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
浙江省温州市辖区,地处
浙江省东南部,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地处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之间。陆域面积32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8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截至2023年6月,龙湾区辖10个街道,区政府驻永宁西路506号。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常住人口74.81万人。
历史沿革
夏至三国时期
龙湾区所在地夏、商、周三代为瓯(沤、欧)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
西汉系东瓯国。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封越王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世称东瓯王。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王发兵攻东瓯,东瓯举国二次内徙,迁至江淮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地区),地遂虚。昭帝时以东瓯古都为回浦县东瓯乡。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年),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永宁县,隶会稽郡。
三国(吴)会稽王孙亮,于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东郡,置临海郡,永宁县也属之。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析临海郡南部地永宁、安固、松阳、横阳四县,置永嘉郡,属扬州,以永宁县城为郡治,同时于瓯江南岸建筑郡城(今鹿城)。郡名“永嘉”始此。此为温州置郡级地方政权之始。南朝(宋、齐、梁、陈)仍为永宁县和永嘉郡治。
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永嘉郡和临海郡,置处州,寻改括州;并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属括州。县名“永嘉”始此。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恢复永嘉郡,仍属扬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以永嘉县地置东嘉州,析辖永宁、安固、黄阳、乐成4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改永宁县为永嘉县,乐成县入永嘉县,属东嘉州,隶括州总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东嘉州入括州,撤横阳、永宁二县,以永嘉县属括州,隶江南道越州都督府。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二县置温州(因其地“虽隆冬恒燠”故名),并以永嘉为州治。州名“温州”始此。
武后载初元年(689年),析永嘉县地,复置建乐成县,永嘉辖境从此确定。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温州为永嘉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温州,先后隶浙江东、西道。唐末,温州先后为朱褒兄弟交替割据达22年之久,至哀帝天祐四年(907年)三月,钱命子元率兵讨伐,四月攻占温州后为吴越王地,设温州制置使,今域属之。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州,今域属之。
宋至元明清时期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王钱俶纳土降宋,温州节度州降为温州军事州,属两浙路,今域属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升温州军事州为应道军节度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温州节度州又降为军事州,属两浙东路。咸淳元年(1265年),以度宗潜邸升温州为瑞安府,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景炎元年(1276年),改瑞安府为温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先隶江淮行省,后隶江浙行省,今域以永嘉县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温州路改为温州府,属浙江行省;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属浙江布政使司;永乐间,司下设道,温州府属温处道,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年)春,清军入浙,七月下温州。入清版图,沿明制,今域仍以永嘉县属之。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今域属浙江省瓯海道永嘉县,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域。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省县之间建立行政督察区制,今域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城;同年9月又改温州为第四特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温州为第三特区;同年8月,又改称为浙江省永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又改称为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温州改为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域皆以永嘉县属之。
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同年8月26日,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并将永嘉城区及城郊、永强、梧田、三溪、藤桥、西岸第7个区划出,设立温州市,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今域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6日,改第五区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旋又改称温州专员公署。
1950年5月,温州市永强、梧田、三溪、藤桥4区划归永嘉县。
1954年7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改称为温州人民委员会。
1958年7月,温州市改属温州专区管辖。同年8月,永强、梧田、三溪、藤桥四区划归温州市管辖。永嘉县政府驻地由九山移驻上塘镇。
1967年3月,成立温州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12月,分别成立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和温州市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温州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4月,恢复温州市为省直辖市,同时将市区设为东城、南城、西城3个县级区。
