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奇美之地。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 衢 之 龙游县 北三十五里有山曰 宝盖 ,川媚山明,而林樾郁苍,俨与灵区奥壤相埒。” 清 许承钦 《石竺山》诗:“灵区与世疏,真仙此盘礴。” 清 戴名世 《蓼庄图记》:“今以 蓼花庄 观之,则夫幽巖深谷,灵区异境,隔绝人世者,世固未尝无也。”
石刻原文:岁癸酉,衔命入川,道经彝陵,与李玉书、周武夷、张智侯、王献谷诸君同游三游洞。层岚如画,流水鸣琴,俯仰低回,翛然有出尘想。题曰:灵区。用志心印。乙亥春日,应城李基鸿题。
石刻解析:“灵”,从字面上讲,其含义之一是“神”和“神灵”。“神灵”属宗教用语,说它是“佛”是“仙”,均能成立。自唐宋以来,佛、道思想相互融合,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普遍思想追求。三游洞景色奇丽,风光不落凡尘,被古人喻为“幻境”,至宋代以来,成为佛道两家高僧大道静修的福地净土。
一个“灵”字,道出了三游洞峡江云天浩淼,幽谷清溪灵秀、神秀宛如人间仙境的特点。山水有情,云雾藏仙。自古以来,有很多得道高僧、道士在三游洞静修,参天人之玄妙,悟乾坤之大道。道可道,非常道,面对三游洞峡江胜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肯定会有万千思绪!
李基鸿,字子宽,生于1881年8月23日,湖北应城城北盛滩人,同盟会会员,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创建共和作出了贡献。最初,他在国内外从事唤醒、发动群众的舆论组织工作。1911年回国后,追随孙中山奔走效力,
武昌起义、护法讨袁、北伐讨逆,无役不从。1929年6月,调任湖北省银行第二届监理委员会主席、省榷运局局长、缉私局局长、同时兼任河南省财政特派员及河南盐务局局长。时有“一官五印”之称。1933年奉命入川,途经宜昌,访三游洞,题下“灵区”二字。
李基鸿笃信佛教,1946年后在寿宁禅寺出家,自号了空和尚。曾任汉口佛教正信会会长、武昌佛学院院护等职,辅助太虚、章嘉两位大师整理佛教事务。1949年春去台后,闲居台北善导寺,专研佛学,编纂三十万言《圣揆录》一书刊行于世。李基鸿在三游洞题下的“灵区”二字,与他向佛,修佛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三游洞洞天福地,景色幽静迷人,为人间仙境,古时得道高僧在此修炼者众多,故而李基鸿有这出尘超脱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