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光测年
陶器中放射性杂质和周围环境发出的微弱的核辐射
热释光是陶器中放射性杂质和周围环境发出的微弱的核辐射,通过长期作用在陶质器物中产生的一种效应。
热释光测年原理
这些放射性杂质主要有U、Th 系列核素和40K,以及适量的磷光物质石英等晶体,它们的半衰期很长(大于109年),故而将它们视为每年提供大小恒定的固定照射剂量放射源。而陶器中的矿物晶体石英长石方解石晶格缺陷受到上述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α、β和γ放射照射时,会产生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常被晶陷俘获而积聚起来。在石英、长石晶粒被加热到1500℃以上时,这些被俘获的电子会从晶陷中逃逸出来,并以发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即热释光,而石英等晶体就成为磷光体。一件陶器样品加热时发射的热释光越强,其年代越长,反之则短。陶器在烧制过程中,经过500-1000℃左右的高温,陶器粘土中的矿物晶体释放原来贮藏的热释光。热释光不同于一般加热后的炽热发光,它是放射性能量储存的标志。释放完后,陶器晶体继续接受、贮藏大小恒定的固定辐射能,这些辐射能是陶器烧成后开始增加的,可以作为陶器年龄的标志,换句话说,热释光测定的是样品最近一次受热事件以来所经历的时间。这个辐射能为陶器总的吸收剂量累积剂量,统称“古剂量”。然而每件陶器的内部放射性物质含量和外部提供的辐射剂量不一样,况且一旦陶器埋藏在地下,周围土壤放射性射线电对陶器有作用,所以需要测定器物各自的年剂量,即每年提供给陶器中磷光体辐射吸收剂量。它由陶器内部放射性物质提供的α、β剂量,陶器埋葬土壤提供的Y剂量和宇宙空间提供的宇宙射线年剂量四部分组成。陶器的热释光总年剂量与陶器烧制后产生的时间成正比。
热释光断代
热释光断代有好几种方法。主要有:(1)利用细颗粒测定年代。将样品碎片夹碎,悬浮使之分离,将悬浮的颗粒沉积到圆盘上去测量;(2)利用夹杂物测定年代。一般利用陶器中的石英晶体;(3)前剂量法测定年代。根据灵敏度变化规律测出热释光值。(4)还有其他方法,如相减技术、锆石长石技术、薄片技术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1 22:29
目录
概述
热释光测年原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