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
唐代杜甫诗作
《渔阳》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渔阳
渔阳突骑犹精锐①,赫赫雍王都节制②。
猛将翻然恐后时③,本朝不入非高计。
禄山北筑雄武城④,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⑤,今日何须十万兵。
创作背景
此当是唐宝应元年(762年)冬晚在梓州作。赵傁曰:公在梓州,闻雍王授钺,作此诗以讽诸将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作品注释
①《后汉书》:吴汉亡命在渔阳,说太守彭宠曰:“渔阳突骑,天下所闻也。”《晁错传》:“轻车突骑。”师古注:“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陈也。”
②《》:“赫赫厥灵。”《唐书》:宝应元年九月,鲁王适改封雍王。冬十月,以雍王为天下兵马元帅,统河北、朔方及诸道行营、回纥等兵十余万,进讨史朝义,会军于陕州。王,即德宗唐德宗)也。《荀子》:“桓文之节制。”
③猛将,指河北降将,时薛嵩以四州来降,张忠志以五州来降。
④《旧书》:禄山反时,筑垒范阳北,号雄武城,峙兵聚粮。
⑤系书,用鲁仲连约矢射聊城事。(仇兆鳌杜诗详注》)
点评鉴赏
仇兆鳌《杜诗详注》:上四,讽贼党之归顺。下四,慰燕人之向化。官军精锐,节制得人,彼河北诸将,翻然而来,犹恐后时,若不入本朝,真失计矣。又为慰论燕人之词曰:当时禄山猖獗,尚筑垒以防退走,今王师破竹,思明旦夕奔窜,诸耆老当亦知之否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4 14:2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