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是福建省省属重点高校闽南师范大学下属二级学院,1996年创建历史系。 2011年开始招收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2012年增列教育硕士招生单位。2018年4月更名为历史地理学院。
学院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是福建省省属重点高校闽南师范大学下属二级院系,创建于1996年,设有历史学本科和专科专业各1个。先后创办了旅游高职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人文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历史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前身为创建于1996年的漳州师范学院历史系。
2000年设立旅游专业,该专业之后并入管理系(现
闽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003年更名历史与社会学系。
2011年开始招收历史课程与教学法研士研究生。
2007年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
2013年开始招收历史教育硕士。
2014年正式更名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办学条件
开设专业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前身为1996年创建的“漳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当时仅开设历史学本、专科专业。现设有历史学(师范类)、人文教育(师范类)、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1200多名学生。2011年开始招收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准增列位教育硕士招生单位,参与承担“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博士点建设、“闽南文化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建设。
学院情况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设中国史、世界史、社会工作、人文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6个专业教研室。成立历史研究所、老年学研究所、人口、家庭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个专业研究机构。建设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2个专业实训中心。在漳州市社会福利院等地建成10个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基地,在闽西连城县、闽南漳浦县建成2个历史系、人文教育专业实践基地。负责漳浦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漳浦创新实验区”联合建设工作。
我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项、省级以上社会科学项目20多项。在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1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摘编或全文转载复印。出版专著、教程多部。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其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已被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化史》成为校精品课程。我院中国史、世界史、中国文化史为校重点学科,形成社会思想史研究、华人华侨与闽南历史文化研究、专门史研究、中西近代政治文庙比较研究、老年社会学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师资力量
闽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有教职工人43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高职称占48%,集中于历史与人文专业。博士12人、硕士25人,高学历占84%。另聘请多名外校教授、副教授为兼职教师。
学术交流
我院为了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教学体验,先后多次邀请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台湾成功大学、金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前来讲学、交流。并且我院导师也积极参与到对外讲学、国际论坛交流中去。
今后发展
根据我院现有办学资源,基本思路是:新专业做大做强,老专业做精做专,走社会发展研究并服务社会的道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
专业院系发展须有纵横两个空间,关键在于新老专业发展方向和布局的整体设计。我院新专业社会工作、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课程设置应用性较强,社会服务功能较好,可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横向拓展。强化专业建设内涵,主动寻找途径,融入社会服务,积累专业发展的社会资源。
历史与人文这两个老专业,继续提高专业建设水准,深化科研水平,提升教学技能。利用良好的学缘优势,孵化提炼硕士点专业方向,并以此引领学科建设。这是我院学科建设纵向发展设计,向研究与教学的专精化迈进。纵横交错,拓展四围,把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也同时把我院的全面建设引领至一个全新的境域。
专业设置
历史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历史学和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教学人员,兼顾培养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敬业奉献,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自觉意识。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素养;了解历史学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比较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撰写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
3、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工具书的使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地借助网络和索引搜集信息,不断地拓展知识面,获取新知识。
4、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通过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教育实习,初步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说比较准确、流利的普通话,能写较工整的毛笔、钢笔、粉笔字,能做班主任工作。
5、掌握一门外国语,借助工具书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比较扎实的古汉语功底,借助辞典能阅读中国古代历史典籍。
6、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7、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体魄健康、精力充沛,并具有优良、稳定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有中国历史文选、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社会生活史、版本目录学、史学论文写作、西方史学史、历史教学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地理学和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地理学教学、研究的教学人员,兼顾培养能在国土资源、水利、旅游、测绘、林业、城市规划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地理科学
二、培养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敬业奉献,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自觉意识。
2、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素养;了解地理学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比较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撰写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
3、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工具书的使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地借助网络和索引搜集信息,不断地拓展知识面,获取新知识。
4、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通过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教育实习,初步掌握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说比较准确、流利的普通话,能写较工整的毛笔、钢笔、粉笔字,能做班主任工作。
5、掌握一门外国语,借助工具书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比较扎实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功底,及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制图等。
6、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7、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体魄健康、精力充沛,并具有优良、稳定的心理素质。
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四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
六、主干学科:地理学
七、主要课程
地理科学导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福建地理、海洋地理、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分析与规划、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实习、专业考察、毕业论文等
导师名单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章波
党委副书记:王建红
党委副书记:紫 玮
院长:王建红
副院长:郑榕、林永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