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小华是在
清华大学招生办中登场的虚拟人物,形象代言人,以及官方微博的“昵称”,截至2010年12月12日,开通微博的高校招生办就有
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华中科大、
哈工大、
西安交大等20多所,此外还有50多所“211”高校推出了自己的官方微博。
微博开通,对
高校来说并不是
一劳永逸的事情。有专家表示,通过微博这种全新的传播手段,高校搭建了更顺畅的与社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资讯互动的平台,能极大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各方的认知了解,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是,由于微博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如何进一步丰富高校微博的表现形式、拓展信息含量、加强规范管理等问题,也应该被提上日程。毕竟,开通微博不是目的,维持微博适时更新、良性运转才是目的,这就需要高校用更多样的针法,来用心编织“
围脖”。从目前已开通的高校微博来看,真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等高校“
粉丝”团人气超旺,而有的高校微博只有几十个“粉丝”,甚是冷清。专家分析,主要是因为有些高校微博更新过慢、定位过窄、形式单一。
“把微博当成网站办”,是导致微博更新过慢的症结所在。据调查,在已开通的高校微博中,有不少一个月只更新数条,最“
极品”的微博已经超过6个月没有1条更新,基本上处于
休克状态。而微博的优势就在于以最快速度、最精炼的语言传递信息,若更新速度无法保障,便是
形同虚设。由于部分高校微博定位过窄,只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群体,缺乏信息营养,导致关注度下降。网络社会的关注,其实是双向的。因此,高校“围脖”完全可以提供更多面向公众的服务、教育信息,真正成为社会了解高校的窗口。
中国传媒大学的微博,就不时发布服务公告、招聘信息,甚至是搞笑励志视频,聚集了不少人气,转发量也很高。此外,还有高校通过对校内新闻的简单粘贴,来填充微博,使得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缺少互动,摆出自说自话的架势。殊不知,互动,正是微博的魅力所在。
高校微博还是尚显柔弱的树苗,其成长与成熟,仍需时日。愿高校能善用、善待、善管微博,公众也能为高校微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唯此,高校微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