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富荣盐场按井、灶、笕生产过程的粗略估计,劳动分工达四五十种。在
井、灶、笕中,分别置有掌柜、经手、管事、外场等管理人员,并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采用“
龙门帐”的固有复式帐法,代表了当时中式会计的最新水平。
2019年,
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名单正式对外公布,自贡古盐场系列工业遗产(老盐场1957、
东源井古盐场、燊海井古盐场)荣膺本批次49个工业遗产项目之一,成为自贡首个入选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
自贡古盐场系列工业遗产项目包含
老盐场1957、
东源井古盐场、
燊海井古盐场,从手工木质
天车到真空制盐车间,完整清晰地展现了自贡近现代制盐的工业文明脉络。成功入选
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后,加快自贡优质工业遗产向文旅产业转化,把制盐工业遗产开发、利用,发掘城市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自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间,自贡盐场累计生产食盐达193.9万吨,为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食盐保证,当地盐商累计上缴盐税达二十多亿元,为前线提供了巨额军费开支。自贡盐场由
自流井、
贡井2盐区组成。
自流井属富顺,贡井属
荣县;在盐务行政上上合称
富荣盐场,自流井称东场,贡井称西场,为
川盐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曾任
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的
曾仰丰在《自贡盐场简述及其展望》中考证:川盐济楚之后,自贡盐场大辟井灶,产量猛增,达到全川年产万吨居其半数的程度,自贡自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盐都”。
自贡盐场,历史上叫做
富荣盐场,为了便于管理,在民国初年的时候,盐务管理当局将其分为
富荣东场和
富荣西场。东场以自流井为中心,依次分为凉高山、
大坟堡、东岳庙、
豆芽湾、
郭家坳五个区;西场则以贡井为中心,依次分为
席草田、
苟氏坡、
黄石坎三个区。其中,郭家坳属富荣东场的第五区,所达地域是:东至高山井,西至白家塘,南至仰天窝,北至大塘山。
1902年,蒸汽机车在自贡盐场试用成功。1904年,汲卤钢绳在自贡盐场开始取代了传统的篾索。很快,从1913年起,第一部站炉机车的作用就迅速被自贡盐场认识,随即被盐场相继采购,使用者逐年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