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是
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治理淮河重点项目、是淮河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
开工仪式
2011年12月9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开工仪式在
高邮市举行。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出席仪式并讲话,共同为工程开工建设剪彩。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
黄莉新主持仪式。江苏省委常委、扬州市委书记
王燕文出席仪式。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江苏省政府秘书长毛伟明,扬州市领导
谢正义、
洪锦华、纪春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
淮安市人民政府负责人,
高邮市人民政府领导
丁一、方桂林以及工程沿线县(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仪式。
2011年12月13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安徽段开工仪式在天长市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安徽省治淮工作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宣布工程开工,水利部建管司司长孙继昌,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程中才,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刘荣华,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吴天宏,安徽省水利厅副厅长张效武等出席开工仪式。天长市政府副市长刘艳主持开工仪式。
领导致辞发言
江苏省省长致辞
李学勇说,江苏地处淮河下游,是淮河入江入海的“洪水走廊”。治理淮河水患,确保淮河安澜,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一件大事。在党
中央、
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治淮建设,60多年来累计投入超过千亿元,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挡潮、除涝、灌溉、调水工程体系,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新一轮治淮的第一个骨干工程,它的开工建设,是江苏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新一轮淮河治理工作全面启动。这项工程投资大、任务重、要求高,工程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弘扬治淮精神,保质保量完成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任务。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维护群众利益,顺利推进工程,努力建设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和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工程,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又好又快推进“
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水利部部长致辞
陈雷部长说,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淮河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为进一步提升淮河流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2010年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对新一轮治淮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推进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洪泽湖大堤和分淮入沂大堤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开工建设,对于提高淮河流域防洪标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淮河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程沿线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
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各建设单位要密切配合、团结治水,努力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成行业的精品工程、人民的满意工程。
扬州市市长致辞
谢正义市长说,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必将对促进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提供坚强保障。它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他表示,扬州市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管理、加强宣传,确保将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项目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效益工程、廉洁工程和人民满意工程。
建设进度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淮河入江水道整治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农经〔2010〕2539号)文批复了可研报告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核定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初步设计概算的批复》(发改投资〔2011〕1103号)文批复了工程概算
2011年6月,水利部以《关于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初步设计的批复》(水总〔2011〕312号)文批复了初步设计,并经
淮河水利委员会以淮委规计〔2011〕145号转批下达。
2011年7月5日,
江苏省水利厅以苏水基〔2011〕45号文批准成立江苏省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建管局),作为省水利厅派驻工程现场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工程总体建设程序、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等进行管理、协调和监督。
2011年7月29日、8月15日,又分别以苏水基〔2011〕49号、50号、59号、60号、61号文批复淮安、扬州两市和省江都、洪泽湖、总渠三个管理处组建成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处作为各自所辖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由淮安、扬州市及工程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包干。
领导考察
江苏省委副书记考察工程
2014年1月15日江苏省委副书记
石泰峰来高邮,调研了解我市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帮扶、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以及淮河入江水道工程整治、横泾河整治工程进展情况等,并走访慰问了部分低收入农户,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扬州市副市长丁一以及我市领导韩方、方桂林、金春林、朱勇、杨文喜等陪同。石泰峰书记特地来到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和横泾河整治工程现场,了解两个工程的进展情况。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自2011年开工实施以来,目前高邮市境内工程已开工实施13个标段,累计完成投资约6亿元,占高邮境内建设任务约60%,基本达到序时进度。流经
