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丧失理智,这样一来,很多可以圆满解决的问题就会出现
不堪设想的后果,这是十分惋惜的。
越西有独居男子,结生茨(ci)以为庐,力耕以为食。久之,
菽粟盐酪,具无仰于人。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
一旦被酒归,始就枕,鼠
百故恼之,目不能瞑。男子怒,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
伥伥无所归。龙门子唁之。男子曰:“人不可积憾哉!予初怒鼠甚,见鼠不见庐也,不知祸至于此。”
浙江西部有个独居的男子,编织茅草作为房屋,努力耕作得到食物。时间长了,豆类粟米盐和豆腐,都不需靠别人(自力更生)。曾经老鼠成患,白天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就发出磨牙和吱吱的叫声直到早晨。那男子一直为此事烦恼。一天喝醉了酒回家,刚刚睡到枕头上,老鼠百般地令他恼火,无法合眼。那男子(终于)发怒了,拿着火把在屋内四面燃烧。老鼠死了,房屋也毁了。第二天酒醒了,内心无限失意,茫茫然无家可归。龙门子就去慰问他。他说:“人不可以积愤啊!我起初只是怨恨老鼠,但光看见老鼠却忘了自己的房子,不料想竟导致这样一场灾难。”
菽粟:指粮食。菽,豆类的总称。栗,疑为“粟”。酪,乳制半凝固食品。
宋濂(1310—1381),明朝开国元勋,字景濂,号潜溪,别号:
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
文宪。
浦江(今
浙江浦江)人,
汉族。明初
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
吴莱、
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
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宋濂坚持散文要
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他以继承
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
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朝立国,朝廷
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
宋学士文集》。纪传如《
秦士录》、《
王冕传》、《
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
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
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
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
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