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玉蕊
玉蕊科玉蕊属植物
滨玉蕊(Barringtonia asiatica (L.) Kurz)是玉蕊科玉蕊属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小枝粗壮,叶片丛生枝顶,有短柄,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两面无毛,侧脉两面凸起,网脉明显。总状花序直立,顶生,小苞片三角形,萼纸质;花瓣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子房近球形,果实卵形或近圆锥形,外果皮薄,外面有腺点,种子矩圆形,凹头。
植物学史
名称来源:棋盘脚,因其果实的形状像古时弈棋的桌脚,故称“棋盘脚”;而且它的果实比较肥硕,故有“垦丁肉粽”之称;其花形三百至五百枚的雄蕊呈放射状,花丝下白上红顶端黄,像焰火般灿烂,故有“垦丁之花”的美称。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7-20米;小枝粗壮,有大的叶痕。叶丛生枝顶,有短柄,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甚大,长达40厘米,宽达20厘米,顶端钝形或圆形,微凹头而有一小凸尖,基部通常钝形,有时微心形,全缘,两面无毛,侧脉常10-15对,两面凸起,边脉可见,网脉明显。
总状花序直立,顶生,稀侧生,长2-15厘米;苞片卵形,无柄,长8-15毫米;小苞片三角形,长1.5-5毫米;花梗长4-6厘米;花芽直径2-4厘米;萼撕裂为2个不等大的裂片,长约3-4厘米,纸质;花瓣4,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长5.5-8.5厘米;雄蕊6轮,内轮退化,花丝长约8-12厘米,退化雄蕊长2-3.5厘米;子房近球形或有4棱,4室,隔膜不完全,胚珠每室4-5颗。果实卵形或近圆锥形,长8.5-11厘米,直径8.5-10厘米,常有4棱,外果皮薄,外面有腺点,中果皮厚2-2.5厘米,海绵质,内果皮富含纵向交织的纤维;种子矩圆形,长4-5厘米,向上渐狭,凹头。
生长环境
常生于滨海地区的林中。喜光不耐阴、耐热、耐瘠、不耐寒;性强健。性喜多湿,生育适温为23-32℃。为典型海岸植物,多生长于海岸林或特大潮可以淹及的珊瑚礁缝隙中,是海岸林中最外层和最高大醒目的植物。在热带地区,也常见于红树林内缘。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东非和大洋洲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的屏东、台东和兰屿等地及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在海南东海岸某岛屿发现天然分布的滨玉蕊大树,个体数量不超过60棵。
繁殖方法
滨玉蕊可播种繁殖或扦插繁殖。
播种:种子的发芽率可达80%,播种前可将种子浸泡于清水中48小时,每24小时换水1次,48小时后捞取种子晾干即可播种。种子点播后保持苗床或容器湿润,2-4个月可发芽出苗。
扦插:扦插前用生根剂(粉)对扦插条进行处理,可促使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
栽培技术
小苗培育:裁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上为佳,可耐盐分高的土壤。幼苗需水较多,不可任其干旱失水;春至夏季为生长旺盛期,每1-2个月追肥1次。每年春季应修剪整伎1次,成树后甚粗放。
小苗培育:在移植区培育1年后,移到大苗区栽培,每3个月中耕1次,每半年追施加有机肥1次,3-5年即可出圃造林。
主要价值
滨玉蕊果实中果皮全被纤维充满,内果皮呈软木质,故能漂浮在水上,远渡重洋到适合繁衍的异地落脚成长。滨玉蕊是一种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它不仅是庭院绿化美化的优良风景树种,其果实、种子和树皮捣烂后,还可以杀虫及药用等。
参考资料
滨玉蕊.植物智.
滨玉蕊.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21:22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