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词作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作。此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前两句点明渔人垂钓的地点和季节,描写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铺垫;后三句描写渔人捕鱼的情态,结句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全词格调清新,意境脱俗,色泽鲜明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作品原文
渔歌子⑴
西塞山前白鹭飞⑵,桃花流水鳜鱼肥⑶。青箬笠⑷,绿蓑衣⑸,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世文人据之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⑵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白鹭:水鸟名,也叫“鹭鸶”。外形有点像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⑶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guì)鱼:俗称“花鱼”“桂鱼”,体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⑷箬(ruò)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⑸蓑(suō)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白话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春。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白鹭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非常肥大。“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春汛来了,渔父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体现了渔父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如此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父捕鱼的生活,但言外之意是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一幅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全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名家点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古今诗人,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传播于后世,脍炙于人口者,终不出此矣,岂在多哉?如“池塘生春草”,则谢康乐也;“澄江静如练”,则谢宣城也;……“西塞山前白鹭飞(略)”,此玄真子也。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徐师川云:张志和《渔父词》云(词略)。顾况《渔父词》:“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沙头鹭宿鱼惊。”东坡云:“玄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数语以《浣溪沙》歌之云:“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谷见之,击节称赏。且云:“惜乎‘散花’与‘桃花’字重叠。又渔舟少有使帆者。”乃取张、顾二词合为《浣溪沙》云:“新妇矶边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东坡云:“鲁直此词,清新婉丽。问其最得意处,以山光水色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也。然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此渔父无乃太澜浪乎。”山谷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画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而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邪?”师川乃作《浣溪沙》《鹧鸪天》各二阕,盖因坡、谷异同而作。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波才动万波随。黄帽岂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二云:“新妇矶边秋月明。女儿浦口晚潮平。沙头鹭宿戏鱼惊。青箬笠前明此事,绿蓑衣里度平生。斜风细雨小船轻。”其三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玄真子,恒在长江理钓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浮云万里烟波客,惟有沧浪孺子知。”其四云:“七泽三湘碧草连。洞庭江汉水如天,朝廷若觅玄真子,不在江边即酒边。明月棹,夕阳船。鲈鱼恰似镜中悬。丝纶钓饵都收却,八字山前听雨眠。”
宋·楼钥攻愧集》卷七十八《跋李晋明所藏东坡书渔父词》:玄真子生为鲁公客,后又为坡、谷所称,至隐括其诗篇,大书之,其与屈灵均答问于江滨者何异耶?
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九:有两西塞,一在霅川,一在武昌。案《唐书·张志和传》谓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又志和词中有“霅溪湾里钓鱼翁”之句。明此,知志和之“西塞”正在霅川。而在武昌乃曹武成王用师之城。洪内翰作《西塞渔社图》,亦尝辨此。而《漫录》乃谓志和“西塞”在武昌,所见亦误矣。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玄真子渔歌碑传集录》一卷:玄真子《渔歌》,世止传颂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尝得其一时倡和诸贤之辞各五章,及南卓、柳宗元所赋,通为若干章。因以颜鲁公《碑述》、《唐书》本传以至近世用其词入乐府者,集为一编,以备吴兴故事。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苏、黄各因玄真子《渔父词》增为长短句,而径相讥评。山谷又取船子和尚诗为《诉衷情》,而《冷斋》亦载之。予谓此皆为蛇画足耳,不作可也。又:山谷词云:“新妇矶边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自谓以山色水光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东坡谓其“太澜浪”,可谓善谑。盖渔父身上,自不宜及此事也。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唐仙家能诗者,许宣平“隐居三十载”,及“负薪朝出郭”一绝,是初唐语;张志和“八月九月芦花飞”,又“西塞山”一绝,是中唐语。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涪翁称其“有远韵”,信然。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后集卷八附词:作者浮家泛宅,品格最高,宜其吐属潇洒乃尔。黄山谷增“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于“青箬”句上,语气不伦,徒为蛇足。
清·黄苏《蓼园词选》:数句只写渔家之自乐其乐,无风波之患,对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隐跃言外,蕴含不露,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诵之有矜色焉。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张子同《碧虚篇》有云:“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故自称“玄真子”。所制《渔歌子》词,凡五阕,“西塞山前”一阕,世尤称之。其时子同弟松龄及南卓、柳宗元、颜真卿、陆鸿渐、徐士衡、陆成矩并有和章。
清·张德瀛词徵》卷一:词有与风诗意义相近者,自唐迄宋,前人巨制,多寓微旨。如李太白“汉家陵阙”,《兔爰》伤时也。张子同“西塞山前”,《考槃》乐志也。王仲初“昭阳路断”,《小星》安命也。温飞卿“小山重叠”,《柏舟》寄意也。李后主“花明月暗”,《行露》思也。韦端己“红楼别夜”,《匪风》怨也。张子澄“浣花溪上”,《绸缪》之缔好也。冯正中“庭院深深”,《苌楚》之悯乱也。
近代·吴梅词学通论》第六章:此词为七绝之变,第三句作六字折腰句。……唐人歌曲皆五七言,此《渔歌子》既与七绝异。或就绝句变化歌之耳。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自来高洁之士,每托志渔翁,访尚父于硒溪,讽灵钧于湘浦,沿及后贤,见于载籍者夥矣。而轩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实无几人。志和固手把钓竿者,而词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钓台’,地兼楚越,非一舟能达,则此词亦托想之语,初非躬历。然观其每首结句,君子固穷,达人知命,襟怀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犹世所传诵。”
后世影响
苏轼黄庭坚都喜爱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词。据《岩下放言》和《白香词谱笺》载:苏轼非常喜爱这首词,但遗憾它不能歌唱,于是稍加增删,作《浣溪纱》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庭坚听到后继作了一首,以太平州的新妇矶和池州女儿浦入词:“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对此苏轼戏说云:“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黄庭坚晚年又对这首《渔歌子》词进行了扩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苏轼笑他说:“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这些故事流传甚广。
张志这首《渔歌子》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作者简介
张志和,唐代诗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举明经。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能书画,善歌词。著有《玄真子》十二卷等。词存五首,为早期文人词中较著名的作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20:2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