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惟贤
南宋官员
潘惟贤(1228—1278年),茂名县(今高州市)人,南宋绍定年间出生。咸淳年间,赴乡试中举后,任茂名县尹。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兵直捣高州。知州李象祖投降。潘惟贤护送幼主宋帝昺渡海至那黎港后,奉命守御白沙寨。时“敌势猖獗,人皆降附。”潘看到此情景,自知大势已去,宋室将亡,禁不住仰天恸哭。元兵将潘捉拿后,逼他投降,他愤然厉声地说:“忠臣不事二君,我为宋臣,当为宋鬼耳!”不久,他被元军押至电白,但仍“愤骂不恿”,拒绝投降,最后被元兵所杀。
人物简介
潘惟贤被杀后,其长子潘斗辅怒不可遏。他痛哭道:“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实属本份。以此剑刺贼之腹,为父报仇,方可解恨。万一被贼杀死,随父地下,死而无悲”。其弟潘梅窗欲同往杀敌,他阻止道:你应该活下来以存后代,不能全家死绝。说完,便持剑闯进敌营,与元兵拼杀而死。后人在高州城南街立“忠义孝弟祠 ”,以祀潘惟贤父子。
文献记载
方志记载
新《电白县志(1979~2000)版
潘惟贤 潘斗辅 潘梅牕
潘惟贤,字扬徵,号菉竹,生于南宋嘉定九年七月十六,卒于祥兴二年六月(公元1216~1278年)【1】,高州军茂名县博铺乡万平里田寮村人(今吴川博铺镇一带)。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赴乡试中举后,以乡贡的身份出任茂名县尹,“九载无代”。
潘斗辅,潘惟贤长子,字时钦,号赤胆,生于淳祐二年二月初一,卒于祥兴二年六月(公元1242~1278年)。
潘梅牕(也作“梅窗”),潘惟贤次子,字源晖,号双溪,生于淳祐十年,卒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250~1330年)。
宋端平元年至祥兴二年(公元1234~1279年)这45年间,元军不断向南宋进攻,宋廷节节败退。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三月,宋末小皇帝赵昰及其弟卫王赵昺【2】在陆秀夫张世杰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臣的拥护下,被元兵追逼至那黎港(今电白县南海镇晏镜村附近,也叫“那黎沟”)。潘惟贤前往上觐,并奉命守御白沙寨以阻挡元兵。而宋幼主的船队在那黎港稍作停留,补充给养后便又匆匆启程前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不果,遂驻碙洲(今湛江硇洲岛)”。
潘惟贤率众死守白沙寨,与在电白庄山抗元的黄十九遥相呼应,为小皇帝南逃争取时间。四月,端宗赵昰病逝,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在碙洲拥立赵昺为帝。五月,改元祥兴。不久,黄十九壮烈牺牲于庄山北麓。六月,因元兵势大,“敌势猖獗,人争降附”,连高州知州李象祖也投降了元军。潘惟贤看到此情景,自知大势已去,宋室将亡,禁不住仰天恸哭道:“自古以来,哪里有外族做中华之主这样的事情发生啊?”。斗辅、梅牕从容劝道:“方今宋灭元兴,大势已定。况且现在中朝将相都已经归顺了元朝,父亲何必固执如此?”潘惟贤愤然变色,厉声道:“烈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我为宋臣,当为宋鬼!断然不效他人那种妾妇一样的行为!”最后兵败被俘。不久,他被元军押至电白县。元军主帅见他面不改色,语言自如,颇觉惊奇,逼他投降,但他仍“奋骂不屈” ,拒绝投降,最后被元兵所杀,时年63岁。
潘惟贤被俘后,斗辅曾积极设法营救。“备金求赎,不受”,“请以身代,不从”。后得知潘惟贤被杀,斗辅怒不可遏,持剑便要去替父报仇。有人劝阻他不要去白白送死,他痛哭道:“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实属本份。以此剑刺贼之腹,为父报仇,方可解恨!万一被贼杀死,随父于地下,我也死而无憾。”梅牕欲同往杀敌,他阻止道:“杀父之仇,誓不共戴天,固然不可不报。但是我们潘家香火不能因此而断了。为父亲报仇的事情,让我去做,你应该找个地方隐藏起来,好好延续潘家的血脉。”说完,便持剑径闯敌营,与元兵拼杀至死,时年仅37岁。
梅牕后来迁居电白县文墨乡(今电白县坡心镇潭莲村),成为袂花、坡心、七迳一带的潘氏始祖,享年81岁,去世时有子孙数十人。
