土倒在南庄对岸河滩内,筑成围堤1道,长669米,顶宽8米,高出河床2~5米,致使河床缩窄,严重影响河道泄洪能力。1982年涧河发洪,冲毁南庄护岸60米,“丁”字坝两座,及土地、窑洞等。铁路部门赔款6.5万元,重修护村河堤长230米,高4米,当年11月开工,次年5月完工。
水库工程
常窑水库,位于燕沟小河的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鱼的浆砌石坝小型一类水库。坝长124米,坝高24.3米,顶宽3米,浪道长70米,启闭闸门5吨,流域面积7.7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00亩,总库容19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0万立方米,最大泄量16立方米/秒,1973年10月开工,1983年5月竣工,投资200万元,其中国家137万元。设计灌溉面积5000亩,东西两条干渠未建成.当前可改善2000亩。
段家沟水库,位于铁门镇西南、涧河右(南)岸的支沟上,为本县唯一的中型水库,流域面积13.22平方公里。除拦蓄本流域径流外,主要是引涧河水充库,以弥补下游卫星渠灌溉水量之不足。水库原系小型一类水库,始建于1959年11月,于1960年6月建成,为均质土坝,坝高30米,坝顶长190米,总库容308万立方。段家沟水库大坝先后经过5次施工,现大坝最大坝高49.5米,坝顶宽5.0米,最大底宽306米,坝顶长370米。段家沟水库经建库——扩建——加固——加坝——再加固5次施工,历时26年,国家投资总计767万元,投工1963万个,完成土石方1190万立方。总库容1272万立方,兴利库容896万立方,年蓄水量4000万立方,可灌田40000亩。
南林庄水库,位于县南8公里南李村乡磁河上游,坝址坐落在赵峪、张村两条沟汇流处的南林庄村西,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高23.3米,最大库容324万立方,其中死库容为25万立方,兴利库容为185万立方。1957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年5月竣工。
养马水库,位于五头乡梁村老石崖北金水河中游,1957年10月动工兴建,1959年6月完工。先后共完成土石方41.4万立方,工日53万个,投资24万元。该库大坝也是卫星渠的过沟土渡槽。总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因上游尚有拾万水库,区间流域面积仅22.65平方公里,坝高24米,总库容214万立方,溢洪道宽度18米。1975年4月,为解决溢洪道和卫星渠交叉的矛盾,将溢洪道底抬高2.5米,建一空心滚水坝,坝顶溢流,坝内通渠。
舜王庙水库,位于五头乡亮坪村的金水河支流上,是卫星渠最后的一个结瓜水库。1958年4月动工兴建,1960年6月完工,先后共完成土石方55.87万立方,共作工日65万个,总投资18万元。水库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高29.6米,坝顶长300米,坝顶宽12米,最大库容330万立方,其中死库容9万立方,兴利库容277万立方。大坝底部未作倒滤体,成为隐患。该库在建成后,于1974年7月建成装机4台,共575千瓦的中型提灌站,投资30万元。
城市供水
1920年,吴佩孚驻守西工时,建水厂一座,位于今七里河(原涧河)老桥东北角。内装蒸汽泵一台。二三天开泵一次,通过砖砌明渠送往兵营各门口水池,供兵营担水饮用。1932年,国民党政府由南京迁到洛阳,把洛阳定为“行都”。废弃原吴佩孚水厂的蒸汽泵,改用电动离心泵,仍取水于涧河。1935年,建水塔一座(今第二医院内),其容积约80立方米,安装管道、水龙头。每日给水塔供一至二次水,虽供水甚微,但自来水工艺流程已形成,辖区开始有了自来水。1935年至1937年,西工始打机井4眼。其中在水塔旁一眼,西工电厂(今康乐食品厂一带)二眼,小街东北面(今市委院内)一眼。容量约百吨。1949年前,辖区居民人工开挖砖砌简易土井为饮用水源,水井分布各村庄和街道。手工业生产用水单独在院内打井,个别居民院内有自备井。1949年以来,辖区供水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供水主要由临涧、下池两个水源供给。临涧、下池共有生产井19眼,送水泵房3座、清水池3座,卧式离心泵12台,设计综合生产能力9.5万吨/日。1980年至1985年自来水公司供辖区用水16170.2万吨。辖区各单位有水井82眼,主要供辖区生产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流域文化
涧河流域是河洛地区古文化发源地。上游渑池县有著名的
仰韶文化遗址、
古秦赵会盟台遗址,中游新安县有汉函谷关城遗址,河旁有周王城遗址。
白起城,在县西15公里凤凰山。其地北依邙山,南临涧水,地扼函关古道,传为秦将白起攻韩、魏时屯兵所筑,遗址尚存。
汉函谷关,在县城东。地扼函谷,雄踞洛西,历代有重兵驻守,战事频繁。东汉灵帝为对付“黄巾”义军,曾在京师周围置“八关都尉官”,以函谷为八关之首,为守备要地。当时并建有关城,即“汉关城”。其城垣北抵黄河,南达洛水,逶迤百里,状如“小长城”。北周时,曾改汉关城为“通洛防”,为备齐要塞。汉函谷关城,位于县城东汉函谷关处。据《水经注》载:“谷水又东迳函谷关城东,合桑爽之水。”《元和郡县志》载:“今县城之东有南北塞垣,杨仆所筑。”《读史方舆纪要》载:“北周保定中改函谷关城为通洛防。”又称通洛城,今废。
慈涧城,即今磁涧,地当磁河、涧水交汇处,东接洛阳,西连函谷。西魏宇文泰伐东魏,唐初李世民伐王世充,曾激战于此。当代,洛阳屡次战斗中,均为外围作战重要战场。
新安故城,据《括地志》载:秦新安故城在今渑池县东10公里,项羽坑秦降卒20余万于新安城南,即在此地。按:故城在今义马市石河村,其遗址南至涧河(谷水),东至小涧河边,北至北沟(上下石河村之间),西至白龙庙洼(即楚坑,在城西南),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另一说新安故城在渑池县塔泥镇。两地相距约5公里。
河口地区,西工区境内有周王城遗址(
洛阳东周王城)。周王城的构筑:“方九里、四边各三门,城内道路九经九纬,王宫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是古代城建史上的典范城池。东半部,系隋、唐东都城故地。隋、唐两朝,杨广、武曌,大兴土木,城池宏丽。自北宋之后,千余年间,历遭战祸,昔日宫阙,早已荡然无存。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国家文物考古部门多次发掘,有些宫殿、城阙、仓窖、作坊的遗址已被清理出来,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