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璘(?~757年),本名李泽,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之子,母为
郭顺仪,
唐肃宗李亨之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璘,初名李泽,
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子,其母是
郭顺仪,郭顺仪是
剑南节度使、尚书
郭虚己的妹妹。李璘幼年失去母亲,由其异母兄
李亨亲自抚养。李亨亲爱有加,常常把李璘抱在怀中同睡。
封王授官
开元十三年(725年)三月,李璘受封永王。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日,改名李璘。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
安禄山在
范阳造反。同年十二月十五日,
唐玄宗任命李璘为山南节度使。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李璘跟随
唐玄宗逃往蜀地。七月,皇兄
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是为
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
太上皇。七月十五日,
唐玄宗行至
汉中郡后,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
谏议大夫高适进谏说不可行,
唐玄宗没有听从,便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
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并以
少府监窦昭(一作窦绍)作为副使,即日前往镇所。同月,李璘行至
襄阳。九月,李璘到达江陵,招募数万勇士为兵,任意补设
郎官、御史等官职。
当时
江淮地区所征收的租赋都积聚于江陵,李璘所招募数万士兵,每日耗费巨大。李璘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其子襄城郡王李偒勇武有力,喜好用兵,还有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駉(一作蔡垧)等人为谋士,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富有,未遭破坏,李璘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应该占据金陵,保有
江东,像
东晋王朝那样占据一方。
谋乱被杀
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
唐肃宗得知后,下敕让李璘前往蜀地朝见
唐玄宗,李璘不听。江陵长史
李岘以有病为名辞别李璘奔赴
唐肃宗那里,
唐肃宗召来
高适与他一同商讨计策。
高适陈说江东的形势,并分析说李璘必败。十二月,
唐肃宗设置
淮南节度使,管辖广陵等十二郡,任命
高适为节度使。又设置淮南
西道节度使,管辖汝南等五郡,任命来瞋为节度使。让他们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对付李璘。
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李璘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沿着长江而下,派带甲士兵五千人直奔广陵,以浑惟明、
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适逢
吴郡太守、江南东路
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璘,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李璘大怒,于是就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在吴郡袭击
李希言,
季广琛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璘率兵进至
当涂,
李希言已屯兵
丹阳,派遣部将元景曜与
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率军迎击。先前
唐肃宗因李璘不奉诏,派宦官啖廷瑶、段乔福等与李成式策划招抚劝喻他。当时河北招讨判官、
司虞郎中李铣在广陵,有一千余人马。啖廷瑶邀李铣屯兵
扬子津,李成式则派裴戎带广陵兵三千戍守瓜步洲伊娄埭。
李希言部将元景曜、李成式部将李神庆并以其众投降李璘,李璘将阎敬之斩首示众,江、淮地区大为震动。
高适、
来瑱与
韦陟会合于
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璘。
至德二年(757年)二月二十日,裴戎到达瓜步洲后,广树旗帜,大阅士兵。李璘与李偒登上城墙远望,面有惧色。
季广琛知事情不能成功,对诸将说:“与诸公随从永王难道想反叛么?太上皇流离转徙,道路不通,而诸子中没有比永王更贤能的。如果总领江淮精锐之兵,
直驱雍、洛,大功可成。现在不这样,让我等名列叛逆,让后代怎么说呢?”众人同意,便割臂为盟。当日,浑惟明奔往江宁,冯季康、康谦奔往广陵的白沙,
季广琛带领步兵六千逃奔广陵。李璘派骑兵追随其后,
季广琛说:“我感谢大王,故不忍决战,只是逃命归国而已。如果再逼我,将决一死战。”追者停止,这才离开。
当夜,李铣列阵于江北,夜燃火把,人持两炬,影乱水中,
观测者以双倍相告,李璘军也
