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拼音:qián yí mò huà)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成语出处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潜移默化”。
成语故事
颜之推,南北朝后期到隋朝初年的儒家学者,文学家。
颜之推出生官宦之家,少时便博览群书,性好饮酒,不修边幅。一生曾仕多朝。初仕南朝梁,为湘东王
萧绎参军。后萧绎自立为梁元帝,任颜之推为散骑侍郎。西魏破江陵后,投奔北齐,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北齐亡,入北周,为御史大夫。隋初,东宫太子召为学士。曾自叹一生“三为亡国之人”。未久以病卒。颜之推经历四个动乱的朝代,目睹当时士大夫子弟的无能及士族教育的腐败,认为教育必须改革,才能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他将自己亲身见闻及立身、治家、处世的道理,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来教诫子弟。他要求子弟学习应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各家之言,即“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注意实用知识的学习。他教育弟子要勤学守行,应世经务,成为一个厚重、勤勉、博学、多能、务实、学以致用的人才。
《颜氏家训·慕贤》原文大意是,人在少年时,神态、表情尚未定型,对他人的言行举止并没有刻意的模仿,只因长期接触,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生了变化,自然而然与相处者近似。对“言笑举动”“无心于学”尚且如此,更何况对明了易学的操行和技能呢?与高尚的人同处,就像住在摆放着芝兰的房间里一样,日子长了自己也有了香味。与品行低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像住在咸鱼店中,时间长了,本人也被熏臭了。
成语寓意
古语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即使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在一个坏的社会氛围中,也会慢慢被侵蚀。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后天的教育就是在这样一张白纸上绘画,而如果周围的环境一片肮脏,不经意间,这张纯洁的白纸就会被外界的污浊所侵染。即使一个人已经拥有了美好的品质,但黑色墨点的侵染依然会玷污他原本高洁的人品。成语告诉人们,潜移默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在句中一般作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清·
李伯元《
文明小史》一回:“第一须用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明·
余继登《交河县志后序》:“将默化潜移,扩然大变其俗,而使民不可与为乱。”
近代·
赵尔巽《
清史稿·陈銮传》:“请敕儒臣阐明圣谕广训,黜异端之旨,撰为韵言,布之乡塾,俾士民童年诵习,以收潜移默化之效。”
叶圣陶《给少年儿童写东西》:“如果作者写的语言是正确的,健康的,美的,就能使少年儿童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成语辨析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耳濡目染:形容时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濡:沾湿;染:沾染)。【辨析】两者都有在长时间的接触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意思,但有区别:1.意义不同。“耳濡目染”偏重在受到影响;“潜移默化”偏重在受到影响而发生了变化。2.用法不同。“耳濡目染”多作谓语,也作定语,一般不作状语:“潜移默化”除了作谓语外,还作定语和状语。
汉英成语翻译
【潜移默化】 be imperceptiblyinfluenced by
指人的性格或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或影响而产生变化,例主治医师在日常诊治病人时的态度,对实习医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The attitude of the physician- in-charge towards his patients in hisday-to-day work,im- perceptibly influences the in- 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