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绿刺蛾
鳞翅目刺蛾科绿刺蛾属昆虫
漫绿刺蛾,种拉丁名为Latoia ostia Swinhoe,为鳞翅目刺蛾科绿刺蛾属的一种昆虫。国内分布在四川云南,国外分布在印度。
形态特征
漫绿刺蛾,成虫 雌蛾体长 14—20 mm,翅展 38-56mm,触角丝状。雄蛾体长 12-18 mm,翅展32-48 mm,触角基部杯齿状,末端稍细成丝状。全体绿色。体翅上的鳞毛较厚。头顶和胸背绿色,胸背中央有一淡黄色或暗红褐色纵纹,腹部背面黄绿色。前翅绿色,暗红褐色基斑较小,伸达后缘,外缘毛末端暗红褐色;反面的绿色较浅;后翅为黄绿色或。乳黄色,后翅臀角缘毛暗红褐色。 卵 椭圆形,长径 1.5-2 mm,淡黄色或淡黄绿色,表面光滑,微有光泽。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23—32 mm,头小,黄褐色,缩于前胸下。体近长方形,体色黄绿或深绿色,背线蓝绿色。在胸腹部亚背线和气门上线部位,各有10对瘤状枝刺,腹部第一至第七节的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有7对癌状枝刺,其上均布满长度相等的刺,刺丛较短,并有毒毛存在,但腹部第八、第九节气门上线的技刺有球状绒毛丛。腹面淡绿色;胸足较小,淡绿色。 茧 椭圆形,长径 14—22 mm,横径 9—16 mm。灰褐色,质地坚硬,表面附着很多褐色或暗色的毒毛。 蛹 长 14—19 mm。初期为乳黄色,快羽化时前翅变成暗绿色,触角、腹部黄褐色。
分布范围
漫绿刺蛾,种拉丁名为Latoia ostia Swinhoe,国内分布在四川云南,国外分布在印度
生活习性
漫绿刺蛾,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到6月上旬为化蛹高峰期,最迟可延到7月上旬。蛹期25—53天。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大量羽化期。如果当年气温低,雨水到来迟,成虫羽化出英时间相应推迟2—3周。成虫有趋光性,上半夜活动最盛。羽化后3-5天开始交尾产卵。随着成虫的出现,产卵可从7月上旬持续到8月下旬。卵多数产在叶背主脉附近,也有产于叶面的。一般散产,也有成块的。一叶上产卵几粒到十几粒。卵期10—16日。 幼虫于7月中旬开始孵出,最晚可延至10月下旬。幼虫期一般为40-65天。幼虫一生脱皮5次。初孵幼虫静栖在卵壳上,1—2日后脱皮。2龄时幼虫开始活动和取食,先食皮蜕,然后吃卵壳,以后取食叶肉,食量较小,被害叶片呈半透明或纱网状。2龄前群栖,3龄后逐渐分散活动和取食。取食时从叶缘向叶肉咬食。幼虫的迁移性较小,一般是吃完一叶后再咬食邻近的另一叶,吃完全技上叶后则行转移。幼虫昼夜均取食,仅脱皮时略有停止。4龄后的食量大增,食性也杂。8,9月间是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9月中、下旬开始作茧,10月底绝大部分幼虫都已作茧越冬。幼虫老熟后,取食活动减少。
繁殖状况
在四川省盐源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到6月上旬为化蛹高峰期,最迟可延到7月上旬。蛹期25—53天。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大量羽化期。如果当年气温低,雨水到来迟,成虫羽化出英时间相应推迟2—3周。成虫有趋光性,上半夜活动最盛。羽化后3-5天开始交尾产卵。随着成虫的出现,产卵可从7月上旬持续到8月下旬。卵多数产在叶背主脉附近,也有产于叶面的。一般散产,也有成漫绿刺蛾块的。一叶上产卵几粒到十几粒。卵期10—16日。 幼虫于7月中旬开始孵出,最晚可延至10月下旬。幼虫期一般为40-65天。幼虫一生脱皮5次。初孵幼虫静栖在卵壳上,1—2日后脱皮。2龄时幼虫开始活动和取食,先食皮蜕,然后吃卵壳,以后取食叶肉,食量较小,被害叶片呈半透明或纱网状。2龄前群栖,3龄后逐渐分散活动和取食。取食时从叶缘向叶肉咬食。幼虫的迁移性较小,一般是吃完一叶后再咬食邻近的另一叶,吃完全技上叶后则行转移。幼虫昼夜均取食,仅脱皮时略有停止。