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谢氏山亭
唐代李白诗作
《游谢氏山亭》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首诗。
作品背景
谢氏山亭,史籍俱无载,疑即陆游所云谢公亭也。《入蜀记》卷三:“青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由宅后登山,路极险山戏 ,凡三四里许,……至一庵 ,……庵前有小池曰谢公池,水味甘冷,虽盛夏不竭。绝顶又有小亭,亦名谢公亭。”朱本云:“按此诗前八句叙其游于山亭之情,后八句述其游适之乐也。”游,宋本原作送。咸本、萧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诗本、王体俱作游。缪本改作游。今照改。
作品原文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作品译文
年老沦没卧于江海之滨,幸遇天子中兴而再欢天地清明。养病闲居久处寂寞,徒然望着今年的草木茂盛。
借您的西地今作一游,聊以遣散我郁闷之情。 将积雪扫至松树之下,抚摸藤萝在石道上慢行。
谢公的池圹之上,春草已微微发生。开着春花的树枝拂着人面而来,山上的鸟儿也在向我叫鸣。
田家酿有醇香的美酒,落日之时与我畅饮。酒醉后弄赏着同归的明月,在远处就欣闻稚子前来相迎。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盛唐时期,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参考资料
作品原文.全唐诗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00:12
目录
概述
作品背景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