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成立温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市管县体制。同年12月12日,设立瓯海县,市郊区的永强片区划归瓯海县管辖。1984年4月2日,析市郊区的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2村,置龙湾区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龙湾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瓯海区所辖的永强片区(永中、天河、沙城、灵昆四镇)、瑞安市所辖的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区管辖;龙湾区蒲州镇的上蒲州和蒲州两村划归鹿城区管辖。
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2011年4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又一次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区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海城、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星海11个街道。
2012年,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文件要求,将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星海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灵昆街道委托瓯江口新区开发建设管理。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龙湾区辖10个街道:永中街道、蒲州街道、海滨街道、永兴街道、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海城街道、沙城街道、天河街道、星海街道。其中区本级管辖永中、蒲州、海滨、永兴、状元、瑶溪等6个街道。沙城、天河、海城、星海等4个街道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区政府驻永宁西路50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湾区位于
温州市东南部,
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原与
洞头区隔海相望,现通过灵霓大堤与洞头区相连;南接
瑞安市;西靠瓯海、鹿城二区;北临瓯江,与乐清市、永嘉县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之间。陆域面积32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8千米。
地形地貌
龙湾区的东部地形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
滨海平原:西起大罗山,东到海岸,北靠瓯江,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
大罗山: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北达瓯江口,南连瑞安市,西接瓯海区,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又形如大箩,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
海涂:龙湾拥有68千米长的海岸线,蕴含这丰富的滩涂资源。从卫星云图分析,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沿海岸共有涂滩资源面积19600公顷,龙湾占有一半以上,约13800公顷,可围垦造地滩涂资源达10953.33公顷。这些海涂将是龙湾经济发展非常可贵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围垦约3480公顷,其中灵昆766.67公顷、丁山606.67公顷、永兴826.67公顷、天城626.67公顷、海城606.67公顷。
气候
龙湾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夏季较长,冬季稍短,春秋均匀。年平均气温19.4℃,年降水量1660.5毫米。总日照时数1190.7小时,较常年平均值明显偏少。
水文
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为416千米,总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蒲州、状元、海城)有42条河道,总长度为69千米,面积为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永中、瑶溪、永兴、海滨、沙城、天河)有225条河道,长度为347千米,面积为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中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2022年6月8日龙湾区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
(一)耕地3263.57公顷(48953.5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31%。其中,水田3022.31公顷(45334.65亩),占92.61%;旱地241.26公顷(3618.90亩),占7.39%。耕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海滨街道、永兴街道和海城街道,占全区耕地的70.26%。
全区耕地熟制均属于一年三熟。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233.51公顷(48502.65亩),占全区耕地的99.08%;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8.59公顷(278.85亩),占0.57%;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9.01公顷(135.15亩),占0.28%;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70公顷(25.50亩),占0.0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76公顷(11.40亩),占0.02%。
(二)园地687.01公顷(10305.1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17%。其中,果园662.23公顷(9933.45亩),占96.39%;茶园14.67公顷(220.05亩),占2.14%;其他园地10.11公顷(151.65亩),占1.47%。园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状元街道、瑶溪街道、永兴街道,占全区园地的93.24%。
(三)林地3645.20公顷(54678.0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1.52%。其中,乔木林地1721.00公顷(25815.00亩),占全区林地的47.21%;竹林地173.67公顷(2605.05亩),占4.76%;灌木林地606.03公顷(9090.45亩),占16.63%;其他林地1144.50公顷(17167.50亩),占31.40%。林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永中街道、瑶溪街道、天河街道,占全区林地的80.44%。