高邮经济开发区、
龙虬镇、
三垛镇、
甘垛镇四个乡镇、园区全长28.35公里的横泾河是我市重要的区域性排水骨干河道之一,多年来河道淤积、堵塞不通,遇到突发性强降雨时,下泄不畅,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排涝能力。经省水利厅批准,对横泾河实施整治,目前整个工程正在按序时进度推进,预计汛期前竣工。在横泾河整治工程现场,不少当地老百姓前来观望,对横泾河整治工程赞不绝口。看到老百姓满意的表情,石泰峰十分开心,要求我市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整个工程,真正把老百姓关注的好事办好。
江苏省省水利厅厅长检查工程
2013年1月8日江苏省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一行来
高邮市检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省水利厅副厅长李亚平、扬州市副市长丁一,
高邮市领导
韩方、方桂林、
徐永宝、
孙建年等陪同检查。吕振霖一行先后来到界首镇金墩村以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新民滩切滩工程施工现场,详细了解移民拆迁区渔民征地搬迁安置情况和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在随后召开的汇报会上,吕振霖听取了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进展情况汇报。据悉,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涉及
高邮镇、
界首镇、
郭集镇、
送桥镇和
菱塘回族乡等5个乡镇。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积极协调矛盾,全力服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正按照计划逐步实施。
江苏省省政协主席考察工程
江苏省政协原主席、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许仲林一行来高邮现场考察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新民滩切滩工程,并详细了解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情况和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市内工程情况。省水利厅厅长
吕振霖,扬州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洪锦华以及我市领导方桂林、
孙建年陪同。据了解,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点项目。工程上起洪泽湖三河闸,下至江都附近的三江营,全长157.2公里,设计泄洪能力12000立方米每秒,可将淮河上中游约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长江,为洪泽湖地区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可承泄京杭运河西部宝应湖、高邮湖地区及里下河地区的涝水,改善区域排涝状况,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2011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势头良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扬州市境内工程总投资220053万元,施工计划总工期45个月,主要实施河道工程、堤防工程、建筑物工程等。
扬州市政协主席视察工程
扬州市政协主席洪锦华多次赴到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视察
建设资金
2016上半年,淮安市财政已累计拨付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淮安市境内工程建设资金7.5亿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7.31亿元。
相关资料
淮河入江水道工程的兴建历史由来已久,它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后历经疏浚扩挖,但直到解放前,其过洪能力仍远不能满足需要。1969年按照12000立方米每秒进行设计建设,1991年之后,作为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实施系统治理,主要工程基本建成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程格局,在2003年、2007年淮河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入江水道沿途经过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等均为低洼易涝地区,随着湖区及里下河地区的排涝标准逐步提高,排入
京杭大运河的涝水流量逐步加大,加之入江水道部分河段滩面阻水严重,行洪水位普遍抬高,河道行洪能力难以达到设计标准。此外,堤防标准不足,现有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已有部分老化失修,沿线部分建筑物存在着安全隐患,淮河入江水道亟待进行加固改造。
工程上起洪泽湖三河闸,下至江都附近的三江营,全长157.2公里,设计泄洪能力12000立方米每秒,可将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长江,与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等工程联合运用,为洪泽湖地区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保障洪泽湖大堤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同时也承泄京杭运河西部宝应湖、高油湖地区及里下河地区的涝水,改善区域排涝状况,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辖2区及
高邮、淮阴、金湖、盱眙、洪泽、泗洪、泗阳、沭阳、灌南、涟水10县。面积1.9548万平方公里,人口988.56万;其中市区面积347平方公里,人口43.37万。
历史沿革
明万历年间,
黄河夺淮,致使淮河洪水多次淹泗州城及明祖陵,洪泽湖大堤被冲决。
翌年,大举分黄导淮。在洪泽湖大堤上建武家墩、高良涧及周家桥3座泄洪闸,分泄部分洪水经运河东里下河低平原入海;后又疏浚了沟通
高邮与邵伯两湖间的茆塘港(即今毛塘港),开金湾河经芒稻河泄洪入
长江。这是正式开辟水道,使部分淮水入江的开端。
明末清初,将淮河洪水改为入江为主,先后增辟归江河道。始建的金湾、芒稻等5座闸坝被冲毁后,逐步改建为临时性柴土坝归江坝10道,汛后堵,汛前拆,直至20世纪50年代。
清咸丰元年(1851),黄河、淮河同发大水,因淮河会黄入海口门被淤塞,洪水遂冲破洪泽湖大工业城市。位于省境中部偏北,废黄河南岸,京杭运河里运河段流贯市区。
淮阴市古称清江浦,兴起于明
永乐十三年(1415)清江浦渠开凿之后
万历十七年(1589)黄河徙草湾新河后,清江浦逐步取代
淮安县新城(古称末口),成为里运河漕船盘坝入黄北运和淮盐向南转运的口岸。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又迁清河县治于此。迨海运兴起,运河淤塞,漕运废除;
津浦铁路、
陇海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盐运亦趋衰落。
1912年改清河县为淮阴县;清江浦亦相应改称淮阴。
1951年划城区和近郊建清江市。此后,市、县分合多次,清江市、淮阴市名称屡易。
1983年改清江市为淮阴市。原系商业城市,仅有少数工厂和手工业作坊。
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了食品、纺织、化工、机械、电力等工业部门。同时,还结合治淮,大规模整修里运河(见京杭运河),开挖新航道,兴建淮阴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公路网,使淮阴市成为两淮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水陆交通要冲。市境有中国最大内陆地下岩盐矿。泗洪县有彭雪枫烈士纪念馆,县境洪泽湖畔已建鸟类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