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思美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
温思美(1958年1月-2025年2月5日),男,汉族,四川巴中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8年3月加入民盟,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政协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第十三届、十四届广东省委员会主委,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人物生平
1975年12月至1978年2月,任四川省巴中县石门公社革委会干事。
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在西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
1982年11月至1985年1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5年1月后,历任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教员、教员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农业经济系主任、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点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经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92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在职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4年5月至2018年1月,历任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主委,民盟中央常委、副主席。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挂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2006年5月至2020年1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2024年5月退休。
2025年2月5日3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68岁。
2025年2月9日,温思美同志遗体在广州火化。
担任职务
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第十、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第十三、十四届广东省委员会主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温思美同志先后担任民盟广东省委会和民盟中央领导,他继承发扬民盟优良传统,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精诚合作,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和民盟广东省委会主委期间,他团结带领全省各级民盟组织和广大盟员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凝心聚力画好团结奋斗同心圆。他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多次代表民盟中央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并在各类政治协商会议上,就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振兴发展、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他注重社会服务品牌建设,组织打造了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广东培训基地、农村安全社区建设试点;作为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挂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心系民盟事业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人才强盟”战略,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民主团结、作风正派”的领导班子,重点发展了一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人才、长江学者、珠江学者,为民盟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温思美同志以坚定的政治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盟员,赢得了广大盟员的尊敬和爱戴。
温思美同志在华南农业大学主要从事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金融、技术经济和计量经济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在国内,他较早地提出了“农民的决策理性与其环境的相容性”理论;他关于“生产函数阶段与经济合理区域”的研究,弥补了主流教科书的不足,完善了生产函数方法的应用;他关于宏观政策与农业发展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是较早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国内农业经济学者。温思美同志先后主持国际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央部委和省级科研课题4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2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培养研究生335人,博士后19人。曾获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农业农村部高校优秀统编教材一等奖,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优秀教师、广州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农业部“神农计划”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依阿华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高校从事合作科研和讲学。
温思美同志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院院长,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学院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带领学院班子开拓创新、锐意改革,制定了促进学科跨越式发展的四大赶超战略,即人才培养上质量战略、专业结构调整战略、人才引进战略和科研带动战略。奠定了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今日的地位和格局。温思美同志担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期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治学理念,尽心尽力统筹履行好参政议政、学校行政管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等职责,以卓越的学术能力、前瞻的办学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等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师生爱戴。 
温思美同志担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期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治学理念,尽心尽力统筹履行好参政议政、学校行政管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等职责,以卓越的学术能力、前瞻的办学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等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广大师生爱戴。  温思美同志担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期间,分管经济委员会、科教卫体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兼任第四届广东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坚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服务改革开放大局,扎实深入组织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等履职活动,大力做好凝心聚力、团结联谊、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宗教和顺等工作,为助力广东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民族宗教等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胸怀大局,怀着对职业教育的满腔热忱,竭忠尽智、勤勉尽职,为推动广东省成为职业教育大省作出了积极贡献。退出领导岗位后,温思美同志依然胸怀“国之大者”,以赤诚之心关注国家发展,关注广东的经济社会建设和统战工作,关心、热爱教育事业,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致力于传承文化、促进交流,团结联谊,促进祖国统一,继续发挥专长和影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温思美同志的一生,是热爱祖国、勤勉奉献、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为广东经济社会建设、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民盟和教育事业发展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胸怀坦荡、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作风朴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温思美同志永垂不朽!(民盟广东省委会评)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金融、技术经济等教学和研究。
先后主持国际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央部委和省级科研课题4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2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
学术兼职
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际农业政策研究理事会执委会委员。
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会员。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青年部副主任。
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
广东农经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
广东中青年经济研究会会长。
曾担任Kellogg国际研究员,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专家顾问,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依阿华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高校从事合作科研和讲学。
荣誉奖励
原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二等)
美国Kellogg基金会优秀研究成果奖
农业部高校优秀统编教材一等奖
广东省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等学术奖励
广州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第三届)
广东省优秀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农业部“神农计划”学术及技术带头人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
人物纪念
温思美同志逝世后,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省领导黄坤明、王伟中、黄楚平、林克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李玉妹、王荣,老同志朱森林、卢瑞华、高祀仁、黄华华、朱小丹、李灏、张帼英、卢钟鹤、黄丽满、欧广源、黄龙云、林树森、范希贤等,以不同方式对温思美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直有关单位,各地级以上市党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等单位发来唁电、唁函。
参考资料
温思美同志简历.广东政协网.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8-01-21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19 14:3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