明初洪武朝副都御史邑人黄子平(公元1351~1424年)对潘惟贤父子的忠孝行为极为推崇,将他们的事迹写成《潘氏三贤记》一篇,高度赞扬潘惟贤与护驾战死晋代宰相卞壶一样,同属于忠臣之义;殉父难的斗辅与卞壶之子卞眕、卞盱一样,同属于孝子之义;“梅牕受兄之命,全躯以为潘氏宗祀千载之图”,则与宋微子逃殷归周仿佛,“非惧祸而偷生也,宗祀之寄重也” 。所以虽有生死之不同,但他们都是忠臣孝义的代表。于是他奏闻朝廷,敕封潘惟贤为宋忠臣,斗辅、梅牕为孝子,大力旌表“忠孝萃于一门”的潘氏父子,并称他们为“潘氏三贤”。从此之后,潘惟贤父子受到历朝崇祀,府、县皆祀为乡贤,并祀于文庙之中,后人还在高州府城南街立“忠义孝弟祠”以祀之。
【校勘记】
【1】关于潘维贤父子生卒年月的记载,均来自电白县坡心镇潭莲村《三贤潘氏谱》。
【2】由于黄子平《潘氏三贤记》和明·万历《高州府志》等史料皆记载为“宋幼主”,所以后人往往误解为“宋帝昺”。而据《宋史·二王本纪》载,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益王赵昰与其弟卫王赵昺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臣的拥护下南逃到泉州。同年五月,赵昰在福州即位称帝,改元“景炎”,继续和赵昺南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十二月,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击,赵昰在井澳(今珠海市横琴岛)遇上飓风,船毁落水,几乎溺死,从此落下病根。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三月,驻跸碙洲(今湛江硇洲岛)。四月,赵昰病逝,庙号端宗;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在碙洲拥立赵昺为帝。五月,改年号为“祥兴”。六月己未,迁到崖山(也作“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以崖山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次年二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宋王朝随之灭亡。综上可见,宋幼主到达那黎港,事在景炎三年三月驻跸碙洲之前,而当时宋主是赵昰,赵昺仍是卫王。查“幼主”乃“年幼的君主”之意,虽然历史上人们习惯称赵昺为宋幼主,但是赵昰仅比赵昺大三岁,逝世时年仅11岁,同样可称之为宋幼主。加上二位幼主是共同南逃的,所以史籍中写“宋幼主”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后人将“宋幼主”改为“宋帝昺”可就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潘氏三贤记》
潘氏三贤记[1]
明·黄子平[2]
惟贤潘公,宋高州军茂名县人也[3]。有康济之才,以乡贡拜本县尹,九载无代[4]。时咸淳末年,天下鼎沸,胡元乱华,游兵将抵高州[5]。宋幼主自杭渡海,至那黎沟舣岸[6]。舳舻塞海,旌旗蔽空[7]。海滨父老争以牛酒迎劳[8]。公亦以职上觐,奉命守御白沙寨,堤备元兵[9]。既而,王舶往交趾,贼愈猖炽,人皆奔降不暇[10]。公仰天大恸曰:“自古及今,岂有犬羊而为中华之主耶?[11]”志无所屈[12]。子斗辅、梅牕从容言曰:“方今宋灭元兴,大势已定。况中朝将相皆已归之,大人何固执如此[13]?”公愤然变色,厉声曰:“烈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我为宋臣,当为宋鬼!断不效他人妾妇之为也![14]”遂为贼执[15]。至电白县,其帅见公颜色不变,语言自如,颇异之[16]。公奋骂不屈,竟遇害[17]。时斗辅将赴其难,梅牕亦欲往[18]。斗辅止之曰:“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固不可不报也[19]。然而宗祀不可绝[20]。报父之事,我则任之[21]。尔当择善地为遁计,以存宗祀[22]。”乃仗剑窥父所在,袭而不克,死之[23]。君子曰:忠孝者,人伦之大典[24]。而不孝之科又以无后为大[25]。要之,各适乎义耳[26]。昔卞壶力疾战死,其子眕、盱赴贼就烹,晋史以“忠孝萃于一门”称之[27]。微子逃殷归周,孔子目之为仁[28]。盖卞壶之力战,非伤勇也,忠臣之义也;眕、盱之就死,非轻身也,孝子之义也;微子之出奔,非惧祸而偷生也,宗祀之寄重也[29]。是虽有生死之不同,而同归于一揆者,皆适乎义耳[30]。窃观潘氏三贤,其亦庶几矣乎[31]?惟贤不忍忘君而事仇,斗辅痛父而忘其身,梅牕受兄之命,全躯以为潘氏宗祀千载之图,视古人何歉焉[32]!凡此皆忠孝大节,而国史弗载[33]。乃知忠臣孝子抱幽愤于重泉者,世固不少也[34]。呜呼,惜哉[35]!
