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湖工大”(HBUT),位于
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大学,为“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质认证高校,入选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111计划”、
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湖北工业大学前身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和湖北轻工业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
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10月,其前身是1957年11月组建的湖北省农业学校。
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原湖北农学院被整体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为了建立自己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于1952年秋在原武昌县(今江夏区)金口镇金水闸金水河畔建立武昌农业学校。1956年8月,为落实中央《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适应农业生产合作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昌南湖李家墩创办了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和武昌畜牧兽医学校,两校以一条水沟为界,共建共享礼堂、医务室等设施;1956年9月,将创办于1953年武昌育婴堂的农业干部训练班改名为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为培训班性质,为学校未来成人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集中力量办学,1957年,湖北省农业厅以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武昌畜牧兽医学校校区为基础,将其与武昌农业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农业学校。
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1958年10月,湖北省将湖北省农业学校调整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湖北畜牧兽医专科学校和湖北园艺专科学校,后两者分别迁往外地办学。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留在南湖李家墩,主要举办高等专科教育,设农业机械化、农机修理专业,学制三年,另设中专部继续培养中等专业人才。学校与1958年年底成立、所址南湖的湖北农业机械研究所实行校所合一,由校党委统一领导,设实习工厂和实习农场,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结合的体制。
1960年初,湖北省决定将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升格为湖北农业机械化学院,增设了农业电气化专业和农机经营管理专业,1961年3月,湖北省又将湖北农业机械化学院改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将农业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专业以及其它各专业原有学生一律改为专科。1964年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8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文教指挥部将湖北农机专与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1973年5月,鉴于湖北农机学院被农机部收管,湖北省将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的人员和设备从湖北农机学院分离出来,组建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由湖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领导。1975年,根据省委领导意见,经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湖北农业机械学校与华中农学院农机系合并,原华中农学院农机系的人员和教学设备,迁入学校。
1979年3月,农业部拟将华中农学院收归部管并定为全国重点院校,湖北省委认为本省必须保有一所地方高等农机院校,经华中农学院协商,实行校系分家。8月20日,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在原址恢复,设置农业机械化、农机修造、农机制造、农机电气化等专业,学制三年,规模1200人。
1956年,食品工业部在武昌南望山创办食品工业部武汉工业会计统计学校,同年更名为食品工业部武汉工业管理学校。1958年,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校,增设了造纸、制糖、罐头等专业。随着食品工业部合并到轻工业部,学校名称也相应改为武汉轻工业学校。1959年初,学校行政关系由轻工业部转到湖北省,又改名为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1961年7月,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与湖北建筑工程学校、湖北化工专科学校、湖北燃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隶属湖北省劳动厅,设有轻工、化工、采煤、建筑等专业。1970年在校学生全部毕业后没有招生,学校停办。1971年1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曾决定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停办,有关人员、设备、房屋并入武汉大学,筹建石油专业,未成。1972年,湖北轻工业局向湖北省提出拟以原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为基础开办湖北省轻工业学校。当年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以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为基础组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另新建一所轻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省轻工业学校。因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与湖北化工石油学院在办学地点和人员、校产分配等问题上没有处理落实,院、校都没有招生。
1974年,由于湖北省轻工业局和石油化工分家,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随即迁至武昌吴家湾,两校均于当年招收学生并开课。1978年4月,国家发出《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10月,教育部在湖北省轻工业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湖北轻工业学院,湖北省轻工业学校改为湖北轻工业学院中专部,隶属湖北省轻工业局。1979年,武汉纺织工业学院成立。1980年,根据国家及湖北省教育发展要求,湖北轻院纺织专业划转武汉纺织工学院;湖北省轻工业学校职工划归武汉纺织工业学院104人,划归湖北轻工业学院177人。1980年11月1日,撤消湖北轻工业学院中专部,恢复湖北省轻工业学校,两校正式分开办学。
合并组建
1983年12月,湖北省教育厅请示省委、省政府,请求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将省第一轻工业局主管的湖北轻工业学院、省机械厅主管的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收归省管,将两校合并改建成多科性的湖北工学院。1984年8月,经与国家计划委员会研究,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将湖北轻工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改建为湖北工学院,本、专科兼顾,发展规模为5000人。1985年5月21日上午,湖北工学院举行挂牌仪式。
1986 年7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下达第三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的通知》,9月26日,省教委下发《关于下达我省高等学校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的通知》,批准湖北工学院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理论电工学科为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较早获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
1988年3月3日,在国家经委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工学院首创了“产品质量检验工程”专业并正式招生。同年暑期,原在分部马房山的机电系、化工系、食工系等搬迁到本部。为解决教职工子弟入学问题,1989年将洪山区徐墩小学接收进校作为附属小学。
1990年2月,湖北第三内燃机配件厂收回学院作校办工厂,对内称湖北工学院机械总厂,对外称湖北第三内燃机配件厂。1993年,学校开始参与了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重点高校若干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工作。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1年通过了增列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整体条件省级评估。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7年,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湖北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整体并入湖北工业大学。
2010年,学校获得“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并被确定为教育部
CDIO工程教育模式第二批试点单位。
2011年,湖北工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入选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3年,湖北工业大学和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共同组织申报的“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该工作站是全国第十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201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
2015年,经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共同批复,学校获准新设一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汉华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6年8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先行先试合作院校名单,湖北工业大学成为首批41所试点高校之一。同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并再度入选国家“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17年8月,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
