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书院,又名周溪书院,位于广东省
梅州市梅城郊外东北部
周溪河畔,为明代
程乡县县令刘彬于明
弘治二年(1489)创建,是纪念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创始人
周敦颐(号濂溪)而设的书院,也是明清梅州生员、学子的讲学读书之所。濂溪书院在明末清初因战乱荒废,清康熙十二年,程乡知县王仕云修复旧观,书院一直沿用到清中叶才荒废。2021年,梅江区纪委监委结合梅江十里梅花长廊规划建设,重建濂溪书院,打造梅江特色廉政文化主题基地,而这也是广东省第一所由官方重建的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布局为一中厅、两回廊、前后门、三面围栏。布展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周敦颐与濂溪书院的由来变迁;二是
刘元城与梅城书院的历史;三是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四是历史上的梅江区籍监察官员代表的事迹。
周溪河上之所以横跨一座濂溪桥,因为当地也曾有过一间濂溪书院。据史书,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
周敦颐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熙宁三年(1070),擢升为提点刑狱。现在留存的梅州地方史志没有明确记载周敦颐来过梅州,原因之一是北宋中叶以前梅州地方史料的失传。如《康熙程乡县志》的《职官年表》对梅州知州的记录,上限是元祐年间(1086-1094)的揭阳进士陈希伋,已在周敦颐任职广东的时间以后。在粤期间,周敦颐深入巡视过惠州、连州、端州、德庆府、东莞和其他数郡,巡视所管辖的地区不怕劳苦,周敦颐来过梅州的可能性极大。后人为纪念这位思想家,把这梅城附近的一条小溪命名为周溪,与
梅江、
程江并列,代代口头流传。
明孝宗弘治年间,江西永丰籍进士刘彬担任程乡知县,基于他对周敦颐道德学问、思想精深的仰慕,更基于周敦颐与梅州的历史渊源,决定在周溪河畔建立濂溪书院。他在今盘龙岃东北的一个状如片月的地方——曲池,筑堂池上,书院前的照壁上画一太极图,二进为讲堂,左右为楼,外边挖两座石栏水井,名叫“天泉”,门外东侧有云步桥,桥北有云洞,作云谷堂。刘彬又派下属前往礼拜当时的广东大儒陈白沙(献章),陈白沙是广东新会人,以提出心学闻名于中国思想史,他听到当时的程乡如此礼崇周敦颐,非常高兴,慨然命笔,写下《程乡县社学记》,对程乡的社学尤其是作为北社学的濂溪书院大加赞誉。
到了
清代中叶,原来的濂溪书院演变成北社学的建筑遗址,已经在风雨中飘摇。李绣子翰林担心濂溪书院传承的风雅韵致,随着书院的荒废而流失,但现代在濂溪书院旧址对岸的天字岃上,在周溪河畔的饶公桥旁,承载着梅州近现代文化教育旗帜的高等学府陆续诞生。
濂溪书院重新修建后,在饶公桥至梅江出口段以点带线设置廉石、廉刻景观,融廉入景、以景显廉,与周溪河流域人居环境、客家人文历史及
攀桂坊人文资源等相融相合,将
廉政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为
十里梅花长廊增添一道亮丽的廉政风景线。
濂溪书院治学思想涵育了梅江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人格秉性。2021年以来,梅江区委、区政府结合梅江十里梅花长廊规划建设,在周溪河畔重建濂溪书院,打造梅江特色廉政文化主题基地,这也是广东省第一所由官方重建的濂溪书院。
2021年9月25日,梅江区濂溪书院暨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启用仪式在梅江区金山街道
周溪村举行。
这首诗说明状元桥下的周溪,是为纪念周敦颐而取名的,通过他和他的弟子程颢、程颐的思想文化传播,让岭东的梅州文运开发也受到影响。于是周溪与梅江的交汇地,衍生了“预播状元谣”的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