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典故名,典出《
庄子集释》卷二上《
内篇·
养生主》。“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指运刀自如。比喻做事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丁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丁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
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而小心翼翼,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启发了。”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而 羿 之注矢,左右俯仰皆可以命中,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导窾无非理间之自然,何独至於为政者而疑之哉!”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兴宁 中,沙门 竺法义 ,山居好学,住在 始宁 保山 ,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间以馀力游刃,发之乎诗若文,又以纸贵乎通邑大都,不胫而驰乎四裔之内。”
清 李斗 《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阮亭 谒选得 扬州 推官,游刃行之,与诸士游讌无虚日。”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司马迁 在写过一个人物之后,有‘ 太史公 曰’一小段文字,谈他对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在若即若离之间,游刃于褒贬爱憎之外。”
南朝 梁
慧皎 《
高僧传·义解一·竺法义》:“ 深 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於是栖志法门,从 深 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唐
杨炯 《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林游刃,八水忘筌,能祛有漏之因,早得无生之法。”
明
李贽 《与友朋书》:“ 周 善藏,非万全不发,故人但见其巧於善刀,而不见其能於游刃。”
战国时,魏国有个高明的厨师,人们称之为庖丁。他为梁惠王宰牛,动作协调敏捷,声音和谐。梁惠王惊奇地问他其中的原因,庖丁回答说:“我喜欢追求事物的规律,把它用在宰牛的技巧上。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是整牛,不了解牛体的结构,无从下刀。3年后,对牛体了如指掌,不再把牛看成一个整体,现在,我能凭自己的心理来指挥手脚操作了,按照牛体结构入刀。就会得心应手,操作自如。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是用刀割;一般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然而刀锋仍像刚磨的一样。牛的骨节间有一定的空隙,而刀口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锋插进有空隙的骨节,当然绰绰有余。”梁惠王看后非常高兴,因为他从中悟出了一些修身养性的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