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德幽光
福建安溪西坪镇蔚美楼的牌匾
“潜德幽光“牌匾为清朝嘉庆皇帝赐予武夷山茶农、奇苑始祖林燕愈,意思是有道德而不向外人炫耀,就像隐藏起来的光辉。
释义
潜德:谓不为人知的美德
幽光:潜隐的光辉
牌匾
此匾现挂于林燕愈老家福建安溪西坪镇蔚美楼上。
传奇故事
闽台林氏历史源远流长,台湾未受文革,谱牒保存较好,实让人羡慕,铁观音的发源地西坪镇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四年的三安古寨,古寨闻名远近不仅因为它供奉忠义之神关公,传说可给前来顶礼膜拜的香客带来滚滚财运,还在于它连带着一个当地人所津津乐道的茶商传奇。
这个关于安溪茶、安溪人的商业传奇,在安溪没有任何官方说法,更多的是民间口碑,但却丝毫不影响其影响力,它一再表明,安溪茶人敢于冒险、乐于尝试、勇于开拓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内,对外也是如此。
青年女作家林筱聆祖籍西坪西原村,她曾在《武夷岩上安溪茶》一文中披露,其祖上曾是非常显赫的家族,雾山林氏十一世祖林燕愈当年曾在武夷十八岩开过荒种过茶,并拥有幔陀峰、宝国岩、霞宾岩数座茶山业产。林燕愈生子有二,分别开出幔陀东、幔陀西两个脉系。对此,《武夷山市志》有详尽的记载,“清嘉庆初年(1795),安溪人林燕愈流落在武夷山岩厂当雇工,后来购置幔陀峰、霞宾岩、宝国岩茶厂,积极开荒种茶,所产岩茶运至闽南出售。
《武夷山市志》以及后来出版的《武夷茶经》还记载,“同治年间(1862-1874),林燕愈的后代林心博在泉州创立“林奇苑”茶庄,专营武夷岩茶。清末在厦门设立茶栈,将武夷岩茶,运至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地销售”。民国初年,又在云霄县设立茶栈,茶运漳浦、诏安、东山等地,其主营的“三印水仙”远销东南亚,在闽南一带享有盛誉。鼎盛时期,“林奇苑”茶庄开出的茶票曾一度作为银票,在闽南一带商家店铺中流通。
如果单纯只是垦荒植茶,只是营销茶叶,林燕愈的故事还不足以打动人心,因为,类似的故事俯拾皆是。这些故事即使再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也无非是一个庞大茶叶王国的组成单元,但正是有了这些精彩的组成单元,一部安溪茶的传奇才拥有了生动的细节,着上了绚丽的色彩,显得那么的真实可信。
青年林燕愈当年外出谋生,缘于母亲在三安古寨抽中的一签,称北向发展必大福大贵。于是,林燕愈辗转来到武夷山岩茶厂当雇工。后来,因为一次梦中为白马所引,他意外挖得几坛白银,并用这些银子买下天心岩禅寺邻近的幔陀峰、宝国岩等几个山头,慢慢开垦成了茶园。没有茶苗怎么办?聪明的林燕愈又回到了安溪老家。他一边召集西坪族亲大面积繁育茶苗(彼时,安溪茶农已发明茶树压条繁殖法),一边在同房兄弟中游说去武夷山种茶“淘金”。就这样,水仙、肉桂、梅占……一棵棵在家乡繁育成功的茶苗,被林燕愈带到了武夷山,落户于十八岩上。几年后,经再次压条繁殖,大规模推广,这些来自安溪原乡的茶苗遍栽武夷山丘丘壑壑。林燕愈的茶叶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大,盛极一时。
在坊间巷里找寻一位安溪茶人在异乡留存下来的故迹。岁月已经飘然远去,林燕愈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其后人对先祖当年的辉煌大都茫然无知,反倒是武夷山人于林燕愈其人其事还感念不忘,不仅明载于史志,还盛传于民间,给予一位来自异乡的茶人应有的尊重。
民国期间,西坪雾山林氏因宗族蒙冤,所有谱志、房契、家财均被焚毁,致使世系不明,林燕愈及其后人更多的茶叶方面的素材,只约略知道他在武夷山的传人现只有50多人。林燕愈传至十六世林孝逸迁往厦门,开办“林奇苑”茶庄,带出厦门中山路茶叶一条街,今繁衍有500多人,分居厦门、漳州等地,但都已不事茶叶。我还知道,林燕愈开出幔陀东、幔陀西两个脉系的后人,今天也大都从事与茶叶无关的职业,那么,林燕愈勇于拼搏、敢于开拓的精神又是以何种方式在默默传递着?
2009年8月,安溪参展团到香港参加首届国际茶展。展会开幕式上,一家盛装迎客的“林奇苑”茶行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茶行的老板并不是林氏后代。一家茶铺,百年间,几代人,个中曾经的风雨,曾经的沧桑,曾经的突变,岂是三言两语所能尽述?在寸土寸金的港岛上环文咸东街105-107号,“林奇苑”茶行每天都是门庭若市,所经营的茶品也不再只是安溪茶、武夷茶,但只要是“林奇苑”三字在,林燕愈这位安溪茶人的精神就在!
