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三年——
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
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
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是我国历史上可见最早的一部丛帖。因编刻于淳化年间(992年),故名《淳化阁帖》。刻于枣木板上,每
卷末篆题“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十九字。用
澄心堂纸、
李廷硅墨拓出,分为十卷摩刻
拓印。拓本赐给亲王大臣,但不久就停止赏赐,故在当时已非常难得。至
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宫中发生火灾,《淳化阁帖》原版焚毁殆尽,祖刻拓本尤为珍贵。《淳化阁帖》祖刻本经历千余年的劫难,流传至 今已是凤毛麟角。传世称为“原刻”的拓本,大多系后人
翻刻本或是伪本。《淳化阁帖》共有十卷,收录历代书法作者一百零三人,四百二十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收汉至唐帝王十九人书,计五十帖:第二卷至第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收汉
张芝至唐
陆柬之等书家六十七人,计一百一十四帖;第五卷为古代法帖,收录苍颉至唐张旭等十五人,又无名氏法帖六通,共计
二十三帖:第六至第八卷为
王羲之书,三卷计一百七十帖;第九至第十卷为
王献之书,二卷共计六十三帖。十卷中字体有篆、隶、楷、行、草等诸种书体。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淳化四年——
寇准以左谏议大夫出任青州。寇准,字平仲,华州人,官至宰相,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青州任职一年,又调回朝廷参加政事。寇准出任青州知州,而又很快调回的原因,古书《
石林燕语》这样解释:寇准性情豪侈,任
枢密副使的时候,每宴会宾客,常常张灯结彩,大事铺张,尤其喜好“
柘枝舞”。每舞,要用24个人,尽兴方休,有人就叫他“柘枝颠”。为此,朝廷免了他的枢密副使,到青州任知州。但是,宋太宗仍然喜欢他,经常问左右:“不知寇准在青州是否高兴?”有人揣度太宗想重新启用寇准,就说:“陛下您忘不了寇准,但寇准仍然在青州终日置酒纵饮,不知他是不是怀念您。”寇准为人刚直,宋太宗非常赏识他。尽管有人进谗言,还是召他进京,复用为相。
明法:大理国—段素英(985年至1009年在位)之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