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羽毛扇,产于浙江省湖州市。是中国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特色传统工艺品之一。通常采用洪泽湖、鄱洪泽湖、鄱阳湖等湖泊周围芦苇丛中的雁、鹰、鹳、氏鸟、雕和
青鸡等野禽的翅尾制作。
特产简介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湖州羽毛扇,是种国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产品之一。 通常采用洪泽湖、鄱阳湖等湖泊周围芦苇丛中的雁、鹰、鹳、氏鸟、雕和青鸡等野禽的翅尾,用笤溪水来冲刷,羽毛柔软而富有光泽。传统的高挡羽毛扇,扇柄用鹳羽或鹅羽羽管劈丝编织而成,用玛瑙、檀香链铜丝钉铰,十分精巧。其诸葛扇、桃形扇、圆形扇、半月形扇和绒折扇为众多产品中的佼佼者。在1981年全国扇子质量评比中,桃形扇和半月扇被评为第一名。
1985年,湖州羽毛扇在全国扇子质量评比时获金牌称号,湖州羽毛扇现畅销日本、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消费者欢迎。
产品产地
浙江省湖州市
制作原料
湖州羽毛扇向以选料讲究,工艺精巧、造型别致、风格独特而著称。古时制羽毛扇的原料有:凤、丹鹊、鸢、雉、鹤、孔雀、鹳、天鹅、红鹅、关睢、白鹭、青庄等。千百年,有许多动物鸟类灭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施保护珍稀鸟类灭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施保护珍稀鸟类,羽毛扇的制作原料转入以家禽羽为主,如鹅、鸭羽。羽毛采用洪泽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周围的雁、谷鹰、鹳、天鹅、雕、氏鸟和青鸡等野禽的翅尾.
历史溯源
用羽毛作扇,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陆机《羽扇赋》说:“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清﹒张燕昌《羽扇谱》记载更详,说羽毛扇“古今注谓其制起自殷高宗,周礼巾车为重翟。说者谓仅在仪卫。至三国时,诸葛亮捉白羽扇指挥三军。始为今羽扇所昉,其产以湖州为盛。每岁采羽选刷,或白或染,汇合成扇,复用利刀破羽管,用鹤鹳等尾下甬毛毛缀之,以美观。所用鸟羽种类不一,而以雁鹰为多见”。据传说,三国时期湖州已出羽毛扇,但尚无从嵇考。现据制扇老艺人回忆,湖州最老的羽毛房店是邱义丰,已有一百七、八十年历史,而在该店创设以前,湖州羽毛扇已盛行百余年。由此可见,湖州羽毛扇的历史至少也有数百年了。
羽毛扇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崔豹《古今注》一书中记载: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代已有鸟类羽毛制成的羽毛扇。周代,羽扇用于仪卫,至三国诸葛亮捉白羽扇指挥三军,晋顾荣攻陈敏麾以羽扇,于是羽扇在吴地盛行。有史料载:“摇鸢鸟翼者,吴楚也”,“执鹤翼,楚之士也”。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其物“莫盛产于东南”,在当时的吴楚大地已十分流行。 湖州羽毛扇古时的制作之法,据有关史料记载,大体可分七大工序:采羽。每岁二月住淮扬、直隶、湖广,向猎者购各种羽毛,谓之羽客。选羽。作扇羽毛,择整齐洁净者为上,余料充粗扇料。染羽。以羽纯白者为上,染色次之,羽毛中惟天鹅、鸭、鸵可以染色。造柄。柄有角、有木、有竹、有絷,以金婆弄俞氏造柄最精。成扇。取羽全者裁之,或不圜正,择其色泽相同类,长短配合。缀饰绒。扇成之后饰彩绒以章羽 仪,有一扇一绒者,或二三绒者,绒色不一,随扇深浅饰之。现在湖州羽毛扇制作之法,基本继承和保存了古时的传统工艺。 湖州羽毛扇的扇名也多种多样。据有关记载,如以人名者:曰诸葛,形尖,以鹤、天鹅、雁等羽毛为原料;以色为名者,曰白团,形如荷花,用鹤鹳、大补翼下羽毛为原料;以羽为名者,曰仙鹤、天鹅、角鹰、淘河、青鸡。淘河、青鸡二羽制扇有全面、半面,全面扇中有晕如月者,半面扇中有半月晕者,称之为雁团、鹰团,有古人朱团之意。