“111计划”)立项名单中,湖北工业大学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同月,经
教育部办公厅予以备案,学校正式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保研)。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月,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7月,荣获
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2018年度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9年12月,
湖北工业大学产业发展(深圳)研究院在深圳市宝安区正式揭牌成立。2020年10月,学校被
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
2021年12月28日,
湖北工业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成立,这是湖北省内第12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2022年11月15日,
湖北工业大学数字艺术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高校中首个以“数字艺术产业”命名的学院。
2023年6月,湖北工业大学入选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名单,29日举行揭牌仪式。2024年1月16日,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揭牌;6月21日,湖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揭牌成立;同年7月,学校获批设立“湖北新工科研究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其中,成立有芯片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艺术产业学院等4个现代产业学院和1个卓越工程师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7月,湖北工业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和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前1%,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2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国家级人才32人(次),省部级人才168人(次)。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多位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50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9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等20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省级一流课程89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
截至2024年7月,学校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7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的18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学校举办有1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及4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博层次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学校获批设有科技部/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4个、湖北省国际科研合作基地3个。学校常年聘请有外籍专家、教师50余人,其中外籍院士10人。学校积极推进中非战略合作,成立有“湖北工业大学中非工业创新合作中心”,是国家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全国首批协作网络单位之一;设有全国首批中非联合实验室;学校与
南非文达大学合作共建的绿色科技孔子学院被列入习近平主席对南非国事访问成果清单,是全球首个以绿色科技为特色的孔子学院。
南非时间2023年12月5日,湖北工业大学与南非文达大学合作共建的绿色科技孔子学院在文达大学揭牌。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7月,学校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现代产业学院、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5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6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5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在湖北各地市州成立有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50余项;收录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论文1700余篇;有效授权专利26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7项,其中国家科技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26项,省级专利金奖1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45874.93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752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99.16万册,电子期刊167.65万册,学位论文1266.41万册,音视频6703.5小时。
截至2024年7月,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
《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前身《湖北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1990年由原国家科委核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季刊,1999年改为大16开即A4幅面,2003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5年因主办单位由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更改为现刊名。创刊以来,陆续被国内数家检索刊物收录,并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社、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四家权威机构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中国机械工程》的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的《湖北机械》,1983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经原国家科委批准,1990年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时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其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2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2024年由半月刊改为月刊。为名牌期刊(中国期刊方阵中的高学术水平、高知名度的“双高期刊”、国家期刊奖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湖北十大名刊、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由湖北工业大学主管,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主办,是湖北省农业机械学会会刊。在栏目建设上,从深化优势栏目(如“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栏目等)、开辟热点栏目(如“乡村振兴论坛”栏目等)、打造高端栏目(如“专稿”栏目)方面下功夫。2024年,经中国知网(CNKI)严格审查、评定,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收录,正式成为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为圆形。环形上方为毛体中文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图案由两个黄鹤图形构成的“工”字和位于其两侧的环形带组成,中间图案下方标有学校创办时间“1952”。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底色为红色,校名文字为白色的徽章;学生佩戴底色为白色,校名文字为红色的徽章。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长与高之比为1.5:1,旗面尺寸分四种,分别为288厘米×192厘米、240厘米×160厘米、192厘米×128厘米、144厘米×96厘米),中央印有蓝色毛体校名,校名上方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厚德博学 求实创新
“厚德”,语出《易经》“地势坤,以君子厚德载物”。意即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博学”,语出《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己以礼”。意既君子要广泛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节来约束自己。博学既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创建大学的本质要求。
“求实”,求,探求,追求,寻求;实,真实,真诚,实在。“求实”就是求真务实,不唯出,不唯上,只唯实。尊重规律,追求真理。
“创新”,创,创始,首创;新,初次出现,更新。“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东西。“创新”既是学习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6月,湖北工业大学共有79个社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湖北工业大学努力打造工程师摇篮,建成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工业文化长廊
工业文化长廊是湖北工业大学地标性文化景观之一,位于校园第三条南北向主干道上,与学校东西向主轴线晨曦路垂直相交于图书馆。整个景观呈现为“一带五景”:“一带”指一条南北走向的文化长廊,“五景”指自北向南分布的五个景观板块,用一条工业长龙联结起五个时代,是学校一道亮丽的文化名片。
巡司河景观带
巡司河景观带位于学校东侧巡司河沿岸,北到学校东门厚德桥,南至东苑博学桥,主要由“三景两亭一台”组成,集中体现了校园文化中的修炼精神。“三景”指“修炼”“遇师”“放行”三处文化雕塑,“两亭”指巡司河西岸的“敬修亭”和东岸的“致远亭”,“一台”指巡司河东侧的亲水平台。
校友情况
党政管理
专业技术
企业管理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