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Macau),简称“City U”,是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私立
综合性大学,为
粤港澳高校联盟、
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
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
全球中文教师教育联盟、
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世界交通运输脱碳联盟、
“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文化组织联盟、
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成员;英国质量保证局国际联盟(
QAA)成员;
都会型大学全球联盟。
历史沿革
东亚大学时期
澳门城市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81年的澳门东亚大学,由
黄景强、
胡百熙和
吴毓璘三位博士在氹仔大学山创办,是澳门开埠四百多年来第一所中国人创办的正式大学。
1982年,东亚大学公开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前身)成立。1984年,东亚大学研究生院成立,首届本科生毕业。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前身)向东亚大学赠送之后成为
澳门地标之一的
九龙壁。1987年,东亚大学三位创始人将学校移交澳葡政府。
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时期
1991年,澳门东亚大学改制为公立
澳门大学、
澳门理工学院和私立澳门东亚公开学院。1993年,澳门东亚公开学院和葡萄牙国立公开大学联合组成一所新型大学,名为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2004年,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在中国内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2010年,在三位创始人邀请下,
陈明金先生接办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
澳门城市大学时期
2011年,经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更名为澳门城市大学;同年,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成立。
2012年,澳门城市大学获批面向中国内地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3年,澳门城市大学与
牛津大学共同建立牛津-澳门全球高级研究中心(Oxford-Macau Centre for Advanced Global Studies)。
2015年,经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澳门城市大学搬回原校址办学;2016年,澳门城市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揭牌;同年,澳门城市大学向
东亚大学三位创办人黄景强博士、胡百熙博士和吴毓璘博士颁授工商管理
荣誉博士学位。
2017年2月,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亚太商务研究中心”揭牌、商学院创业教育中心于
横琴正式挂牌;5月,澳门城市大学与
国家航天局达成协议,促进航天事业领域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2018年,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成立;
2020年11月,澳门城市大学与
苏州大学、
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共建国家科技部中葡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2021年,
乔晓阳、
王伟光、潘志明获颁城大荣誉博士学位;7月,“澳门城市大学—察哈尔中心”揭牌成立。
2022年5月,澳门城市大学向
高福、
余华、
韩方明、
高开贤颁授城大荣誉博士学位;12月,澳门城市大学“
吴在权创业就业中心”揭牌、“谷‧姑苏社”澳门城市大学国家级青年创业实践基地揭牌、与
常熟市共建“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及“苏澳人才会客厅”揭牌。
2023年,
中央民族大学与澳门城市大学合作举办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招生;4月,澳门城市大学分子态现代中医药大健康研究中心成立;5月,澳门城市大学向
朱健康、
高文、
欧安利、
龚亚夫颁授城大荣誉博士学位。
2024年1月,澳门城市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成立,
刘扬声先生担任初创主任;年2月,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澳门城市大学基金会签署《澳门城市大学申请土地发展意向书》,城大向政府申请批给土地以兴建新校区。3月,
澳门城市大学大健康学院成立。12月,澳门城市大学成立海峽兩岸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1月,澳门城市大学设有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金融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大健康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葡语国家研究院等10个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澳门城市大学设立有12个学士学位课程、20个硕士学位课程及15个博士学位课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澳门城市大学授课教师中超80%在世界知名大学获得
博士学位,更延揽了海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大学
特聘教授,大学管理层均拥有两岸四地或海外地区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各
学科带头人亦来自两岸四地、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葡萄牙、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形成多元化、国际化的学术师资团队。
合作交流