(四)草地1126.84公顷(16902.6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6%。草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星海街道、永兴街道、永中街道,占全区草地的75.61%。
(五)湿地7275.55公顷(109133.2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2.99%。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其中,沿海滩涂7021.00公顷(105315.00亩),占96.50%;内陆滩涂254.55公顷(3818.25亩),占3.50%。湿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星海街道、永兴街道、海滨街道,占全区湿地的99.7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226.32公顷(138394.8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9.16%[]。其中,城市用地2344.01公顷(35160.15亩),占25.41%;建制镇用地6072.68公顷(91090.20亩),占65.82%;村庄用地380.89公顷(5713.35亩),占4.13%;采矿用地151.68公顷(2275.20亩),占1.6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77.06公顷(4155.90亩),占3.0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星海街道、永中街道、永兴街道,占全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50.70%。
(七)交通运输用地1499.53公顷(22492.9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74%。其中,铁路用地22.70公顷(340.50亩),占1.51%;轨道交通用地65.58公顷(983.70亩),占4.37%;公路用地808.87公顷(12133.05亩),占53.94%;农村道路171.78公顷(2576.70亩),占11.46%;机场用地371.64公顷(5574.60亩),占24.78%;港口码头用地57.98公顷(869.70亩),占3.87%;管道运输用地0.98公顷(14.70亩),占0.07%。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海滨街道、瑶溪街道、永中街道,占全区交通运输用地的58.09%。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23.37公顷(64850.5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66%。其中,河流水面3212.02公顷(48180.30亩),占74.29%;水库水面95.39公顷(1430.85亩),占2.21%;坑塘水面216.02公顷(3240.30亩),占5.00%;沟渠26.17公顷(392.55亩),占0.60%[];水工建筑用地773.77公顷(11606.55亩),占17.9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海滨街道、瑶溪街道、永兴街道,占全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73.90%。
(九)其他土地599.03公顷(8985.45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89%。其中设施农用地34.36公顷(515.40亩),占5.74%;田坎3.90公顷(58.50亩),占0.65%;裸土地3.52公顷(52.80亩),占0.59%;裸岩石砾地557.25公顷(8358.75亩),占93.02%[]。全区前三位的街道为永中街道、天河街道、海城街道,占全区其他土地的92.76%。
(十)三大类中,建设用地11327.84公顷(169917.6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80%;农用地8143.40公顷(122151.0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5.73%。未利用地12175.18公顷(182627.70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47%。
植物资源
龙湾区分为,山地丘陵区:以经济林为主,材林为辅。有天然更新和人工种植的用材毛竹和食用笋毛竹林。水网平原区:自然植物早已被先民利用、开垦,如今均为人工种植。滨海岛屿区:植被有
水稻、
麦、薯、
油菜、
花生、豆类、瓜菜、
柑橘、糖蔗等。在村庄、堤坝、道路和河道的两旁四围栽培有
枳壳、柑橘、
桉树、
苦栎、木麻黄等。海涂上还生长有咸青、大尾草、
盐蒿等。
生物资源
大罗山峦植被覆盖率60%以上,森林覆盖率20.9%,生长乔灌木1502种,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树木27种,药用植物400多种。有野生动物1401种、52目、225科。海涂宽阔,吴淞基面1.5米以上,面积720.7万亩。有缁鱼、细鱼、鲈鱼等鱼类65种,毛虾、对虾、青蟹、虾站等甲壳类76种,怪子、青酣、香螺、龟脚等贝类75种及藻类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大罗山脉花岗岩蕴藏量约60亿立方米。钛铁砂储量31269吨,金属钛2158吨。铁砂矿960千克立方米,三氧化二铁65%左右,二氧化钛6%至8%,硫0.03%。
梅头高岭土矿,矿体段长1000多米,宽度80厘米至175厘米,厚度6米至10米。矿石储量:C级53.12万吨,D级68.98万吨,C+D级122.10万吨。花岗岩矿,青山、弹子山、坦头山、大度山、瑶溪山花岗岩品种20多种,主为黑白芝麻花和粉红褐色。
人口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常住人口74.81万人。户籍总人口345224人,总户数89384户。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06.2:100(女性为100),当年出生人口2317人,死亡人口2179人。人口出生率为6.71‰,人口死亡率为6.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0‰。
经济
综述
2022年,龙湾区实现生产总值868.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5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4:58.7:40.9。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为1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7%。
2023年,龙湾区实现生产总值922.4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525.84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93.49亿元,增长5.6%。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3:57.0:42.7。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为12.41万元,比上年增长4.6%。
财政
