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直属机构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Hunan Fisheries Science Institute)成立于1959年12月,归口管理湖南鱼类原种场、湖南中华鳖原种场和湖南鳜鱼原种场。
发展历史
1959年8月8日,湖南省农业厅党组向省委报告,请求成立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1959年12月4日,中共湖南省委批复同意成立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址开始筹建在长沙市郊区国营综合农场朝正大队马栏山,利用综合农场部分鱼池和房屋作为建所基础。
1960年10月,湖南省水产局为了确保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报请中共湖南省委批准,所址搬迁沅江县琼湖镇,原所址改设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沙分所,继续从事科研生产工作。
1961年,湖南省农业厅党组研究,决定撤销长沙分所,原分所的科技人员、行管干部、工人与有关仪器设备全部搬迁沅江,房屋、基地全部无偿移交长沙市副食品生产局。
1971年12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通知,为了充实加强拓溪水库渔场建设,发挥深水捕捞队的更大作用,经省局党委研究决定,将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深水捕捞全部人员(包括干部、工人)和所捕捞研究室的部分人员调往柘溪水库渔场。
1973年,柘溪水库下放安化、新化两县经营,原所属深水捕捞队和捕捞研究室的部分调出人员全部回所。
1978年5月,湖南省水产学会恢复活动,由学会常务理事会协商,学会办公室设在省水科所。
1996年7月,研究所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洪灾,全所368亩科研、生产试验基地和27栋办公、住宅楼全部被淹,平均水深4米多,被淹时间长达53天,大量科研鱼苗、逃走、设施被冲毁,对研究所科研、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经农业厅核实,直接经济损失938万元。
2003年10月,为更好地促进水科所的搬迁,湖南省农业厅党组决定,由研究所口管理湖南鱼类原种场、湖南中华鳖原种场、湖南鳜鱼原种场,同意水科所主体部分迁往长沙,建设湖南水产科技园。
2004年,湖南省发改委经省政府同意批准研究所搬迁项目。
2024年9月24日,湖南省“大农科院”管理体制改革动员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公布《湖南省“大农科院”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将省农业农村厅所属6个科研事业单位包括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通过整建制划归,将与省农科院所属15个科研事业单位和2个科研辅助机构深入融合,优化重组为15个科研事业单位和1个科研辅助机构。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共有干职工134人,其中离退休人员48人。科技人员65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29人,中级技术职称32人,初级技术职称9人。
2004年以来,3位同志攻读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10多位同志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本科文凭;20多位同志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7人,本科生3人。
科研部门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下设湖南鱼类原种场湖南中华鳖原种场湖南鳜鱼原种场、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湖南乌龟良种场湖南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设施设备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近十年来,特别是水科所主部分迁长以来,基本建设投资稳步增长,共获得条件建设投资(包括自筹经费)1650万元,其中购地费906万元,综合实验楼和检测中心建设346万元,鱼池改造费260万元,其他费用138万元。获得专项及科研经费2100万元,技术服务收入700万元。
从建所到2012年,三场一所的固定投资为4869万元,其中单价2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1台,364万元,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4台125万元,房屋面积10716m2。
学术资源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收集整理了分布于湖南省各地的160余种鱼类,并据此建立了湖南省品种最全的鱼类标本室;还设立了湖南省收集国内外水产科技情报最为齐全的图书资料室,存有国内外水产专业图书、期刊20多万册。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多年来,研究所先后承担了98个水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4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66个,省厅科研项目18个。共获得各级成果奖68项。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省农业科技进步奖25项,湖南省85、86年十大科技成果奖2项,其它奖励6项。另外还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九·五期间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项,已完成6项(83-2系抗病草鱼和三峡课题仍在进行中),研制开发鱼药新品种3个,获各级政府和部门奖励8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农业部监测成果一等奖1项。 1982年大鲵首次在研究所繁殖成功,为大鲵的繁育研究迈出了关键性一大步;1980年,研究所首次获得草鲤异源四倍体,这是世界上首例人工获得的鱼类异源四倍体,这一发现开辟了草鱼抗病育种的新途径,对整个鱼类育种都有重大意义。
研究所于1983年选育出83-2系抗病草鱼,已选育到了第7代。通过杂交研究培育的芙蓉鲤年平均推广面积达50万亩,年新增产值达0.5亿元;研制的草鱼出血病疫苗年推广面积达100万亩,年增产值过亿元;以安乡珊珀湖、华容东湖为试点的大水面开发研究,在全国的年推广应用面积达130万亩,年新增产值达1.5亿元;稀土育珠技术,缩短养殖周期18个月;甲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和名特优水产品配合饲料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各项科研成果的应用累计为社会增创渔业产值86亿元。
学术刊物
内陆水产》(月刊)创刊于1991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于1998年获得全国优秀水产期刊评比一等奖,2003年初评为全国优秀水产报刊二等奖,年发行量最多达20多万册。
当代水产》创刊于1979年,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主管,湖南省水产学会和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共同主办,湛江市腾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2008年,《当代水产》通过版面和内容上的一系列改革,完成了从学术性刊物到市场型刊物的转变。《当代水产》杂志包含行业动态,行业盘点,人物访谈,会议报道,纵观评点,病害测报,技术学堂,科研园地,行业故事,你说我说,后院书吧,信息特栏,市场行情等多个栏目。
文化传统
研究所所徽主体由两条鱼构成,代表着研究所的主要职责为以鱼类为主的水产研究;所徽的主色调为蓝色、淡蓝色、绿色,为水和水生生物的颜色;最下方为1959,是研究所的建所时间。
现任领导
所长:伍远安
副所长:李传武、喻德良、王冬武
总工程师:廖伏初
纪检书记:李成
工会主席:马忠民
所获荣誉
2021年1月27日,被湖南省绿化委员会、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林业局表彰为“全省绿化先进集体”。
2022年11月29日,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入选中国科协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参考资料
所情介绍.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历史沿革.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队伍建设.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2:08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