据澳门城市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官网信息显示,澳门城市大学大学与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米尼奥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英国
牛津大学、知山大学、法国特鲁瓦-香槟高等商学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两岸四地的
上海大学、
厦门大学、
深圳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海南大学、
深圳大学、
台湾中原大学、
真理大学等院校进行校际学术与人才合作交流。
2021年12月16日,澳门城市大学成为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成员。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5年1月,澳门城市大学设有研究院/所/中心15个,部分研究机构为
澳门首创或唯一设立。其中
科学技术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伙伴基地1个,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伙伴基地合作平台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1月,澳门城市大学累计获5项国家级联合资助研发项目,承接国际组织、国家部委、澳门科技发展基金、澳门高教基金、澳门文化产业基金、澳门特区政府各司局、委员会等机构委托科学研究项目近200项;学术论文发表实现了
SSCI、
SCI、AH&CI、
EI、
CSSCI、TSSCI国际主流核心学术期刊索引全覆盖;出版86部学术著作;大学学刊《澳门城市研究》稿源遍及全球。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11.1万余册,纸本期刊385种;电子资料库104个,电子图书超过144万册,电子期刊61867种。图书馆根据大学教学、科研的需求,系统收集各学科的文献资料,馆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图书馆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RFID自助服务系统、电子资源阅读系统等现代资讯技术,为师生提供文献借阅、参考谘询、课题服务、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多媒体阅览、图书馆利用教育、电子资料库培训等服务;图书馆亦是“澳门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一,与其他成员馆共享由联盟建立的电子资源中心平台提供的电子资源。
《澳门城市研究》创刊于2018年,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伙伴)基地──澳门城市大学─
辽宁大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澳门基金会资助的学术性刊物。每年出版两辑,每辑都会结合时事热点突出专题和焦点,同时邀请与主题相应学科的教授作为特约主编,全面研究城市各领域的发展。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澳门城市大学的校徽主体由代表望远镜的圆形以及简化的书本图案构成,书本的两侧分别是象征澳门现代发展的旅游塔与象征悠久历史的大三巴牌坊,寓意澳门城市大学远望未来、培育英才。
澳门城市大学中、葡、英文校名全称环绕主体图案,最外侧的圆环与内侧主体图案构成同心圆,象征澳城大人同心同德、锐意进取。
澳门城市大学的校旗为矩形,长与宽之比为3:2。校旗的底色为大学代表色——活力青(PANTONE 319 C),校旗正中绘有大学校徽。
精神文化
澳门城市大学的校训为“明德‧博学‧尚行”,寄望全体学子能够博文明理、厚德济世、身体力行。
社团文化
澳门城市大学学生会成立于2011年3月,为非牟利学生自治组织。学生会下设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始终致力于保障学生的权益,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术氛围,完善学生会自身建设,对外宣传澳门城市大学精神,架起学生与校方及社会各界之间的桥梁。
澳门城市大学校园记者站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是校园信息采集和编辑的重要平台,服务于大学宣传,展示校园风采,隶属于校长办公室,并在校办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经过两个学年的运行,校园记者站成员能够承担多项与新闻报道、媒体宣传相关的工作,包括:拍照、录像、剪辑、直播、采访、新闻编辑、展板制作、主题设计、媒体接待、新媒体运营等项目,活跃在各项大型校园活动和学术活动中。
行政管理
校区情况
澳门城市大学地址位于澳门凼仔徐日升寅公马路,拥有氹仔、金龙、保怡三个校区。
氹仔校区
澳门城市大学氹仔校区位于澳门凼仔徐日升寅公马路,占地约四万多平方米,共有九幢建筑物,其中包括大丰楼、行政楼、王宽诚楼、中葡楼、何鸿燊楼、蔡继有楼、何贤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及教职员宿舍第一座。校园内更设有户外花园、空中花园、圆书馆、健身室餐厅及服务中心。
金龙校区
澳门城市大学金龙校区位于澳门冼星海大马路金龙中心四楼及五楼,占地约四千多平方米,校区内设有课室、电脑室及研究生图书资讯服务中心。
保怡校区
澳门城市大学保怡校区位于澳门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保怡中心三楼,占地约二千多平方米,校区内设有课室、电脑室及研究生图书资讯服务中心。
知名校友
学校荣誉
2020年“
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澳门城市大学位列中国
两岸四地大学第89名;
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澳门城市大学旅游休闲管理学科位列全球前20%,排名第54名。
2020年,澳门城市大学旅游业管理专业本硕博学位课程为
澳门唯一获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TedQual优质教育素质认证的特色课程。
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澳门城市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位列全球第51-75名。
2023年,澳门城市大学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前1%。
2024年,澳门城市大学在入选
计算机科学领域年度全球最佳大学榜单,在中国入选该榜单的132所高校中名列第9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