(选自明·万历《高州府志·卷之九文略》,知府曹志遇主修。黄辉禄标点并注释。)
【注 释】
[1] 本文在明·万历《高州府志》、旧《电白县志》和香港珠海书院出版委员会印行的《广东文征》中所记载的版本文字略有出入,据闻《高雷文献》亦载有此文,但注者未曾得见。本篇为府志载本,注者认为这是最接近作者原文的版本。
[2] 黄子平(公元1351~1424年),字逢熙,号观澜,电白县长山村(今广东省茂名市茂港区七迳镇东山村委会长山村)人。在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甲子科乡试中,黄子平考取经魁(全省单科第一名)。次年进京赶考,与兄黄子太一同考中进士,名列乙丑科二甲二十六名(黄氏谱牒载为二甲十三名),成为名动一时的兄弟进士。黄子平初官从侍郎监察御史,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擢升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因表现突出,不久又被升为山东、云南、京畿三道御史。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擢升为都察院副都御史(正三品),是电白县在历朝中级别最高的中央官员。本文是他的著作《忠贤记行》中的名篇。
[3] 惟贤潘公:倒装句,即潘惟贤公。潘惟贤(公元1216~1278年)的故里,旧《电白县志》记载为:茂名县博铺乡万平里田寮村,即今吴川博铺镇。公元1278年,潘惟贤及其长子斗辅(公元1242~1278年)被元兵杀死,次子梅牕(公元1250~1330年)后来迁居电白县文墨乡(今坡心镇潭莲村一带)。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隶属于路。茂名县:南宋时,茂名县(县治今高州城区)大约包括今天的茂南区、茂港区、高州中西部、吴川西部的浅水、兰石、覃巴、博铺、王村港、梅菉等镇和电白县的水东、林头、陈村、旦场、麻岗等镇。
[4] 康济之才:指安民济世的才干。《北齐书·武帝纪》:“君有康济才,终不徒然。”乡贡:1.中国古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到尚书省应试的士子。2. 指由州县选送。3. 指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就是乡试,由秀才去应试。明叶盛《水东日记·黄希声》:“ 黄铎,字希声,永乐中乡贡举人。” 县尹:古代官名,与县令同。无代:即“无代之者”,代,代替,接替。
[5] 咸淳:南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公元1265~1274年在位。胡:我国古代称北方的民族,也泛指外国或外族。胡元:指蒙古族所建立的元王朝。游兵:灵活机动的轻装部队,即轻骑兵。本句指元灭宋的战争。本句在明·万历《高州府志》版中原无“末年”二字,读起来极为不顺,其他版本均有此二字,可能是府志版在排版印行时出现的遗漏,因此注者参照其他版本进行了补遗。
[6] 宋幼主:赵昺(bǐng)(1272年~1279年),宋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8年~1279年在位,享年8岁。赵昺一般被称为宋帝昺,亦称宋卫王、幼主、幼帝、末帝等。
杭:余杭,今杭州市一带。本句其余版本均作“自闽渡海”。那黎沟:今电白县南海镇晏镜村附近,也作“那黎港”。舣岸:停船靠岸。
[7] 舳舻: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船尾;舻:船头)。旌旗:旌,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用以指挥或开道。旌旗,旗帜的通称。本句是形容追随宋幼主的战船和军队很多。
[8] 海滨:指沿海一带。劳:慰劳,犒劳。
[9] 公:指潘惟贤。亦:也。以:由于,因为。职:职位,职务。 上觐:臣下朝见君主。白沙寨:古地名,不详。堤:即“堤”的异体字。在本文中疑是“提”的通假字。备:防备。
[10] 既而:不久。王舶:指宋幼主所率领的船队。交趾:古地名,就是今天的越南。据《宋史·二王本纪》载,景炎三年三月,“昰(宋端宗赵昰)欲往居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不果,遂驻碙洲,遣兵取雷州。”据此推断,宋幼主的船队途经那黎沟应该是在驻跸碙洲之前,当时赵昺仍是卫王。
贼:蔑称,指元兵。猖炽:猖獗而势盛。
[11] 恸:因悲哀至极而放声痛哭。曰:说。犬羊: 旧时对外敌的蔑称。主:君主,统治者。耶:句末语助词,表疑问、反问、感叹,相当于 “吗”、“呢” 、“啊”、“呀”。
[12] 志无所屈:志,立志;屈,屈服投降;意为立志绝不屈服投降。
