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宫位于
自贡市自流井区
新街富台山社区3组,由
自贡盐场的烧盐工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集资修建,坐东南向西北。
历史沿革
四川自贡盐场烧盐工人的行帮会馆。为联络乡情,互帮互助,维护烧盐工人的自身利益和行业利益,自贡盐场烧盐工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立炎帝会,并建炎帝宫于釜溪河南岸(今自流井张家沱处)。此建筑为两层楼的抬梁式木结构。门楼及戏台融为一体,两侧有抱楼环绕。正殿供有炎帝——神农和关圣人的神像。这里除拜祭神灵外,也为协调工人纠纷及地方议事和信息交流之所。
各行各业的盐业工人们为便于联络交流、维护自身利益,都纷纷成立了行业帮会,类似于现在的行业协会。大部分行帮建有自己的会馆——炎帝宫,则是由烧盐工人自己修建的。
清嘉庆初年,自流井的烧盐工人大多来自外地,本地人很少。他们为联络乡谊,筹集资金修起一座土地庙,兴起了土地会。后来在本地秀才邓可玉的倡导下,全会工人赞成并开始修建炎帝宫。
咸丰年间,炎帝宫落成。因为工人们都来义务修炎帝宫,炎帝宫建设才花一万多吊钱。
炎帝宫这一属于烧盐工人自己的会馆,有明确的组织原则。设总首六人,负责经济、打官司和管庙子等。勷首十人,负责管厨、杂务等。更换首事,由原任提出,经大家赞成才行。当选后,原任就是保人,有亏挪舞弊之事,要照数赔偿。
同时,炎帝宫还建立一整套条规制度。比如,规定当时盐场的烧盐工人必须加入炎帝会,新上工的不准与解雇的人见面,更不准有偷盗行为,否则就要受到行会的惩罚。
另外,炎帝宫还承担着协调工人间的纠纷和处理同行间事务的民间职能。会众之间发生纠纷,须先交“押席金”三吊二百文,相当于两桌酒席钱。原告先交,酒席由首事、证人、原被告同吃。会上接受原告的请求后,就请原被告和证人上庙。原被告不准高声、举手等,否则被罚菜油四十斤,证人撒谎、犯规同样受罚,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裁判诉讼标准和规章制度。
传承保护
1930年,四川军阀刘文辉为了刮钱,欲拍卖庙产,盐商们担心工人闹事,对他们不利,就由商会出面,主张不变卖炎帝宫庙产,因此炎帝宫才得以保留下来。
历史背景
清嘉庆、道光年间,自流井的烧盐工拟将原有的土地会改为供奉火神的火神会,有个叫做邓可玉的秀才认为火神没得出处,应该改供炎帝,炎就是大火。其实这位秀才孤陋寡闻,火神即祝融。当时烧盐工人还是听了他的,于是改为供奉炎帝,并组织了炎帝会,修建了炎帝宫。
保护措施
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炎帝宫列为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