湖州羽毛扇独树一帜,享誉天下。清同治《湖州府志》载:“羽毛外来之物,吾郡中溪刷之,则润泽而有光泽,制亦精致,他处所罕见也”。 湖州传统工艺品,湖州羽毛扇制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近1800年历史。
工艺特点
湖州羽毛扇选料考究,造型别致、风格俊逸、质柔风软、堪为消署纳凉之上品。特点是: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俗称:“清凉悠悠鸟毛扇”。人们常说此种扇子扇出来的风是“和风”,特别适宜于老、弱、病人及孕妇使用,不会扇出病来,因而被人们誉为“纳凉妙品”。湖州羽毛扇何以质量独佳?《湖州府志》说:“羽毛外来之物,吾郡中溪水刷之,则润泽而有光彩,制亦精致,他处所罕见也。”湖州民间对羽毛扇的柔软 润泽,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湖州城内骆驼桥堍卖汤团,用古桥下之水而煮,其味鲜美可口,生意兴隆。此后,制扇艺人也专取骆驼桥下的水来洗刷羽毛,洗后果然羽片色泽光亮,毛质柔韧,惹人喜爱。当然,神话只是神话,而湖州城内为苕溪所经,苕溪发源于天目山,水质佳却是真实的,故洗刷之羽毛会柔软而富有光泽。除水质外,选料严格,制工精致尤为关键。羽毛采用野禽和家禽两种,野禽主要用雁、鹰、鹤、鸱、雕、鹭鸶、天鹅和青鸡等等的翅尾,此类鸟产于太湖、洪泽湖和鄱阳湖泊周围的芦苇密层之中。家禽选用杭嘉水乡所产的白鹅和后来引进的灰鹅的翎羽,还大量从南京、芜湖、江西等地采购。制成一把羽扇,要经过选毛、出片、洗片、理片、缝片、接管、串毛、装柄、整形、装绒、绘画等十一道工序,整个工艺过程要求一丝不苟。配制扇柄也很讲究。据《湖州府志》记载:湖城人制鹅毛扇,“其柄即将羽管劈丝编织,大抵用鹅羽,其贵重者用鹤饰柄,用玛瑙、檀香链铜丝为钉铰,其价有至数金者。”尔后,一般扇柄用竹、木制成,有的采用山羊脚骨加工而成,山羊骨扇柄最大的妙处是久执手中不觉潮热,高档扇则用象牙和兽骨磋制成为柄。制扇艺人完成把扇后,有的还要在扇柄上端用羽毛管劈成篾扎成一只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小菱角,真是独具匠心,构思巧妙,锦上添花。
产品品种
湖州羽毛扇花色品种繁多,约有百余种,其主要有五种:如诸葛扇、桃形扇、圆形扇、半月扇和绒折扇等,其中桃形扇其形似筹桃,人们作为寿礼馈赠,工艺水平 高超,造型美观,是湖州羽毛扇厂众多产品中的佼佼者,一九八一年全国扇子质量评比中它和半月扇一起被评为全国同类产品的第一名。湖州羽毛扇既经济实用,又可作为艺术鉴赏。在文艺舞台上,羽毛扇也屡次展现,如京剧折子戏《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手执鹤翎扇轻轻摆动,十分得体,是具有独特风格中而不缺少的道具。在舞蹈中羽毛扇作为主要道具的亦颇多。一九六四年柬埔寨皇家歌舞团访华演出时,在舞蹈中出现的六十把羽绒折扇,就是湖州羽毛扇厂精工制作而成的。
产品典故
吴兴(湖州)属三吴之一,其物产丰富,手工业十分发达。湖笔、绫绢、铜镜、羽毛扇等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唐·颜真卿公元772至776年任湖州刺史,在他的《石柱记》一文中曾记吴兴事,兼及吴兴姚苌雉尾扇,这说明吴兴(湖州)制羽毛扇至少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至明清时期,吴兴羽毛扇更是名满天下。清代张燕昌在他的《羽扇谱》中曾赞道:“吴兴团扇名天下,诸葛王睢不倚罗,淮海帆墙回羽客,春今门巷认金婆。”古时制扇工匠大都居住在湖州金婆弄。今湖州城内尚有金婆弄地名,弄的北面便是苕溪的一条支流,古时沿河而建的街坊遗址至今依稀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对湖州出产羽毛扇的历史带有疑问,认为羽毛非湖州
特产,为什么制扇独擅于湖。对此,清·王延鼎在《杖扇新录》中作过详细的考证和说明:“禽羽枯而散,惟浙江湖郡骆驼桥下之水,上承苕溪,剽急厚重,浣羽其下则粘而不枯,光滑如缎,故羽扇独产于湖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