[13] 子:(他的)儿子。中朝将相皆已归之:中朝将相,泛指南宋的文武官员;归,归顺;之,指代元朝。何:何必,何苦。
[14] 断:断然。妾妇之为:像女人一样没有骨气的行为。意指向敌人投降,不是大丈夫应有的作为。妾妇,泛指妇女。
[15] 遂:于是。执:捉拿,逮捕。
[16] 颜色:面色,脸色。
[17] 竟:终于。
[18] 将赴其难:打算去武力营救他,使之脱离危难。将,打算;赴,往,去;难,灾难,危难。欲往:要去。
[19] 止:禁止,阻止。之:人称代词,这里指梅牕。
[20] 宗祀:祖宗,祭祀,意为延续家族的血脉和香火。绝:断绝。
[21] 报父:报答父亲,指营救父亲的行动。则:作语助,相当于“之”。任:担负,担任。之: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全句意思是:营救父亲的事情,交给我来做。
[22] 尔:你。善地:好的地方。遁:隐避。计:盘算,考虑。
[23] 乃:于是,这才。袭:掩袭,袭击。窥:侦察;窥探,窥伺,指暗中察看。克:成功,完成。这一句的意思是:潘斗辅暗中侦察到关押父亲的地方,发起突然袭击,但是寡不敌众,以武力营救父亲于危难的计划没有成功,最后战死。
[24] 君子:1.贵族,做官的人;2.品德高尚的人;3.有学问和修养的人。者:代词,相当于“的人”、“的事物”。人伦: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大典:大,排行第一的;典,标准,典范。大典即是最高典范。
[25] 科:科条,即法令规条。古人常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
[26] 要:总,表性态。适乎义耳:适,顺从,适合,适用;乎,介词,相当于“于”;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27] 卞壶(281~328年)字望之,济阴冤句(今菏泽丹阳办事处卞庄)人。晋代官至宰相。晋太宁三年(325年)明帝驾崩后,卞壶辅助幼主晋成帝执掌朝政,被加封为右将军加给事中尚书令。晋咸和三年(328年)苏峻反,卞壶率军保卫京城,奋力死战,直至阵亡,时年48岁。当时其二子卞眕、卞盱忍着丧父的悲痛拼命杀敌,同时被害。征士翟汤闻之叹曰:“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萃于一门。”《晋书》卷七〇有传。烹:杀。也指古代一种以鼎镬烹杀人的酷刑。
[28] 微子:周代宋国的始祖。名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殷纣王的同母兄长,初封于微地(今山东省梁山西北一带),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子开)。因纣王无道,屡谏不听,遂离开纣王。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壁乞降。“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周公旦平定纣王子武庚叛乱后,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孔子在《论语·微子篇第十八》中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司马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太史公曰”中也引用了这句话。殷:商朝迁都于殷以后的别称,也叫殷商。殷,古地名,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目:作动词。称,品评。
[29] 盖:承接上文,结束原因。相当于“就因为”。 伤勇:损害勇气。轻身:轻视生命。
[30] 揆:1.揆度,揣测;2.尺度,准则,道理;3.事务;4.度量;5.掌管,管理;6.指宰相的职位或宰相,后来指相当于宰相的官,如内阁总理。在本文中应为义项2。
[31] 窃:谦辞。私自,私下。 庶几:差不多;近似。矣乎:语助词。
[32] 视:比照。何:多么。表示感叹。歉:惭愧。对不住人的心情。焉:表感叹
[33] 国史:国家编写的史书。弗载:不记载。
[32] 重泉:犹九泉。旧指死者所归。固:固然。
[35] 呜呼:叹词,表示叹息。惜:痛惜,惋惜。哉:做语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1 18:27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文献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