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志》是清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
中央政府组织编写的。出书前已设承德府,却不用承德府题名。
纪晓岚等人在按语中解释:“此志以热河名者、神皋奥区,銮舆岁莅,蒐狩朝觐,中外就瞻,地重体尊,不可冠以府县之目,故仍以行殿所在为名也。”这表明《热河志》不是一般的地方志,而是清王朝的陪都志。
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尚书
汪由敦、侍郎裘曰修和董邦达“被旨修《热河志》”,钱大昕(号竹汀)、纪昀(字晓岚)“任总纂之役”。
其后,又由已经爬到宰相位置的和珅以及经筵讲官、户部尚书梁国治总负责。总纂官为
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为
陆费墀,这几人都是进士,还是名噪一时的文人。
《热河志》共120卷,约140多万字。全书分为天章(清帝诗文)、巡典(清帝北巡的情况)、徕远(处理民族问题的情况)、行宫、围场、疆域、建置沿革、晷度(天文历法)、山、水、学校、藩卫( 蒙古各部情况)、寺庙、文秩(衙门设置情况)、兵防、职官题名、宦迹、人物、食货(赋税、户口等)、物产、古迹、故事(历史事件)、外记(明以前各族情况)、艺文(历代诗文)等24个部分。
《热河志》修成的时间是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历时26年,乾隆皇帝还亲自为《热河志》作了序。《热河志》由设在北京紫禁城武英殿的皇家出版机构排印出版。此书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审定的,故名为《钦定热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