2023年,龙湾区财政总收入93.76亿元,增长8.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08亿元,增长10.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12亿元,增长1.9%。其中民生支出53.2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0.9%,分项目看:教育支出16.81亿元,增长7.0%;科学技术支出8.75亿元,增长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5亿元,增长6.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39亿元,增长21.3%。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龙湾区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8%,制造业投资增长9.4%,城市更新投资(不含未来社区)增长35.6%。民间投资(包含房地产)下降6.3%,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53.0%,其中民间项目投资下降10.6%。全年投资项目(包含房地产)699个,其中新增项目266个。
人民生活
2023年,龙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250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296元,增长9.7%。
第一产业
2023年,龙湾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56亿元,下降10.9%;林业产值为22万元,下降91.8%;牧业产值1.74亿元,增长70.3%;渔业产值6620万元,下降12.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278万元,增长1.0%。
2023年,龙湾区生猪存栏4.84万头,出栏6.62万头,猪肉产量5358吨;牛存栏17头,出栏18头,牛肉产量3吨;羊存栏8头,出栏5头;家禽存栏17.32万只,出栏13.92万只,禽肉产量193吨,禽蛋产量1435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龙湾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1.8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3%。
建筑业
2023年,龙湾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3.5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5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71.39亿元,增长14%,其中省内产值255.23亿元,增长14.8%。在建工程房屋施工面积1163.86万平方米,下降5.4%;房屋竣工面积339.33万平方米,增长5.2%;房屋竣工价值76.44亿元,下降10.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龙湾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3791.1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3552.18亿元,增长4.0%;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29.86亿元,增长5.0%;限上住宿业营业额3.00亿元,增长11.9%;限上餐饮业营业额6.15亿元,增长29.3%。
2023年,龙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85亿元,增长3.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07.26亿元,增长0.4%。
旅游业
2022年,龙湾区本级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35.4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5.4万人次,接待境外入境旅游者307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9.6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6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6万美元。
对外经济
2023年,龙湾区货物进出口总额686.57亿元,下降0.1%,其中出口额451.04亿元,下降5.4%,进口额235.53亿元,增长11.8%。全年合同使用外资11837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8557万美元,高技术使用外资8547万美元。
交通运输
综述
龙湾辖区内机场大道、温州大道、瓯海大道、
温州市域铁路S1线、
金温铁路、
甬台温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高速复线纵贯全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温州港万吨级码头均位于龙湾区内。
公路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公路密度77.42千米/百平方千米,公路通达率100%。公路里程275.63千米,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里程35.83千米,一级公路94.71千米,二级公路18.56千米,三级公路12.63千米,四级公路113.89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648辆,客运班车通村率100%。共有公交线路70条,其中区内公交线路22条,城乡公交线路48条,全年完成10辆公交车新能源更新,新改建公交候车廊28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龙湾区新投用中小学、幼儿园6所。年末拥有普通中学学校24所,在校生1.9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273人,普通小学学校45所,在校生4.87万人。其中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年末拥有小学专任教师2877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4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76人。
科学技术
2023年,龙湾区专利授权量7750项,下降16.3%,其中发明专利692项,增长1.0%。全年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2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90家。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3家。全市唯一蝉联省“科技创新鼎”地区,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七、连续五年全市第一。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9家,其中医院13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7家,村卫生室93家,各类诊所194家,卫生所1家,医务室11家,门诊部48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749张;卫生技术人员42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29人,注册护士1759人。全年医院年诊疗(不含核酸人次)132.02万人次。孕早期建卡率96.8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36%,新生儿疾病(遗传代谢病)筛查率100%,完成“两癌”宫颈癌筛查5417人次,乳腺癌筛查5704人次。