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由南宋末期诗人
汪元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大写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动态画面,叙述了北行途中寻望故国而不见的过程。语言简洁明了,情感哀怨凄迷。诗人用迷茫的白云、悠悠的江水、凄清幽寒的夕阳来烘托凄恻悲凉、感慨惆怅的复杂情怀,抒发自己眷恋祖国的深情和亡国失家的悲伤无奈。
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兵进入南宋都城临安,
宋恭帝赵隰(xiǎn)与祖母谢太后、母全太后签表投降,元军首领伯颜将他们俘押北上。汪元量当时在宫中为琴师,与妃嫔们同行,一路上将亲身所见及亡国悲愁作成《湖州歌》九十八首,语语沉痛,字字血泪,“纪其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被称为“宋亡之诗史”(李鹤田《湖山类稿》跋)。
前两句写山长水远,路途迢迢。北望燕云,此行的目的地大都不知还相隔多少路,眼前是江水滚滚东去。一句写远处,一句写近处,气势都很磅礴广阔,但分别接以“不尽头”、“水悠悠”作收煞,便带出了心境的凄凉。诗人正是以景寄情,北望燕云不见尽头,表示国家灭亡,山河破碎,前途渺茫,担心此行到达大都后,不知作如何结局;大江东去,流水悠悠,隐喻国事已不可收拾,如江水般不能回返,自己的愁苦也如江水,无穷无尽。
后两句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诗人在夕阳中眺望,见到寒鸦一片,满目萧然,他无比留恋地望着这大宋朝的国土,直到暮色沉沉看不见为止。这两句写得沉痛之极,“目断东西”与首句“北望燕云”相照映。北望燕云是那么宽广,全是元蒙统治下的国土,他因此心中茫然;看东西则是原来南宋的国土,但如今也被元人占领,他想多看一会儿,但看不见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就可想而知了。而夕阳、寒鸦,仍隐喻宋朝的灭亡。
诗从“望”字着眼,即景生情,悲怆愁怨。第一句的望燕云是对未来未卜的前程感到渺茫,第二句的望大江,是抒发国家灭亡的感慨,第三句望夕阳寒鸦是寄托迟暮的感受,第四句望四百州是对离别故国的依依不舍。四句合在一起,全方位地表现了国亡后的感受。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
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