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花
阿福花科火把莲属植物
火炬花(学名:Kniphofia uvaria (L.) Oken)是阿福花科、火把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20厘米,茎直立。叶丛生、草质、剑形。叶片中部或中上部开始向下弯曲下垂,很少有直立;总状花序着生数百朵筒状小花,呈火炬形,花冠橘红色,种子棕黑色,成不规则三角形。6-10月开花。9月结果。
形态特征
火炬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自地下茎的节位上发出,一般寿命为1-2年。茎着生于地下短缩,因而整棵植株的地下部分形成一个较庞大的根茎群。短缩茎的顶芽常孕育为花芽,侧芽容易萌发,形成许多分蘖。大量侧芽与老根茎潜伏芽的萌芽期。叶丛生、草质、剑形,多数叶宽2.0-2.5厘米,长60-90厘米。通常在叶片中部或中上部开始向下弯曲下垂,很少有直立。叶片的基部常内折,抱合成假茎,假茎横断面呈菱形。叶片输导组织为螺旋状导管,当叶片横向折断,慢慢拉伸时,会出现丝状物。
花茎通常高100-140厘米,矮生品种在40-60厘米左右,为密穗状总状花序,花序长20-30厘米,由百余朵小花组成。小花数可多达300朵以上。小花自下而上逐渐开放,一个花序的开花时期约有20天左右。早春生长强健的单株,花茎下部的侧芽会在花后又萌发开花。在根茎群上第1批花开后,一些后发的单株也会再开1批花。这种在整个火炬花群体中分2-3次连续开花的现象,使夏初火炬花的观赏期可延长到30-40天。秋后萌发的一些侧芽,也有一部分在9-10月会抽出花茎,形成秋花。
生长环境
火炬花生长在海拔1800-3000米高山及沿海岸浸润线的岩石泥炭层上,生长强健、耐寒,有的品种能耐短期-20℃低温,华北地区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可以露地越冬。长江流域可作常绿植物栽培,在-5℃条件下,上部叶片会出现干冻状况。喜温暖与阳光充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忌雨涝积水。
分布范围
原产非洲的南部地区,中国广泛种植
繁殖方法
播种:火炬花播种繁殖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也可随采随播。1月温室播种育苗,4月露地定植,当年秋季可开花。春、秋季将蘖芽带根分切栽植,可独立成株。栽培地应施用适量腐熟有机肥,株行距30×40厘米。自然温度播种的,第二年就能开花。
分株:火炬花分株多在秋季进行,时间可选择在秋季花期过后,先挖起整个母株,由根颈处每2-3个萌蘖芽切下分为一株进行栽植,并至少带有2-3条根。株行距30-40厘米,定植后浇水即可。地栽后必须加强水肥管理,第二年即可抽出2-3个花葶,翌年正常开花生长。
栽培技术
土壤:火炬花定植前深耕土地并施入一些腐熟的有机肥,盆栽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及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阳光:火炬花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如盆栽植株长期放置于荫蔽处,就会因光照不足而引起叶片发黄。
温度:火炬花生长强健,比较耐寒,冬季可放在5℃以上温度中越冬,有的品种甚至能耐短期-20℃低温。
浇水:火炬花浇水要特别注意,冬春干旱地区在上冻前要灌透水,并用干草或落叶粗盖植株,防止干、冻死亡。
施肥:火炬花的花茎出现时,应进行2-3次磷酸二氢钾的根外追肥,浓度为0.1%,每次间隔7-10天。
修剪:火炬花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修剪,花后应尽早剪除残花枝不使其结实,以免消耗养分。
病害防治
火炬花主要有锈病危害叶片和花茎,发病初期用石灰硫磺合剂或用25%萎锈灵乳油400倍液喷洒防治。
花期如遭遇金龟子咬食花朵,可用0.21%氧化乐果喷洒。
主要价值
火炬花的花形、花色犹如燃烧的火把,点缀于翠叶丛中,具有独特的园林风韵。在园林绿化布局中常用于路旁、街心花园、成片绿地中,成行成片种植;也有在庭院、花境中作背景栽植或作点缀丛植。一些大型花品种,花枝可用于切花。通常在花序完全着色,下部小花初开时切取花枝,切花根据花枝长度分为50厘米、60厘米、70厘米等3级;贮运温度调控在2-4℃,切花水养期约有5-7天。家庭栽培可用于庭院丛植或盆栽,盆栽宜用口径22厘米以上大盆,并选择矮化品种。
参考资料
火炬花.中国自然标本馆.
火炬花.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8 19:3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