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东,男,汉族,1962年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人。湖北省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人物履历
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武汉大学写作助教班进修。
1989年9月至1990年,在
陕西师范大学古典文学助教班进修研究生课程;
1995年9月至1998年5月,在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3年8月,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汉江师范学院)副校长。
2017年1月,湖北省十堰市五届政协副主席。
2022年1月湖北省十堰市六届政协副主席。
现任汉江师范学院二级教授,湖北省十堰市政协副主席。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潘世东教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先秦散文研究、美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所担任的古代文学课被评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质课程”。
参与课题
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的原则,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潘世东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自1991年以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项,分别为《中国文学的十大主题研究》和《东方美学史研究》;主持了两项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武当道教自然观的文化遗存及现代价值》和《汉水传统生态文化遗存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另外主持校级立项二项。《
汉水文化论纲》被认为是汉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学术专著
潘世东教授从事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研究,被公认为是
汉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10余年来,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诗性的智慧: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及艺术表现》(合著,独撰20余万字)、《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合著,独撰31万字),主编、参编《写作人才学》、《美学教程》、《中国文学十大主题》、《乐府观止》、《先秦散文观止》等书10余部,在《
中国文化研究》、《宗教学研究》、《学术论坛》、《
外国文学研究》、《华中师大学报》、《
陕西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全文转载。
学术论文
1、《生命之飞跃 灵魂之高歌》,《中国高校科学》,1991年第1期。
2、 《写作人才学》,陕西师大出版社, 1991年。
3、 《点中之线——古代文学散点透视教学法再探索》,《中华教育教学实践》,1995年第7期。
4、《谈“自性见佛”对文艺创作心理学的启示》,《中国高校教育科研》,1995年第7期。
5、 《论散点透视教学法》,《中国高等教育科研文萃》
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年。
6、 《试析正始士人的迁逝与游仙》,《武当学刊》,1997年第1期。
7、 《归趋自然 性与物化》,《中国高校科学》,1997年第3期。
8、 《历史和哲学视野下的天人合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9、 《宏大之追求 无限之期盼》,《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10、 《中国山水田园诗 审美魅力的结构》,《武当学刊》,1997年第3期。
11、 《晋史译注》,友谊出版社, 1997年。
12、 《自然生命的永恒呼唤》,《华中师大学报》,1997(专辑)。
13、 《<孟子>文章气势构成因素之写作观》,《德州师专学报》,1997(专刊)。
14、 《浅析“情景交融”的文化学根源》,《语言与文化研究》,1998年第5期。
15、 《美学教程》,海南出版公司,1998年。
16、 《元曲观止》,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7、《先秦两汉文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8、 《汉魏六朝乐府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9、 《民胞物与天人合一》,《中国高等教育科研论丛》,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
20、 《自然之回声(一)》,《郧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5期。
21、《评朱秉祥著〈伏羲与中国文化〉》,《郧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5期。
22、 《<水浒传>的悲剧实质之面面观》,《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丛》,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23、 《论中国文化自然观的逻辑起点》,《学术研究论丛》,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
24、 《天人合一与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5、 《论终极观视野下的屈原之死》,《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6、 《自然之回声(六)》,《郧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27、 《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中的终极理想设定》,《
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
28、 《论<九歌>壮美的文化底蕴》,《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9、 《论自由是艺术的灵魂》,《郧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30、 《论〈诗经〉主观化和客观化的文化意义》,《华中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
31、《论亚当?斯密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现代情报》,2000年第7期。
32、《中国文化终极指向之文化哲学溯源》,《唐都学刊》《文化研究》,2000年。
33、 《诗性的智慧——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及其艺术表现》,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34、 《论〈九歌〉的壮美及其文化内蕴》,《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5、 《再论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屈原之死》,《云梦学刊》,2001年第1期。
36、 《试论《人物志》对《典论?论文》的影响》,《唐都学刊》,2001年第1期。
37、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希神话之比较》,《
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
38、 《避雍与《诗经?关雎》的“过程说”论析》,《
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39、 《屈原人生归宿的宗教学阐释》,《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
40、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观及其人文魅力》,《学术论坛》,2001年第5期。
41、 《语言哲学视野下的庄子和德里达之比较》,《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2、 点校《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出版图书
学术兼职
潘世东教授系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科联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所副所长、全国高职高专自然科学学报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校学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未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湖北省社科联武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水浒争鸣丛刊》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