4龄后的食量大增,食性也杂。8,9月间是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9月中、下旬开始作茧,10月底绝大部分幼虫都已作茧越冬。幼虫老熟后,取食活动减少。为了寻找作茧场所,爬行的活动增多,一般是从小技到大枝再沿主干向下爬行。常在枝丫和主干下部背阴处及有杂草遮荫但不潮湿又近地表的树干上作茧,很少在小技及叶腋间作茧。有群集作茧习性,少则3-5个、多则20-30个茧连成一片,有的则是一个接连一个地排列着。作茧时先将树皮啃咬平滑或啃咬出类似于革大小的小凹窝,然后开始吐丝作茧。从啃咬树皮到吐丝作出网茧大约要4-6小时。英壳外因附有幼虫体毛而呈绿色,有些茧外刺毛逐渐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茧壳内壁黄白色或灰白色,均由幼虫吐出的白色胶质液体粘结而成。茧盖与茧体交界之处有1圈沟状痕迹,便于成虫羽化外出。茧中幼虫和蛹的头都朝向茧盖一方。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1)处理幼虫多种刺蛾如丽绿刺蛾、漫绿刺蛾、纵带球须刺蛾等的幼龄幼虫多群集取食,被害叶显现白色或半透明斑块等,甚易发现。此时斑块附近常栖有大量幼虫,及时摘除带虫枝、叶,加以处理,效果明显。不少刺蛾的老熟幼虫常沿树干下行至于基或地面结茧,可采取树干绑草等方法及时予以清除。(2)清除越冬虫茧刺蛾越冬代苗期长达7个月以上。此时农、林作业较空闲,可根据不同刺蛾虫种越冬场所之异同采用敲、挖、剪除等方法清除虫茧。烛革可集中用纱网紧扣,使害虫天敌羽化外出。为免受茧上毒毛之害,可将茧埋在30cm深土坑内,踩实埋死。
灯光诱杀
大部分刺蛾成虫具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期于19-21时用灯光诱杀。
化学防治
制蛾幼龄幼虫对药剂敏感,一般触杀剂均可奏效。例如,90%敌百虫晶体8000信液对纵带球须利蛾,1500倍液对黄刺蛾;1000倍液对窃达刺蛾、黑眉刺蛾、白德姹刺蛾;80%敌敌畏乳油 2000信波对纵带球须刺蛾, 1000倍液对枣刺蛾、揭边缘刺蛾、白痣姹刺蛾;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对球须纵带刺蛾及黑眉刺蛾; 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对揭边缘刺蛾,5000倍液对黑眉刺蛾;20%氰戊菊酯用册倍液对黑眉刺蛾均很有效。此外,也可用 50%杀螟松乳油、 50%辛硫磷乳油、 50%对硫磷乳油、 25%亚胺硫磷乳油 1500—2000倍液、 2.5%敌百虫粉剂及 3%西维因粉剂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
刺蛾的寄生性天敌较多,例如已发现黄刺蛾的寄生性天敌有刺蛾紫姬蜂、刺蛾广肩小蜂、上海青峰、爪哇刺蛾姬蜂、健壮刺蛾寄蝇和一种绒英蜂(学名待查)。纵带球须刺蛾,丽绿刺蛾,黄缘级刺蛾卵的天敌有赤眼蜂 Thehmpmma sp.;刺蛾幼虫的天敌有白僵菌、青虫菌、枝型多角体病毒,均应注意保护利用。在天敌利用上,例如以2.3X10’-2.3 X 10’个/ml浓度的纵带球须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虫,效果达 100%;将患此病幼虫引入非发病区,可使非发病区幼虫发病在90%以上;将感病幼虫(含茧)粉碎,于水中浸泡 24小时、离心 10分钟,以租提液 20亿 PIB/ml的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稀释1000倍液喷杀3—4龄幼虫,效果达76.8-98%。上海青蜂是黄刺蛾常见天敌,江苏清江市苗圃,应用刺蛾茧保护器将采下的虫茧放入其中,使羽化后青蜂飞出。如是使刺峨的被寄生率第一年达 26%,第二年达 64%,第三年达 96%。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7 21:3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