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歌》是唐代诗人
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精心刻画了一位超然物外的渔父形象。
①渔父:钓鱼的老人,多为隐士,见《楚辞·渔父》。
岑参亦有《渔父》诗,命意略同;其后
张志和有《渔歌子》,
柳宗元有《渔翁》,皆从此脱胎。②笋皮笠子:形如笋皮的斗笠。荷叶衣:形如荷叶的蓑衣。③料得:《唐诗归》作“料理”,明活字本及《全唐诗》作“料得”。
高适在诗中多次言及自己长期渔樵耕读的生活:《封丘县》曰“我本渔樵孟诸野”,《途中逢李少府赠别之作》曰“余亦惬所从,渔樵十二年”,《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曰“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另,《答侯少府》有“晚年学垂纶”之句,《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又有“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之句,从诗中“无定止”“何处归”来看,约为出任封丘时之前所作,具体时间难定。但诗中所写渔翁隐者与前《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三、九、十三之渔翁相似,故系于天宝元年(742)。此诗精心刻画了一位超然物外的渔父形象,“曲岸深潭”表明环境清幽,“笋笠荷衣”是渔父典型的装扮,“驻眼看钩”“不开口”“守钓矶”是渔父的行为,“心无所营”“何处归”揭示其内心世界。虽然渔父寄情山水、借垂钓躲避世俗红尘,但是又胸怀大志、心忧天下,而这正是高适自己的写照。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
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