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白芷
中药名
滇白芷,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糙叶独活Heracleum scabridum Franch.的根。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发表,散寒燥湿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鼻渊,脘腹冷痛,风寒湿痹,寒湿带下,痛经,疮疡肿痛,风疹湿痒。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祛风发表,散寒燥湿。
主治
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鼻渊,脘腹冷痛,风寒湿痹,寒湿带下,痛经,疮疡肿痛,风疹湿痒。
相关配伍
1、治四时感冒,风寒暑湿,头疼发热,乍寒乍热,止阳明经头痛:白芷一钱,香附一钱,苏叶一钱,川芎一钱,黄芩一钱,石膏一钱(烧),防风一钱,甘草五分。引用生姜一片,水煎服。(《滇南本草》白芷散)
2、治妇人白带漏下:白芷二钱(用头不用梢),苍术二钱,川芎二钱,香附二钱,陈皮一钱,莲须一钱,土茯苓二钱。引用糯米一撮,水煎点水酒服。服二三剂不效,加臭椿皮一钱,艾叶二钱(炒)。忌鱼、羊、蛋、蒜、韭菜。治妇人年少,素无症候单有白带症者,是湿热下注,此方用之有效。妇人久病,白带下注,是气虚下陷,多成虚劳病症,用之不效,宜别选方。(《滇南本草》白芷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禁服。
采集加工
7-10月茎叶枯黄时采挖,去其茎叶,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糙叶独活,又名野香芹、马尿芹、猪钱草、白面风、大翻白叶、大马芹。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全株被粗糙的细刺毛。根纺锤形,有香气,下部分枝。茎圆柱形,中空,具纵沟纹,被白色刺毛,上部分枝。茎下部叶轮廓卵形至三角形,二回羽状深裂,长5-20cm,宽5-7cm,裂片宽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宽1.5-2cm,边缘具不等的齿牙,表面绿色,粗糙而细皱,背面浅绿色,两面均被刺毛,以背面较多;茎上部叶与茎下部形状相似,基部有阔叶鞘,密被灰白色刺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伞梗长14-18cm;总苞片缺或1-3,线状披针形,伞辐13-17,有粗毛,小总苞片4-5,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30余朵;萼齿短,线状三角形;花瓣白色,二型,外围者为辐射瓣;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粗而弯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2,较短,叉开。分生果倒卵形或卵形,长7-8mm,宽5-6mm,光滑,每棱槽有油管1,棒形,长度为分生果长度的1/2或超过,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5-6,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灌林下、草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根呈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直径0.2-1.5cm,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细。外表棕黄色,多深纵纹,时有支根痕,上部有环纹。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散有棕色油点及裂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淡黄色,占全径1/3。商品多已切成约1cm以下的厚片。气芳香,味辣而苦。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2、对平滑肌作用。
3、平喘作用。
4、抗炎作用。
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以辛入肺,止阳明头痛之寒邪,四时发热,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除风湿燥痒顽痹。攻疮痈,排脓定痛。治妇人漏下,白带,散经,周身寒湿疼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1 11:28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