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滩村
浙江省绍兴下辖村
溪滩村位于浙江省嵊县西部河谷平原上,离县城11公里,北上2公里为崇仁镇。西临绍(兴)甘(霖)公路,剡溪支流崇仁江自北而南沿公路蜿蜒流下。面积约1.29平方公里,有水田763亩、旱地79亩、林地196亩、茶园73亩、果园90亩、桑园10亩。村址原为一片溪边沙滩。据崇仁义门裘氏宗谱记载,明朝中期,这里还是一片沙滩,无人居住。崇仁裘氏十一世孙裘瑛,小时候经常带着弟弟裘珞来这里玩,并在沙滩的金钩潭垂钓。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大约在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他搬到这里,搭草棚住了下来,开始了他的创业和拼搏。此后不断繁衍发展,建屋定居,逐渐形成村落,即名溪滩村。裘瑛为溪滩村裘氏始祖。清时属崇仁乡,民国时期属马仁乡。1950年属春联乡,1958年属崇仁人民公社,1961年属春联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春联乡,1992年属崇仁镇。全村479户、1279人。
历史沿革
裘姓从崇仁迁入后,已j经有560余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迁居于此到1949年,长达近500年,他们依靠辛勤劳作,繁衍子孙,在沙滩上建立了有200多户、700多人的村庄。全村仅有茔会田200多亩,人均3分。粮食亩产不过200多斤,缴了租,所剩无几。村民靠101条扁担,自产自销榨面,过着晴天笑呵呵,下雨就挨饿的生活。
第二阶段在50年代土地改革后,溪滩人分得了土地。他们分得到土地远在安田、江村、淡竹、柳岸畈。从此,能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生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终于告别了饥饿,过上温饱生活。以后,在大跃进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中,经营体制多变,失去了生产经营权。以粮为纲,丢了多种经营,丢了榨面扁担,也丢了家庭副业收入。村级经济徘徊不前,一晃20多年谈不上生活设施上的较大改善。
1979年,崇仁区率先在农村推行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溪滩村开始第三阶段的迅猛发展。
经济概况
1988年后粮食亩产年年超1吨。1992年亩产1114公斤,比1979年增长39.2%。有360户村民养了猪,养猪户数比1979年增长2.2倍,1992年投售889头,户均1.8头。榨面生产复苏,全村出现了一批农、副业专业户,榨面生产专业户裘军杰,年产榨面67吨,收入1.68万元。此外,还出现了养母猪9头、年产小猪180头、出售生猪140头、净利1.56万元的养猪专业户;在1.8亩土地上,一作获利3300元的蔬菜专业户。村里办起两个标牌厂,有200多个青年在县、镇、村工厂里当了工人。1992年,人均年收入1400多元,比1979年增长75%。
正当嵊县社队(乡镇)企业开始起步时,溪滩大队(村)、生产队集资2000元,借小学旧校舍,办起溪滩村标牌电镀厂。当时只有5名职工,年产值不过3000元,靠艰苦奋斗,技术不断提高,生产逐年红火,到1992年,已有职工120人,能电镀、镀、铜镍铬、铜铬和耐磨性镀铬,以及3米内纺织机长轴,制造铝、铜、不锈钢牌和印刷线路版、不干胶商标等。产品销往江西、湖南及浙江省的杭州、定海、宁波、天台、绍兴等地170多个工厂。年产值108万元,税利10万元。
1983年在溪滩村南端,新建厂房,办起春联标牌厂。1991年又办起春联工艺丝印厂。它们被誉为溪滩村的白天鹅。
春联标牌厂是由20户榨面户集资开办的,每户300元。由于缺乏办厂经验,到1985年亏损达8万多元。后由春联小学教师集资维持,加入校办企业行列,逐步摆脱困境。1989年起扭亏为盈,到1992年已有固定资产52万元,产值80万元,税利7.6万元,有职工50人,专业生产铝、塑料、高光等装饰标牌,为杭州电视机厂出口产品配套。他们注重信誉,能在收到要货电报后的第二天,准时送货上门,深受要货单位信赖。杭州电视机厂在1991年全国54CM遥控彩电质量集中考评中名列前茅后,专程到厂衷心感谢他们的优质配套与服务精神。1991~1992年,该厂两次获得嵊县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荣誉证书。1992年10月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电子工业设计委员会吸收为团体会员。
榨面致富
相传500多年前(明朝中期),溪滩村裘氏始祖裘瑛,为了给体弱多病的母亲,寻求一种软绵可口的食品,潜心研制,以籼稻米为原料,用木架榨出了粗糙的米面条。后来逐年改进,代代相传,成了溪滩村裘氏后人赖以谋生的传家宝。历年来,溪滩人自产自销,肩挑叫卖,兑谷卖钱,用一斤榨面换稻谷3斤,以米、面折率差额来弥补口粮不足。1949年前后,全村有木架榨面机101台,约占嵊县的20%。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生产停滞。文化大革命时期,剩下6台木机,还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直至1980年后,生产复苏。1992年,全村有木机50台、铁机6台,有300多户从事榨面生产,40多户从事榨面贩销,全村日产榨面4.4吨。
嵊县为榨面之村,论历史数溪滩最为悠久。榨面又称米面、米粉干。用精籼米为原料,经淘米、浸米、磨粉、成上榨、煮面、冷浸、分条、造型、晾干等工序而成。形似圆盘,条细均匀,呈半透明状,易消化,为嵊县产妇主食和祝寿礼品。以鸡子(蛋)榨面款待宾客,为嵊县风俗。1949年后,溪滩人外出传授榨面技术的,有裘华祥等108人。除县内外,还被诸暨、新昌、绍兴杭州武汉等地聘为榨面技师。
嵊县榨面产地遍及六个区,能生产羊毛细版榨面的仅溪滩(含邻村湖荫、下应、官庄)一家。溪滩羊毛榨面以细而汤清条韧,内质松软,滋味特别鲜美著称。用开水冲泡,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可作快餐食品。1962年全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回乡时,曾慕名向溪滩技工所在的青龙庵榨面厂购买了几篓榨面带回北京,视为故乡珍品。1992年12月浙江省农副产品展览会上,溪滩榨面样品被争购一空。现在溪滩榨面已用拖拉机、大卡车运入杭州、上海、深圳市场,年销400多吨,获利28万元。
溪滩村西侧沙滩上已建成了榨面交易市场,村委会正在策划采用保鲜包装,以提高产品档次,取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农村建设
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没了沙滩的痕迹,住进去的约340户。80%的户住上了新房,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310多户有了电视机,屋顶上电视机天线架林立。家家有自行车,户户装了电灯、电动家用水泵、有线广播喇叭。有4户村民还装了程控电话
村委会没有向村民摊派过义务工或劳动积累工,把每年集体企业上缴利润贴在村民生产和福利事业上,仅1991年和1992年两年,就化了12万元。水田灌溉、打稻机用电全部免费,修机耕路、排灌沟渠、防治山林病虫害、装有线广播等费用全部由村负担。村委会在人民大会堂设了电视室。春联标牌厂为村老年协会购置了进口电视机。
全村办了2个幼儿园,免费入园,幼儿入园率占81%。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1992年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上初中54人、高中11人、中专2人、大学1人,攻读研究生的1人。村委会还出资让两名孤儿进了初中,其中一名毕业后已进嵊县隔热保温材料厂工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9 08: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