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三学士就是指清朝末年潮阳地区的三位文化人士,他们对于潮阳的
近代文学、教育都有重大影响。
潮阳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人才辈出,与海阳、揭阳并称古代“潮州三阳”。
近代,随着国门打开,潮阳人也开始接触
外来文化,清末民初先后出现了陈秀升、郭经、郑浩三位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他们力推新学、重视教育,对潮阳的人文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后人把他们三人誉为“潮阳三学士”。
陈秀升(1870~1930),字钟毓,贵山都华美(今属贵屿)人。清光绪九年(1883)童子试考中第一名。光绪十五年考中秀才,就读金山书院,师从翰林
吴道镕等名师。光绪十七年随老师陈龙友入双髻山石室攻读兵略与经济之学。光绪二十三年考取贡生入国子监,才名大噪,由于其好学且有悟性,深得吴道镕老师的喜爱,最后被推荐为福建长乐知县。但是清朝末年官场的腐朽却让陈秀升深感厌恶,最终辞官从教,光绪三十一年在家乡倡办界河小学堂,翌年出任潮阳劝学所所长,在任3年,竭力倡办学堂,扩充教育经费,对推动潮阳现代教育尽责尽力。宣统元年至三年(1909~1911)任六都高等小学堂总教习,其教授学生或其子弟后多有成就。民国12年(1923)组织贵屿文学社,任社长,设文学讲座,出版贵屿文学季刊,繁荣乡土文化。民国16年(1927)在贵屿组织成立犁民协会(即农民协会)。民国19年逝,享年61岁。在陈秀升的一生,为官时间不长,但是却为潮阳文化繁荣尽心尽职,凭借自己的才能推动地方教育、地方文化的发展,为近代潮阳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郭经(1868~1951),字载生,贵山都坑仔(今属贵屿)人。16岁考中秀才。清光绪三十年(1904)初,与萧公溥等9人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学部授予法政科举人,被派任湖南省会同县知县。郭经在任,公正廉明,深得人心。任内曾缉获鸦片逾百箱,竭力排除来自上司下属的种种威胁利诱,誓作林则徐第二。然因违背上司的旨意,不到一年就被解除职务,愤然回家,致力倡办新学。曾任六都高等小学堂总教习。民国初期,郭经出任汕头检察厅厅长,因抵制袁世凯称帝而辞职,从此专心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民国7年(1918)受聘出任潮阳县立东山中学校长。以后又历任汕头市英华中学、大中中学等校高中国文教员多年。郭经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深受学生爱戴。晚年家居,曾任潮阳县文献委员会会长。1951年病逝,享寿84岁。郭经晚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乡邦文献研究,是近代潮阳不可多得的一位集法政、文史二者全能的杰出人才。
郑浩(1863~1947),字义卿,县廓都兴让(今属棉城)人。幼聪敏好学,青年时喜爱新学,师丘逢甲,不参加科举考试。郑浩的学术思想,趋向变革,曾著《中华民族学术变迁论》,载《新民丛报》,深得梁启超赏识,于是文名大振。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四年学成回国,学部授予法政科举人。宣统元年(1909)任吉林省方正县知县,在任10个月,廉明干练,极有政声,离任时,百姓扳辙,鼓乐相送。民国6年(1917)任潮海关监督兼外交部驻汕头交涉员,曾缴获鸦片千余斤,洋人开单减报为百余斤,意在让郑浩私得。郑浩断然拒绝,更正数字,会同汕头镇守使、军政要员、士农工商各界代表在场勘验,全部焚毁,时人称颂。民国36年(1947)病逝,终年85岁。郑浩从政二十年,先后担任清朝与民国官员,为官清廉,广获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