而在中国内地,经营着“林奇苑”和“奇苑”茶号的两家茶商也都不是雾山林氏后裔,一为林氏脉系的族亲林庆同四兄弟,一为武夷山青年才俊徐茂兴。询问其中缘由,徐茂兴告诉我,“林奇苑”这段辉煌史是安溪茶人的骄傲,一直激励着武夷山茶人。林庆同则说,虽然自身家族并非林燕愈直系后裔,但同为雾山林氏后裔,也都在从事茶叶营销,与其另起炉灶,不如重振这一老字号。
也许是因为林燕愈当年从三安古寨抽中灵签,而三安古寨又供奉着忠义之神关公,林庆同四兄弟把企业文化锁定为“忠义和”,这是当年“林奇苑”茶庄“忠义”文化的继承发展。而一个小小的“和”字,也许无意之中撕开了了当年“林奇苑”茶号式微的伤痂,对茶叶事业的忠诚,对消费者的诚信,加上企业内部的和睦、和谐,如果历史的列车真要行驶在这样的轮回,那么,“林奇苑”老字号重新回到辉煌的舞台将指日可待。
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是文明发展演进的动力。德国学者米勒则明确指出,不是文化的对抗,而是文化的共存和对话。只有对各种文化表现出宽容,全球的和平共存才可能得以实现。武夷岩,安溪茶。漫山遍野的安溪茶虽然身居异地,但她们吸取着武夷山的土壤养分,适应着武夷山的气候条件,一样肆意蓬勃地生长着。一如女作家林筱聆在她的文章中所写到的“不断往外拓展的林燕愈一样的安溪人,义无反顾地适应着这里的环境、气候、风土人情。……安溪茶在武夷山同化、变异、同化……亦如世代在武夷山生存的林氏后裔,已经与当地人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几年前,关于乌龙茶最早起源于何处,曾经有过一场争论,这次争论至今未有定论。争论是冲突,共存是交融,只有对话才会走向发展。这是多极世界的新潮流,也是茶叶的精神要义。从物种传播学的意义上说,雾山林氏祖先无疑是安溪与武夷两地茶文化交融的介质。当然,这种传播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相互融合的。安溪风骨,武夷气质。人与茶,茶与人。这里,我们不妨将亨廷顿和米勒的看似对立的理论观点看作是同一命题的合题——这两位思想家就在智性和善性的目的上汇合了。嘉庆年,林燕愈从安溪县迁往武夷山开山种茶。那时候武夷山都属于庙产,想要开山,首先要去找主持商量。
主持知道他们是刚刚落脚武夷山的外地人。但见夫妻两个非常诚恳,是勤劳淳朴之人,就说:“从今年正月开始,你们开山种茶,一直到中秋节,你们能种多少,那山就都归你们啦。”主持当然没多想,只是觉得凭着夫妻俩个人,黑夜白天连续劳作也占不了几座山。他哪成想夫妻俩其实已有大量元宝,并从江西雇来了大批民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开了一座座荒山。砍树挖根、烧荒筑坛,一切进展的速度如此之快,令主持很惊讶。但是既然说出了到中秋节的承诺,他只好默默观察事情的进展。
待到中秋节那天,夫妻俩个双双来拜访主持,那时候,夫妻两个的茶苗已经漫山遍野。主持见到他们微微一笑。夫妻俩当然看出这笑里有些许的苦涩。不过夫妻俩也是善男信女,更不想太为难主持。对着主持说:“主持您能看到的茶山,就归寺庙吧,看不到的我们才要!”主持微微点点头,赞同这样的建议。 然而,毕竟目之所及的山野有限,夫妻俩个八个月的努力终有回报,他们在幔陀峰、霞宾岩、宝国岩等种满了茶苗。看着那正在茁壮成长的茶苗,夫妻很欣慰自己的当初的决定,一片片茶绿就是一份份希望啊!
俗话说“十年树木”。虽然茶树生长周期短,要想产茶,也是需要辛勤耕耘、精心培育。四季轮换,施肥、除草、挖山、修剪……滴滴汗水终有成果,经过几年的辛苦劳作,夫妻俩的茶园终于茶香满溢。林燕愈夫妇的大度和为人一下子在当地传开了,崇安县太爷把这义举上报朝廷,嘉庆皇帝很欣慰民风淳朴,特赐牌匾“潜德幽光”,如今这牌匾还在西坪林燕愈的老家蔚美楼上。
武夷茶自古世人称颂,有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美誉,加之夫妻做茶认真精心,成茶销售不成问题。夫妻俩做生意又诚信为本。令茶园的茶叶很快在闽南市场上找到了出路。
百年传承
经过林氏后人两代人的互信经营茶山,终于创立出自己的茶叶品牌“奇苑”,当时奇苑已经是武夷十八岩主。当时的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五口通商将自家大门完全敞开,因此“奇苑”的市场很快延伸到海外,其茶叶一直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地。
如今,现代的“奇苑国茶”秉承前人“忠、信、和”的宗旨,不仅传承久远的制茶工艺与严谨的质量标准,更在此基础上加入现代精细化控制理念与技术,自主研发的产品均已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QS认证,严谨控制茶业质量,保证茶业出品的传统正味。
为一个专业的,具有悠久历史与优良传统的茶行业老号,“奇苑国茶”以心系忠信、和济天下为理念,以传承文化为己任、货真价实为宗旨,充分运用优势力量,在运营、研发、制造。品牌运营等方面与消费者全面对接,全力打造茶文化产业,再续奇苑新的辉煌。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4 12:21
目录
概述
释义
牌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