按甲乙丙类传染病统计为3456.06/10万,按甲乙类传染病统计为310.57/10万,孕产妇连续14年保持零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6‰,婴儿死亡率1.24‰。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共有文化站10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城市书房19家,百姓书屋4家,文化驿站17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034.12千册,比上年增加22.25千册。开展文化走亲15场,送戏下乡150余场、送展览讲座196场、受惠人数达35万人次。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遗项目7个,市级非遗项目63个,区级非遗项目13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8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6人,区级非遗传承人4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群体4个。全年开展非遗体验活动150余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共有公共体育场馆2个,业余体校1所,各类公共健身设施515个。全年龙湾运动员在全国以上比赛获得奖牌21枚,其中全国冠军8枚。全年发行体育彩票3.47亿元,增长71.4%。成功举办“国”字号赛事15场,供给大型群众活动240余场,创成全省首批赛事集聚区、全市唯一。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4.5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1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7.1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0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6.4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36万人。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2793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330元。
截至2023年末,龙湾区在册低保对象1928人,其中城镇179人,农村1749人,低保资金支出2026.86万元。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单位数7个,养老机构床位数1189张,建成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1个。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558对,离婚登记569对。
历史文化
截至2022年末,龙湾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2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人,区级传承人46人。建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2个,市级非遗体验基地4个,省级非遗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1个。拥有省级优秀非遗旅游商品2个,市级非遗“瓯越百工坊”3个,开展非遗体验活动200余场。
龙湾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玻璃银光刻、
拼字龙灯、
温州鼓词、山歌、张阁老传说、
汤和信俗等。
龙湾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浙派古琴、古琴艺术)、传统碑刻技艺、纱面汤制作技艺、温州人家烧酿造技艺、糯米饭制作技艺、鱼胶加工制作技艺等。
地名文化
龙湾这个地名,过去曾作为龙湾寨、龙湾山、龙湾村、龙湾炮台、龙湾公社、龙湾乡等的名称,现在又是龙湾区。龙湾与“龙”结缘,境内的道路和区域命名及风俗习惯等似乎都和“龙”有着密切的联系。
龙湾得名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分不开的,明姜准《岐海琐谈》谈到温州地势与永嘉场多出“显仕巨室”(大官僚、大地主)的关系,用勘舆家的语言解说:“温之龙(山势为龙),自括(括州、今丽水)西驶(来),至海而尽,为永嘉场。……来龙叠嶂,从西南降势,悉为石冈。散气铺阳,而聚之于二、三都之间,又适当海之弓(弯曲处),故温之显仕巨室多产兹土。”据此可知,龙湾之名,是由于其坐落于“温之龙”尽处的“海之弓”地段而来,其含义便是“蟠龙的海湾”。
龙湾依山临江形势险要,在明、清两代均为海防重地。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为抵抗倭寇,曾在龙湾建寨守卫。《永嘉县志·武备志》载“龙湾寨,在府东三十里,东接宁村,西捍府治,坐临深水,颇为险要。”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亦于龙湾建造炮台一座,用来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龙湾炮台”的石额及遗址,至今犹存,炮台现已修整一新。
风景名胜
永昌堡
永昌堡,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是浙江省现存唯一座由民间自发兴建的私家抗倭城堡。始建于1558年,南北长778米,东西长445米,城高8米,周长2866米,堡内有11座形态各异的明代石拱桥,状元府、都堂。2001年6月,永昌堡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安寺塔
国安寺塔,位于瑶溪镇皇岙村国安寺前,宋元祐五年至九年间(1090年~1094年)建。楼阁式青石仿木结构,平面呈六边形,九层实心,高18.6米。台基用长方形条石铺就,周边雕刻“九山八海”纹,须弥座上下枭刻仰覆莲,束腰各面浮雕形态各异的狮兽,底层偏高,置木构副阶。塔刹早毁,1987年,落架大修时恢复。1989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安寺塔被列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梅
杨梅,栽培历史已有百年,是中国杨梅优良品种产地之一。杨梅品种主要为丁香梅。果实圆球形,单果11.3克,果柄长2厘米,果蒂红黄色,含酸量0.83%,可食率96%。2003年5月,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授予龙湾区“中国杨梅之乡”称号。
黄叶早
黄叶早,发芽整齐、轮次分明、老嫩均匀,持嫩性强,抗旱防病能力强,制成干茶条索细紧,色泽翠绿带黄,汤色嫩绿微黄、鲜艳明亮,茶味鲜嫩爽口、香馥如兰。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龙湾区入选2016-2018创建周期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6月,龙湾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
2020年12月,龙湾区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022年1月,龙湾区获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2022年6月,龙湾区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改革探索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