举火把相应。李璘怀疑朝廷兵马已渡江,带着儿女和部下逃走。天亮后发现有诈,再进城备好舟楫,让李偒驱众直奔晋陵。间谍告诉说:“永王已逃跑!”李成式率兵前进,召募敢死勇士赵侃、库狄岫、赵连城等共二十人,先锋到新丰后,李璘使李偒、高仙琦迎击。李铣与李成式合成阵势,张左右翼,射中李偒肩部,其军便败。高仙琦与李璘奔往
鄱阳,鄱阳司马闭城不纳。李璘大怒,火烧城门进去,取库里兵器,夺取
余干,将南逃岭外。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追兵赶上他,战于
大庾岭,李璘中箭被擒,皇甫侁将他杀死(一说中箭而死)。李偒也被乱兵所杀,高仙琦逃走。
李璘未败时,太上皇发出诰文:“降李璘为庶人,谪迁于房陵。”李璘死后,皇甫侁送其妻子到蜀地,太上皇伤悼很久。
唐肃宗因他是自己抚养的,没有宣布他的罪行,并对左右说:“皇甫侁拘捕我弟,不送往蜀地而擅自杀掉,是何道理?”从此不再用,将薛寔等都处以死刑。册封李璘嫡次子李儹为
余姚王,李侦为莒国公,
李儇为郕国公、李伶和李仪并为
国子祭酒。
昭雪冤案
肃宗之子代宗即位不到一个月,即为永王璘正式平反昭雪冤案。
尽管
唐代宗认定所谓永王璘“叛逆”案是冤案,并已为之正式平反昭雪,但是在唐代官方文献及由此而来的史书中,由于种种利害关系、实际原因,而并未彻底改正关于永王璘案的诬枉之词。此种平反昭雪而不彻底之情况,并不奇怪,史不绝书。可是,历来似乎无人留意到,
唐代宗即位不久,已为永王李璘昭雪。
《
旧唐书》卷十一《代宗本纪》
宝应元年(762):“四月……
己巳(二十日),即皇帝位于柩前。……五月……
丁酉(十九日),御丹凤楼,大赦:……棣王琰、永王璘并与昭雪。”
《
唐大诏令集》卷二《代宗即位赦》:“故庶人太子瑛、郢王瑶、光
王琚,宜并复封。棣王琰、永王璘,及应安禄山诖误反状等,并宜昭雪。”
《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传》:“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
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馀。”
按代宗即位后召李白为左拾遗,显然是属于平反昭雪永王璘冤案的一个连带组成部份。可惜李白已经看不到这一切,含冤去世了。
李白以风华绝代的天才,创作了不朽的诗史《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并冒着再度遭受政治迫害的风险保存之;又冒着政治迫害的风险创作并保存了《自丹阳南奔道中作》、《
万愤词投魏郎中》等一系列不朽的诗史,从而保存了被权力所歪曲、掩盖的历史真相,充分体现了正直不屈的人格,国身通一的诗人品格,不愧为唐代大诗人。
杜甫广德元年(763)《
有感五首》其四:“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授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杜诗完全肯定天宝十五载(756)七月玄宗下诏诸王分镇抵抗安史叛军之举措。其中“授钺亲贤往”之句,即指玄宗任命永王璘为
江陵府都督、统山南东路等四道节度使,并当指紧接着任命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
节度大使。
杜甫此是在代宗宝应元年(762)五月为永王璘昭雪之后,为被打成“叛逆”的永王璘翻案。杜甫上元二年(761)所作《
不见》诗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则早在代宗为永王璘昭雪之前,已经为被打成“从逆”的李白鸣冤。
唐肃宗出于抢夺皇位、敌视玄宗的阴暗心理,将永王璘率水军下扬州渡海攻取
幽州诬为“叛逆”加以镇压,断送了铲除河北安史叛军基地的机会,对镇压永王璘水军,对唐代中叶以后的河北
藩镇胡化割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唐肃宗对于唐玄宗之死[2],对于李白、杜甫遭受政治迫害以死,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轶事典故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永王正月东出师”,按永王璘本来是以
至德元载十二月二十五日“东出师”,诗言“正月”者,乃是特意用《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及《
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之典,言永王璘以
唐肃宗至德二载正月率领唐朝水军沿
长江东下扬州,执行
玄宗所发布之维护
大唐一统天下之命令,乃是获得肃宗之认可。其重大历史背景,是按照天宝十五载即至德元载八月十八日《
明皇令肃宗即位诏》之册命约定,在克复上京之前,上皇即玄宗有权处置远离肃宗之
南方地区军政事务,并令所司奏报肃宗。
人物争议
李璘的出生年月史籍无载,但根据其异母兄弟李敏和李瑁生年推测,应在719年到721年之间。
《
新唐书》卷八二《永王璘传》:“(季)广琛知事不集,谓诸将曰:‘与公等从王,岂欲反邪?上皇播迁,道路不通,而诸子无贤于王者。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今乃不然,使吾
等名叛逆,如后世何?’”
按《
新唐书》虽
成书于
北宋,但其史源包括唐代实录国史及传状记集等,当其中文字记载为今存
原始文献所未见而又能被相关原始文献所证实时,即应以原始文献视之。《新唐书·永王璘传》载璘将领
季广琛所说永王璘“如总江淮锐兵”,亦证明永王璘下扬州时是如《
旧唐书》及《
册府元龟》所载任江淮兵马都督。因为“总江淮锐兵”,是指统领江南东路、
淮南路之兵,永王璘若只是统山南东路等四道节度使,而非江淮兵马都督,如何说得上“总江淮锐兵”?所谓“如”者,假如也,指未到江淮兵马都督治所扬州已被打成“叛逆”,不得“总江淮锐兵”矣。
亲属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